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離開昆侖山,沿著青藏公路疾馳。記者終於在8月2日上午趕到格爾木市殯儀館,參加戰士郭浩的葬禮。
早早等候在遺體告別廳的官兵壹臉愁容。畫像是壹張充滿稚氣的瘦臉,他們靈動的眼睛盯著前方。屍體被放在水晶棺材裏,蓋上鮮艷的八壹軍旗。
2018年7月30日,高原演習場上,西部戰區陸軍某旅二等兵郭浩和戰友們快速突入海拔5008米的某高地。突然,郭浩側身摔倒在地,失去了知覺。戰友們緊急給他輸氧掐人,衛生員給他吃速效救心丸,心肺復蘇。之後直升機將他運送到野戰醫院全力搶救。寒冷缺氧導致的心臟驟停無情地奪走了他年輕的生命。
雖是盛夏,清晨的格爾木依然有寒意,昆侖連綿的雪峰在晨霧中若隱若現。
10: 30,西部戰區陸軍某旅副政委嶽佳宣布,郭浩同誌追悼會開始。幾十名官兵無比悲痛,在心底默默哀悼,臉上已經幹涸的淚痕又增添了新的淚痕。他們是從全旅選出來的官兵代表,戰友們都想送郭浩走完這最後壹程生命,卻又因為任務不得不堅守在戰鬥崗位上。
敬禮!官兵代表緩緩而凝重地走來,依次走過郭浩的遺體,將手中的鮮花輕輕放在水晶棺蓋上。當環視到遺像時,再次敬禮,最後壹次告別郭浩。
知昆侖之危,勇攀天路。郭浩的犧牲讓戰友們真正體會到了青藏高原這個“生命禁區”的殘酷。黑色的挽聯,白色的大字“獻身國防,付壯誌,為國留名”,是戰友們對郭浩最真摯的敬意。
“犧牲前,他還在照顧我。”同學潘迎·奧淚流滿面。他是班裏的炮手,身體素質弱。行軍時,郭浩主動把潘的機槍換成了自己的步槍。在這次變化中,郭浩肩上的重量將近4公斤。
潘迎奧睡在郭浩的下鋪。他記得郭浩在高遠駐訓後,為有高原反應的戰友放哨,背和腳踝扭傷的戰友上廁所。上次執行穿插任務,也是郭浩主動爭取的名額。
“班長,我要走了!”郭浩主動應戰的壹幕還在班長劉雅江眼前浮現。他不忍心拒絕郭浩堅毅的眼神。從新兵到老兵,無論是訓練任務還是業務職責,郭浩總是第壹個出報告,全身心投入。
郭浩的父母從陜西鹹陽千裏迢迢趕來,早已泣不成聲。郭浩本來還有不到壹個月就要退伍了,他們很快就能見到失散多年的兒子,面對面聽他講述參軍的故事。然而,他們等待的卻是郭浩的突然離去。
“他為國家和軍隊犧牲了,妳不用自責。”面對官兵們“沒有照顧好郭浩”的道歉,郭的爸爸媽媽流著淚說。
追悼會結束後,二等兵楊浩獨自站在郭浩的遺像前,久久不願離去。他和郭浩同年入伍,他想告訴郭浩他沒有走過的那幾公裏。“爸,媽,我的名字裏也有阿浩,以後我就是妳們的兒子了!”郭的父親、郭的母親和緊緊地擁抱在壹起,任淚水肆意流淌。
郭浩遺體火化後,戰友們將他的帽徽、肩章、臂章放進骨灰盒。戰友們列隊整齊,雙手捧著郭浩的骨灰,莊嚴地登車出發。他的骨灰將被安放在青海省西寧烈士陵園。
中國沒有戰爭,但軍人有犧牲。聽到郭浩犧牲的消息後,壹位戰友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妳的靈魂高如昆侖/妳的名聲將永垂不朽/妳將成為野場上的沙子/軍事場上最有力的基石/妳將成為山上的雪蓮/生命禁區裏最有生命力的節奏……”
19歲,倒在了沖鋒的路上。
——還記得西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二等兵郭浩嗎?
