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系列電影的熱播,不僅讓鄭伊健(陳浩南)、陳小春(野雞)等主演大受歡迎,也將“紅星社”等黑幫大佬帶入了普通大眾的視野。從電影誕生的那壹天到現在,人們壹直在問洪星真的有原型嗎?
探討這個問題,還得追溯歷史,從洪門(天地會)、三合會、和合土、14K、信義安開始。
01
洪門(天地會)
洪門又稱“天地會”。清代中國南方的主要秘密結社。因拜天為父,拜地為母而得名,俗稱紅幫。《洪門緣起》是壹本糊塗書。乾隆五十三年,抓獲臺灣省天地會(又名洪門)總司令閆妍。他在接受訊問時,提到了洪門的由來,但他問了三個問題:“我真的不知道這個宗教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但據陳標說,這個宗教歷史悠久。從前,有壹個姓朱的和壹個姓李的。朱的名字叫朱定遠,李的名字不詳……”
關於出生地,不太清楚。4月14日,顏說:“聞起來是四川的。”當然,政府要好好調查,把四川翻個底朝天變成“川四”是沒有結果的。四川巡撫李世傑找不到紅門根據地。八月,仁臣奏曰:“川省遍訪,天地無名。”
但無論如何,關於洪門的起源,主要有三種說法。壹種說法源於天地會秘籍,聲稱是由福建少林寺的壹位高僧於康熙嘉蔭年(1674)或雍正嘉蔭年(1734)創立。另壹種說法是,民國以後,洪門成員說是鄭成功創造的;還有壹種說法是福建漳浦和尚(即弘二僧)提喜,據清代檔案和官書記載,創建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或三十二年。
天地會的口號是“反清復明,行天道,劫富濟貧”,反映了當時人民的民族觀念和反抗壓迫的要求。其成員較低的社會經濟地位使他們更需要互助。因此,忠義成為會中的最高道德標準,成為實現組織團結和經濟互助的重要保證。起初,天地會主要在福建、粵東和臺灣省傳播,後來傳播到廣東和江西、廣西、貴州、雲南、湖南等省。鴉片戰爭後?並傳播到四川、湖北、安徽和江浙壹帶。清初除天地會本名外,還有天地、孝道、雙刀、父母、三典、三合等10多個名稱。鴉片戰爭後,出現了老年學會等大量分支,導致全國各地山教眾多,成為天地會的壹大特色。
雖然來歷不明,但洪門在中國近代史上鬧得沸沸揚揚。200年來,其分支安百裏教、紅燈籠、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袍哥,天天叫囂“反清復明”。清廷嚴禁秘密結社活動。然而,洪門人反抗清廷的活動從未停止過。天地會舉行了多次武裝鬥爭。清初,除了盧茂起義和起義外,還有林在臺灣省的起義、臺灣省刀會起義和陳洲泉起義。鴉片戰爭後,天地會發動的武裝起義影響較大。重要的有廈門刀會起義和上海刀會起義。太平天國時期,天地會的活動非常活躍。其領導人,洪大全(焦亮)和羅大綱,都帶領會眾加入太平軍。天地會在兩廣建立的大成、升平、延陵等短期政權也配合了太平天國的鬥爭。
1911年武昌起義是由四川、陜西、湖南和浙江的洪門發起的。海外洪門組織不僅給予革命者強大的資金支持,還直接派人回國參加革命。其中最厲害的壹個人物是洪門宗師袁,他幾乎鉆進了敵人的被窩。她是袁世凱的女兒,也是溥儀選妃時的種子選手。可惜八點差十分就淘汰了。另外壹個還得說孫中山,他是《洪門》裏地位很高的“雙花紅棍”。在《孫文論》中,他提到了洪門:“洪門創立於明朝,始於康熙時代。蓋康熙之前,明朝忠烈急於光復,誓不清道,舍生取義……”
清朝滅亡後,“反清”“安清”失去了意義。洪門失去了奮鬥的目標,逐漸墮落。進入民國以後,國內絕大多數天地會都成了少數人爭權奪利的工具或反動統治階級反對革命、鎮壓人民的幫兇。大多數海外洪門組織仍然作為團結海外華人的重要紐帶而存在,只有少數成為黑社會組織。?
