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個河南人,我去過龍門石窟很多次,這次是帶著公公去看的。每次看到密密麻麻的石窟,都能帶給我心靈的激蕩。1300多年前矗立在龍門山上的雕像,仿佛掙脫了時間的枷鎖,記錄了朝代的興衰。
或許是太專業了,龍門石窟的口碑壹直是兩極化的。很多遊客吐槽除了石窟沒什麽可看的,從頭到尾都是佛像,容易視覺疲勞。
在我參觀的過程中,我經常聽到關於“什麽值得壹看”和“佛像不完整”的抱怨...這確實是龍門石窟的問題,也是龍門最引以為傲的地方。
布滿佛像的龍門石窟是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最著名的景點之壹。200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如下:
龍門石窟和佛龕展示了北魏晚期至唐朝(公元493-907年)中國最大、最好的造型藝術。這些詳細描述佛教中宗教主題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雕藝術的最高峰。”
事實上,除了佛像,龍門石窟還有琳瑯滿目的碑刻、有趣的文物和傳奇故事。
整個龍門有2860處古碑刻,遍布山崖,其中包括宋真宗的《龍門碑刻》,是書法史上的瑰寶。這些銘文記錄了歷代的變遷和許多珍貴的文獻。比如方子洞有140銘文,記載了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對後人了解中醫有重要意義。
龍門石窟也被歷代文人青睞為“網絡名人中的打卡之地”。白居易住在洛陽的時候,和朋友們去過很多次。他們喝著酒,寫著詩,欣賞著龍門的美景。也許他太愛龍門了。晚年,白居易花重金重修龍門香山寺,終日居住。至今山上仍有香山寺遺址。
洛陽在宋代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但龍門依然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歐陽修、梅、蘇軾都來過。他們在伊河上劃船,爬龍門山,參觀白居易的墓地,那裏非常優雅。
龍門石窟的建造本身也頗具傳奇色彩。以最壯觀的魯舍那大佛為例。相傳這座高17米的巨佛是根據武則天的相貌塑造的,民間有武則天捐巨款胭脂的說法。
此事真假無從得知,但魯舍佛像確實有唐朝的風範。頭頂盤著壹個螺旋發髻,臉型豐滿圓潤,眉彎如月牙,嘴角掛著微笑,既有男人的臉型輪廓,又有女人的美麗和精致。如果妳看過武則天的畫像,妳會發現兩者真的有相似之處。
雖然是世界文化遺產,但龍門石窟在旅遊開發上確實存在天然劣勢。比如,經過時間的洗禮和戰爭的破壞,大部分佛像已經破敗不堪,有的只有軀體沒有頭顱,嚴重影響了旅遊體驗。
幸運的是,盧舍那大佛因為大到不能被盜,已經成為龍門石窟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
為了讓世界遺產活起來,洛陽也是煞費苦心。多年前,這裏被建成智慧景區。只要用手機掃壹掃,就能聽到這尊佛像的介紹。為了更好地保護和修復受損的佛像,龍門石窟花費巨資,利用數字技術對文物進行虛擬修復,用文獻再現失蹤佛像的真實內容。
為了讓人們看到不壹樣的世界文化遺產,洛陽早在2012就開始建設龍門夜遊。壹開始它采用了真實再現佛像原貌的做法,通過現代燈光賦予其鮮艷的色彩,但後來備受爭議,燈光設備被拆除。
現在開啟了壹場全新的燈光秀,摒棄了以往“穿花衣裳,抹紅唇”的做法,改用暖色,賦予石窟不壹樣的溫柔和質感。如果妳晚上沒看過龍門石窟,建議妳去看看。盧舍那大佛矗立在群山之中,溫暖的燈光營造出壹種金色的迷離質感。佛像倒映在伊河中,與月色交相輝映,如夢如幻,如癡如醉。
龍門石窟就像壹杯陳年老酒。越好吃越迷人。最近壹直在關註《文化的形狀》綜藝節目,這是第壹個獨家冠名酒鬼酒的世界遺產節目。幾位明星嘉賓跟隨酒鬼酒的腳步,參觀了中國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也希望通過這個節目,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富人酒鬼,保護世界遺產”的行動中來,讓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被更多的人知道。#讓世界遺產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