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終點是什麽?
這讓我想起了很多:其實我小學的時候就想過衰老的問題。當我看到老年人時,我會神奇地把自己和老年聯系在壹起。我想,如果我真的老成這樣,我寧願不在這個世界上,因為如果我不漂亮,活著還有什麽價值?沒有生命力,像壹棵老死的樹,動不了腳,隨時面臨死亡。如果我能在小學看到這部電影並理解它,也許我就不會覺得活得不好看是不可接受的了。其實除了外貌,我們還有很多理由活得好。第二,生死。影片前半段,導演用壹位不知名的女士給本傑明整理頭發,還說了這樣的話——(本傑明:如果我告訴妳我不是變老了,而是越來越年輕了呢?那樣的話,我為妳感到難過。妳經歷了所有妳愛的人都比妳先死,真的是很大的責任(畫外音:我從來沒有這樣思考過生死)。本傑明,我們註定要失去我們所愛的人。不然我們怎麽知道他們對我們有多重要?生死在這裏不僅僅是壹個人的事,而是壹種責任。這個責任看起來很殘酷,看著身邊的人壹個個離開自己。在我的生活中,我從來沒有體驗過身邊的親人離我而去的感覺,但是每當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有過這種經歷的人都會告訴我,那壹夜他們好像突然長大了。我想他們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可能是突然明白了生與死的意義。這種感覺無法用語言來解釋,但我們明白生命的脆弱,而我們,同樣擁有脆弱生命的我們,總有壹天會走向那壹瞬間,身邊某個人的突然離去,似乎在提醒自己,死亡並不是壹件遙遠的事,它就在妳的身邊,也許有壹天,面對死亡的也是妳。影片中不止壹次討論死亡,比如收養本傑明的類似養老院的院子裏壹個老人的離去,壹個願意愛本傑明的已婚女人第壹次談論父親的死亡“靠在椅子上聽她最喜歡的節目”,還有紋身的上尉在戰爭中的死亡。本傑明養母的死,本傑明生父的死,總結了導演對死亡的解讀:妳可以像瘋狗壹樣對身邊的壹切憤怒,妳可以詛咒命運,但在最後的時刻,妳還是要坦然放下。《將在戰爭中沈沒的船》的船長說這句臺詞的時候,畫面是悲傷的,但是本傑明的父親即將離開的時候,卻是那麽的平靜和溫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傑明的情緒也變得更加成熟。第三,愛情。這部電影讓我從頭到尾看到了愛。包括本傑明養母對本傑明的愛,本傑明對黛西的愛,黛西對舞蹈的愛,隊長對藝術的愛,也正是因為愛,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得不做出很多選擇。比如本傑明和黛西最後走到了壹起,但是本傑明認為黛西應該有壹個完整的家庭,能離開就不能離開。這是愛情最感人的部分。想起泰戈爾的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明明相愛卻不能在壹起。第四,時間。時間是看不見的東西,但我們都生活在其中。在黛西車禍的過程中,導演用了獨特的敘事方式,把發生在時間上的小細節結合起來,導致了車禍的發生。就像故事裏說的,如果這些事情中有壹件碰巧早到了五分鐘或者延遲了,也許這壹切都不會發生。我看到這個的時候還在假設導演最後會假設本傑明出生正常,然後他們都是六歲的時候認識的,然後青梅竹馬最後走到了壹起,但是我沒有看到這樣的假設。世界充滿了偶然性,沒有什麽是必然的。這是我壹直以來的想法。比如看完《蝴蝶效應》《洛拉快跑》等關於時間的經典電影,妳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是那麽瘋狂和精彩。第五,記憶力。“有時候我覺得很可笑,占據我們記憶壹小部分的人,卻往往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是本傑明回憶起教他彈鋼琴的那位不知名的女士時說的話。沒錯。我壹直對記憶感興趣。那天我翻遍了我的書架,找出了壹本我高中買的書。在那壹頁中有壹小片紙是關於達芬奇密碼的答案,是用圖畫對壹盞小燈的描述。我第壹眼看的時候差點想不起來,但是仔細觀察之後發現是買這本書的時候同時送的壹個很有意思的書夾式小燈,然後就想起了大家壹起去書店,互相爭著要錢,最後爭著給對方的場景。人的記憶力就是這麽奇妙。這個故事其實是影片開頭關於老雛菊的回憶。所有的故事都是由本傑明的日記和黛西的記憶組成,引領我們進入那個世界。我們是好奇的旁觀者,我們被這兩個人的回憶組成的故事所折服。到了影片的後半段,本傑明已經變成了壹個孩子,讓他失去記憶似乎是最人道的方式,也讓觀眾的心得到了放松。如果記憶還在,那將是壹件多麽痛苦的事情。黛西不可能像本傑明壹樣失憶,她最終會帶著這些美好而痛苦的記憶走到生命的盡頭。黛西說她很好奇。正是這種心態,讓我們在團後從容面對死亡。最後,我靜靜地哭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