洪門,變身黑幫,活躍在華南。20世紀初,洪幫是上海最有勢力的幫派,範高頭是最高位的人。黃、李朝吾、劉、都是他帶出來的。
紅幫先從福建傳到兩廣,覆蓋整個華南,再以兩廣為跳板發展到臺灣省、澳門、東南亞、美洲等地區。
02
黑社會
香港的黑幫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洪門”,後來改名為“三合會”。據傳黑社會的名字與廣東有關。壹種說法是,三合會僅指廣東的洪門組織,因為廣東有三條河:東江、西江、北江。另壹種解釋是,黑社會的名稱源於洪門第壹香主陳近南領導起義失敗,死於廣東惠州高希廟。他的追隨者(原名蘇)繼續反對清廷。他們認為天時、地利、人和恰到好處,所以也被稱為三合會。
清朝滅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三合會演變成香港傳統秘密社團的統稱。近半個世紀以來,黑社會各種幫派的活動包括收保護費、販毒、洗錢、非法賭博、經營實業等所謂色情、賭博、涉毒行業。個別成員還會實施盜竊、詐騙、綁架、恐嚇、勒索等犯罪行為。香港的大型黑社會成員超過20萬人,大部分街頭小幫派的黑社會成員中有7-10%是活躍成員。如果把香港所有的黑社會和黑幫統壹起來,人數會達到40-50多萬,所以香港經常把黑社會和黑社會混為壹談。換句話說,三合會是壹個任何幫派都可以放進的籃子。
03
呵呵圖
從65438年到80年代,由於晚清政府的固步自封和貪汙腐敗,當時百姓衣不蔽體、饑寒交迫的情況並不少見。於是,大量的人逃到港澳尋找安身之地。其中壹部分被視為“豬崽”,被人販子賣到港澳做社會最底層的苦力。被賣作“豬仔”的主要是四義的南番順人。所謂南番順,是當時對廣佛轄區的統稱,包括廣州、佛山、順德。四夷人,包括臺山人、開平人、恩平人、新會人、客家人、圍頭人(畬族)等。這些“南番順”雖然人數眾多,卻沒有自己的組織。作為社會底層,他們經常受到上層社會的壓榨和羞辱。
1884年8月5日,中法戰爭爆發。南繁順的工人雖然在香港,但他們關心的是國家安全。戰爭正式爆發後,工人們聯合當地民眾,拒絕接駁法國船只的所有貨物。法國商船立即向海事處、海警等部門求助。後來水警以《商船條例》為由,聲稱工人不卸貨是違法的,於是逮捕了數十名工人。這件事之後,身為首要分子的賴忠,眼瞎心忠,後來就跟人說了。),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此人早年就讀於“拔萃書院”,受過良好的教育,也能說壹口流利的英語。他找到逮捕工人的海警,要求釋放他們,但沒有用。海警堅持認為工人不卸貨是違法的。
這件事之後,工人們知道了團結的重要性。於是在眾多小團體的聯合倡議下,1884,10年6月3日,爆發了壹場著名的香港工人示威和罷工。抗議英法鎮壓中國愛國運動,壓迫工人階級。工人示威全面爆發,碼頭沒有搬運工,導致法國商船很多貨物無法下船。碼頭上的船只和貨物越來越多,許多無法長期積累的貨物受損,給法國商人造成了重大損失。示威第三天,港英政府派兵鎮壓,派警察到各個小團體的住處,與團體領導人談話,並以威脅相要挾,迫使工人再次走上被告席。雖然可人去了,但是貨還是沒有。