■威寧邦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孫立波高興。
8月17日,西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三營七連的大帳篷裏,壹片肅穆。在全連官兵的註視下,指導員余亞東把手中的壹張半身照片貼進了連隊名為“紅色家譜”的“光輝歷史”。
照片下方,於亞東用他最標準的字體寫了壹段描述:郭浩,我是壹等兵,19歲,陜西省乾縣人,2016年入伍。2018年7月30日,他在高原演習中心臟驟停去世,把他的光榮和夢想永遠留在了沖鋒的路上。
在公司的史冊上,還有壹張照片。這是任務出發前拍的照片。畫面中,七連官兵笑容燦爛,看不出戰前的緊張。拍完這張照片,郭浩和戰友們壹起走上了奪冠之路。
他的人生停留在19歲,他的身影定格在沖鋒的路上。
7月30日上午,七連官兵在待命區宿營壹夜後,全副武裝出發了。平均負重20多公斤,他們要徒步行軍10公裏,翻越3個海拔4500多米的高地,直入“敵”指揮所。郭浩的火力組被編入主攻隊。
這是郭浩第壹次進駐高原訓練,也是他第壹次來到如此貼近天空的地方。接到穿插任務時,他和連隊官兵壹樣激動。全旅20多個連,只有兩個連有機會參加這次任務。
9時許,官兵們向海拔5008米的壹處高地發起攻擊。此時,郭浩毫無征兆地側身倒地。衛生員和連隊幹部陸續趕到,他的戰友喊他的名字,沒有任何回應。
軍醫立即對他進行了搶救。7個有任務的連隊沒有停下來,很多同誌看了壹眼就繼續前進了。他們以為郭浩只是訓練暈倒了,休息壹下就會趕上來。
隨後,郭浩被直升機送往醫院。盡管醫務人員盡了最大努力,他還是沒能保住年輕的生命。
幾個小時後,七連官兵完成穿插任務,到達目的地。這時,他們得知了郭浩犧牲的消息。
郭浩的突然離去,給戰友們留下了太多的思念。每個人都想有機會和他說再見...
“這壹次山高路長,何不晚壹點再走!”接到穿插任務後,副班長唐本恒和包括郭浩在內的幾名年輕戰士開了個玩笑。
“就算爬我也要爬回去。”郭浩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我們。
壹路上,他帶著兩個戰友裝載物資,搭建帳篷,直到犧牲前夕,他還在放哨。然而,他“爬回來”的承諾未能實現。
臨走前,郭浩還悄悄去找上士和陳雲輝談了談。
面對老班長,郭浩敞開了心扉,他毫不諱言自己在尖刀班的成長進步和與戰友的相處。對於這種情況,陳雲輝並不感到意外,因為距離郭浩離開部隊還有不到1個月的時間,這些肺腑之言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聽到。
“放假的時候來找我,等妳。”分手的時候,郭浩留下的這句話,如今成了陳雲輝的隱痛。
“理想高於天,越苦越向前。”
“理想高於天,越苦越向前。”今年6月13日,郭浩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壹組邊防戰士的圖片時寫下了這句話,被楊小軍等幾位戰友轉了壹圈。
郭浩在微信朋友圈裏寫下了“理想高於天,越艱難越向前”,同時把它寫在了頭盔的內側,作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
當時單位剛接到高原駐訓的命令,連隊官兵議論了壹陣。許多沒有經歷過這種任務的新戰士心裏充滿了鼓。但看到郭浩轉發的文章和這句話後,大家都打消了心中的焦慮,反而對高原訓練有了壹些期待。
整理遺物時,楊小軍在郭浩的頭盔內側又看到了這句話,他淚流滿面。在他的記憶中,郭浩壹直有壹種緊迫感。郭浩壹直說他當兵才兩年,這兩年什麽都要幹。
去年6月5438+2月,這個大隊選拔維和分隊隊員。郭浩壹聽,就跑去找時任代理排長的楊曉軍。
“維和隊伍是通過淘汰制選拔出來的。我們甚至有65,438+00人參加競選。妳怎麽能給自己排名?”考慮到郭浩的整體素質在公司並不拔尖,楊小軍只好以難度大為由放棄了這個想法。
“只要我去,就壹定會留下來。”郭浩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又找到連長,在他的軟磨硬泡下,連長終於允許他參加選拔。在集訓強隊中,郭浩憑借紮實的訓練,第壹周就被評為先進個人。沒想到,任務取消後,他的維和夢只能暫時擱置。
在楊小軍眼裏,郭浩就是這樣的,不顧艱辛,不斷前進。
今年年初,由於考試、訓練、休假等原因,排裏只有郭浩是壹等兵。
壹次戰鬥體能訓練,做飯背包誰來背成了班裏的難題。這個背包裏有各種各樣的米粉鍋和爐子,但重量比兩個人加起來還重。
眼看就要出發了,郭浩站起來說:“我來背!”“全程30公裏,直到武裝進攻他才掉隊。楊小軍停下來等他,他卻強擠出壹絲笑容說:“班長,我跟得上。大家看著就好。"
“他不是最好的士兵,但他壹直在進步。”
這兩天,每壹次點名都會讓連長董亮感覺如刀割——站在他面前的隊伍少了壹張年輕的面孔。
“與同批新兵相比,他的體能相對較弱。扔手榴彈,動作不好,也不能投。”在董亮的故事裏,郭浩還是那個骨瘦如柴的新兵。
起初,在各項成績上落後的郭浩並不顯眼。但是,當兵那年,郭浩長高了7厘米,超過了連長。
他每天都會比別人多訓練,每次都會全力以赴。每次他都會笑著說:“我沒事,我還能練。”
“如果只給我壹個列兵,我要郭浩,因為他願意練。”新兵下班時,體育專業畢業的班長陳雲輝看中了郭浩。在他的戰績中,郭浩入職三個月後,訓練成績呈“陡坡式”提高。
在陳雲輝的帶領下,早起練球成了郭浩的生活常態。如果3公裏越野沒通過,他就繼續練,他會在不遠處反復練習動作和臂力...很快,班長制定的訓練計劃已經不能滿足郭浩的“野心”。
“班長,從明天開始跑5公裏!”郭浩的獨立壓力讓陳雲輝感到欣慰。在郭浩的堅持下,他的訓練量從3公裏逐漸增加到8公裏。
“這小子就是不認輸。看到別人成績好被表揚,他就坐不住了。”陳雲輝說,每天午飯前,郭浩都會自己去練單杠...
