杜甫(712 ~ 770),詞美,是唐代偉大的詩人。安史之亂後,他於唐二年(公元759年)住在成都,緊鄰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住在壹棵200年的高大柏樹下,壹直住了四年,直到公元765年。兩年,因戰亂被貶至子洲、朗州。杜甫在這個羸弱的茅屋裏寫了1400多首詩,著名的《茅屋被秋風吹破》就寫在草堂裏。後人為了紀念他,壹直把這個草堂作為名勝古跡保存下來。現在,茅草屋已經翻修,變成了供遊客觀賞的公園。清代詩人顧復初為杜甫草堂題對聯:
不同世代不同,問及這個國家有多少詩人?
劉先生也住在茅屋裏,在那裏長住天地,月白風清。
對聯的對仗工整深刻,壹直被人們傳誦。好在寫的是獨特的見解,不同於壹般的阿諛奉承。第壹副對聯取材於清代詩人趙翼的詩詞:“杜麗的詩詞口耳相傳,至今不新;江山有人才出,百年來壹路領先。”關於這壹點,楹聯作者感慨:時代變了,山河依舊,但自古以來又有多少詩人長眠於祖國壯麗的河山?第二部分具體回答了這個問題。杜甫在政治上確實很失意。他只是在山川之間過著漂泊的生活,卻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和這座不朽的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