65438年10月3日的遊行吸引了國際關註。此時的港英政府不敢再制造事端,只能派警員隨軍隊協助卸貨,願意卸貨的工人全部被高價雇傭。團結罷工的結果讓小團體看到了團結的力量。罷工壹結束。活躍的賴忠“盲忠”聯系每壹個小團體加入,共同註冊了壹個名為“和合土”的“法律社團”。“和合土”的第壹任掌舵者是賴忠,綽號“盲忠”。賴忠的其他12個小團夥的領導人是馬、方萬載、竇丕美、大燕生、健步帥、樂在、袁、爵士多、矮仔周、邊炯和駝背華宇崩才,他們負責12個小團夥。後來“河河圖”又叫“河河圖”、“老外”,賴忠就是“歪嘴皇帝”。後期香港很多知名幫派都在“和諧圖”花錢,包括香港最活躍的社團,和諧集團,和諧和平,和諧和平等等,都是“和諧圖”的分支。俗稱“和前綴”。
04
和盛和
從1884 -1909,和合土在香港建立了26個小唐口,他們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其他支系和堂口分別稱為“和盛”、“李群”、“鴻聲”、“藝聲”、“湯怡”、“易萍”、“平兒”、“李賀”、“唐生”。
20世紀,香港經濟開始繁榮。貿易和港口條件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去香港工作。這些人大部分是苦力。為了競爭工作,來自同壹個城鎮或地區的人們自然不得不互相照顧。幫派之間經常互相爭奪生意,打架是常事。
當時的港英政府懶得管這些事,只要不殺人就行,使得黑幫形成了自己的規則,用暴力手段爭取更多的權益。
1909,勇主“黑家人”號召所有幫派團結起來,有組織有紀律。於是,香港第壹屆洪門大會召開,黑顧仁也被推選為香港洪門的“創始人”。因為黑顧仁是正宗的洪門成員,他成為“創始人”後,在香港傳承了內地洪門幫派的儀式和等級制度。
大會確立洪門六階,老板說?“朱湘”?,其次是二號元帥,紅棍,?紙扇,草鞋,最低級的普通信使叫什麽?"49".後來潮州幫的“義興公司”,在“紙扇”和“草鞋”之間,又增加了“五虎將軍”的職位。
同時,本次大會決定在各廳名稱前加壹?“和”字取重和之意,與“和”字頭形成獨立統壹的三聯體。比如“洪聖會”改名為“何洪生”,“永益堂”改名為“何永益”?。他們的祖先就是上面提到的賴忠創立的“和諧地圖”。
1909前“聖和堂宗祠”聖和堂,原名“聖和堂會”(東莞市程楠區和盛村),成立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九龍仔,入口屬和諧圖。1909年在黑家人召開鴻邦大會後,在名稱前加了“和”字,“聖和堂”成了“和聖和”。
1925年,各省各港發生大罷工,無業人員鼓勵幫會擴張,合生和迅速擴張,從合生圖派的壹個小廳,成為首屈壹指的和記社。
1930年,合生和宣布從和記黃埔獨立出來,合生和成為“何姿”派的主流。中國大陸解放後,帶領和記黃埔和14K、信義安等組織在港立足。
05
14K
說到14K,就必須說壹下Ge黃照。葛在國民革命軍1934軍93師任連長,1942加入軍隊系統,戰功卓著。1943年任西江獨立作戰司令,1944年刺殺汪偽政府廣東巡撫陳耀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的甘石矢崎將軍知道廣東黑社會盛行,於是他和汪精衛政權的官員李、、馮必橋等人,利用天地會中的壹些歸國華僑和當地幫會兄弟,創建了“洪門五洲華僑會西南分會”(簡稱“西南總部”),做情報工作,為了維持學會的財政,強迫商販和苦力加入。
1945年日軍投降的同壹天,軍事統帥葛奪取了位於廣東廣州西關路14號的“西南總部”,改名為“洪門紅發山忠義堂(社)”,並以“洪門忠義社”為名在廣州開展情報活動,接管其性質。因為它位於包華路14號,14成為了這個組織的別稱。