經過壹年的努力,郭浩把自己送進了尖刀班。對他來說,這是連隊官兵的認可,也是壹種榮譽。采訪中,郭浩的兩位班長對記者說了同樣的話:“他不是最好的兵,但他壹直在進步……”
初秋的高原,夜晚已經是寒意襲人。郭浩的印記依然留在壹班的每個角落。在他的床上,整齊疊放的大衣被捏出了壹角,鼓鼓囊囊的背包似乎還在等著他重新出發。
新的訓練任務到了,七連官兵再次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在戰友們的心中,郭浩依然和他們在壹起...
總有含淚的離別,總有因平凡而崇高的感動。“八壹”前夕,在冰雪封凍的昆侖山頂上,我們以使命的名義告別了壹位名叫郭浩的戰士。
19歲,他的青春才剛剛開始;不到兩年後,工齡還沒過完他的第二個建軍節,他就倒在了沖鋒的路上。悲傷、遺憾和失望...這個年輕可愛的戰士,帶著“海拔更高,士氣更高”的熱血,把自己年輕的生命變成了壹座豐碑,屹立在青藏高原這個“生命禁區”。
中國沒有戰爭,但軍人有犧牲。在守護和平的那壹天,軍人的犧牲不僅僅是在戰場上,還有郭浩、* * *和“視使命高於生命”的全國軍人?勇救群眾的抗洪英雄,流散異國他鄉的維和戰士沈,夢想海天壹色的艦載機飛行員朱克·張...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僅2016以來,解放軍、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就有近百人死亡。
沒有平靜的歲月,卻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壹位戰友悼念郭浩時寫道:“人間繁華,是因為有人守著荒涼。”的確,選擇軍旅生涯就是選擇犧牲和奉獻,註定要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面對使命的召喚,中國軍人奔赴寒冷缺氧的雪域,奔赴子彈橫飛的戰場,奔赴咆哮的死亡之海,奔赴余震不斷的險境,用壹次次“最美的逆行”,詮釋著軍人的責任與價值,以及家園來之不易的幸福與安寧。
壹腔熱血是勤奮和寶貴的,即使灑了也能變成畢濤。回望這些犧牲的面孔,他們都在斑駁的青春裏,名字平平淡淡,卻用青春的身軀支撐著民族的脊梁。青春不僅是詩和遠方,更是犧牲和奉獻;青春不僅充滿激情,也充滿鐵血。“妳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妳可以把握它的寬度,豐富它的內涵,提高它的質量。”、劉景泰、沈、張超,還有今天的郭昊...他們把激情化為軍人的忠誠,書寫了生命的不朽。
士兵們白天在金鼓裏與敵人作戰,晚上睡在馬鞍上。郭浩倒在雪域高原的時候,戰友們還在“生命禁區”裏奮力挑戰極限;當和、張還在天上的時候,更多的戰友在翺翔,在搏擊藍天。
即使士兵倒下,也要朝著勝利的方向,保持沖鋒的姿勢。中國軍人肩負著重大的任務,決不因為犧牲而放棄沖鋒。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他們還在默默堅守著寂寞的邊關,還在訓練場上等死,還在災難來臨時奮勇向前,他們的熱血永遠為國家安全沸騰,他們的忠誠必將為祖國揚起壹片和平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