1949年春,國民黨敗局已定。內部高層壹方面在準備撤退,另壹方面也在撤退後埋下“藏樁”。保密局局長毛仁鳳指示下屬秘密聯絡兩廣洪門組織,為國民黨撤退鋪路。
葛·黃照是負責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他有兩個身份,壹個是軍隊系統的小頭目,壹個是廣州洪門的“保護者”。
葛到港後,集結了許多老部下,尊為元首,開始了反* * *,重新改組“紅發山忠義堂”的任務。得益於臺灣省市政府的財政支持和原軍方背景的組織武裝能力,是壹支獨特的力量,形成了今天“14K”的雛形。
葛的舊軍隊主要是49年逃港的國民黨殘余勢力。這些人逃到香港,形成了香港歷史上最大的難民潮。當時的港英政府將這些戰敗的難民安置在摩星嶺市民村。
當時香港有很多極端而強大的左派勢力。他們要把這些被繳械的蔣介石殘余分子趕出香港,所以經常到摩星嶺難民區去興風作浪。而這些經歷過無數血戰的手無寸鐵的逃犯,也不是好惹的。最後在1950,這些逃亡者和香港的左翼學生演變成了壹場大規模的流血沖突。這場沖突讓港英當局最終做出決定,將10多萬蔣介石殘部及其家屬遷到調景嶺集中安置。
住在這裏的戰敗難民中,有壹個名叫馬鶴淩的人。他的妻子在難民營生下壹個兒子,成為難民營裏最小的難民。他們給這個嬰兒取名為才真旺姆·九,後來成為臺灣省的領導人。
調景嶺難民營的條件非常艱苦。這些難民很多曾經都是權貴或者叱咤風雲的將軍,但是不管發生了什麽,現在大家都是社會底層。這裏沒人管也沒人問,新秩序只能靠拳頭建立。葛和“十四號”壹夥逃到香港重建社團,被港英政府列為香港黑社會組織。真正的紅發山總會已經在臺北向國民政府登記為合法社團,所以香港本土黑幫為了識別,將葛家軍改名為14K,14 K的“K”是國民黨的首字母。當時紅發山的其他字棧反對其自詡的忠義堂制度,但他們的力量不足以改變14號,制衡準軍事力量的組織和武裝。隨著幾十年的歷史發展,他們逐漸混淆了外界,說不清細節。但14K這個名字流傳下來,是為了讓了解歷史細節的人體會其調侃之意,暗指葛家軍壹行是1949之後政權的產物,而非洪門系統。
1960到1990的三十年間,14K發展迅速,成員壹度達到20萬人,擴張為全球三大華人幫派之壹。在1990s期間,許多成員逐漸發展到中國大陸。據1991統計,香港主要會員約2萬人。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我們與臺灣省的中華民國政府有密切的接觸和互動,以協助反* * *。但近年來14K很少涉及政治問題,臺灣省政府也停止了對14K的補貼。
因為它繼承了清代洪門的各種秘密行規和儀式,再加上獨特的黑社會詩詞和文化,壹直是所有幫會中最神秘的,被認為是源於洪門的正統大幫會,具有獨特的神秘性。與其他幫派不同,14K並非香港本土,充滿政治色彩。首領葛,死於公元1950年,長子葛繼位,謚號“太子”,被視為洪門正統孝道的首領。
此外,十四K還專門訓練了壹支“12K金釵”女子特別行動隊,由壹位女英雄帶領11“美女蛇”殺手,巧妙引誘美人計,在九龍城大鬧壹場,攔截毒梟和毒品,誣陷社會,殺人燒殺搶掠,無所不用其極,被譽為世界黑社會舞臺之壹。
06
新怡安
“義安”是潮汕的古稱。潮州府古稱依安縣。因為潮汕地區自古屬於義安縣,新義安也被香港人稱為潮州幫。源於1866成立於萬安的潮州河老幫。1919年,“萬”分裂,“伊”又開了壹座山。1921,以“依安工商會”名義在香港政府中國事務部註冊。
向前是戴笠的心腹之壹。抗戰勝利後,他得到軍令,潛入香港從事間諜活動。潛伏港後,成為有潮州幫背景的伊安工商會頭目,聽命於軍方,從事間諜活動。
日本投降當天,洪門五洲華僑會西南分會舊址被葛占據,改名為“洪門洪發山忠義堂”,並使其成為洪門教主(黑社會團夥頭目)。葛奉軍統局局長戴笠之命,尊為江主席。易安工商會的頭目向前,也是葛的部下,掌管洪門太平山易安堂,被授予國民革命軍軍銜。所以信義安和14K在踏足香港的同時就有了“血緣關系”。
1947期間,依安工商會因涉及黑社會活動被註銷。這位國民黨軍銜的領導人上前,將機構改名為新安公司及其分公司永安公司,俗稱信義安。
1953年,信義安負責人被港英政府驅逐到臺灣省。他的兒子向華彥掌管新義安。
1956,警方大規模突襲該團夥,信宜安有尊義、益群、大好彩等分店。新湘族首領改革後,建立了幫會內的世襲制,是湘族。到了1980的時候,組織架構已經相當完善,“五虎”“十傑”,各大區域都有圖書館。
4月1980,1,香港僑報披露,自1980年3月29日起,警方大規模突擊搜查信宜安,坐館人士、紅棒、白紙扇等近50人被捕,成為1956年6月以來最大規模的“反黑”行動。1994 65438+10月8日,香港警方再次展開聲勢浩大的“反黑”行動,拘捕14名信義安高層。警方壹度估計,冼宜安發展到80人,成員達到65438+萬人,與合生和壹起是香港最大的黑幫組織。
07
洪興的原型是誰?
說了這麽多,紅星社的原型是誰?
網絡上流行的說法是信義安,但《古惑仔》的原作者牛佬是這麽說的。27歲那年,他在電影院看了周潤發主演的《我在黑社會的日子》,內心有所感觸。三年後,我開始自己畫年輕人和危險人物。
幫名取自三年前電影中的洪星,蔣天生模仿周潤發,野雞指梁朝偉,陳浩南采用劉德華。
當時電影裏的大佬大多叫董哥,所以牛佬特意從公司名字裏取了南字和豪字。為了討喜,符合口吃的特點,女主給它起的名字很用心。
第壹個故事源於牛佬的朋友吳誌雄,也就是後來電影中的B哥。
按照牛佬的說法,紅星社沒有任何原型,它來自電影。但所謂1000個讀者就會有1000個哈姆雷特,作者自己怎麽說都無所謂。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妳可以說宏興社起源於14K,因為葛尊,宏興裏的大哥姓蔣——蔣天生,蔣天陽。
妳也可以說洪興起源於河河圖。賴忠的12個小團夥頭目分別是馬、方萬載、竇丕美、大燕生、簡步帥、如載、袁、多先生、肖再周、卞炯、拓北華宇,他們掌管著這12個小團夥。洪興的姜先生下面還有12表親:
1,“適合”旺角區的人?-?未知的傳說
2.適合尖沙咀區的人?-?王儲
3.葵青區適合人嗎?-?韓斌
4.適合深水埗區的人?-?馬良
5.銅鑼灣區「適合的人」?-?晴B→陳浩南
6.適合北角區的人嗎?-?胖子李→灰狗
7.適合屯門區的人嗎?-?恐龍→野雞
8.西環區“適合的人”?-?肆無忌憚→姚晨
9.九龍城的「合體人」?-?細眼→簡毅→壹龍
10,“適合”香港仔區的人?-?葉鬼→菲達
11,觀塘區「適合的人」?-?大宇→大田二號
12,“適合”柴灣區的人?-?馬王劍→野雞
不管原型是誰,都是壹眨眼的事,過去的江湖已經沒了。幾十年來,世界改變了面貌。
非典期間,香港夜總會的生意壹落千丈。非典過後,尖東最繁華的門面從夜總會變成了擠滿遊客的金店和賣奶粉的藥店。
2004年,波特蘭街的朗廷廣場購物中心落成,紅燈區也成為了壹個傳奇。保安公司被引入大型商場,社會無處收取保護費。甚至停車服務也被電子貨幣結算所取代。
以前的黑幫老大抱怨:現在年輕危險的人自己賺錢,自己花錢,沒人能維持俱樂部。以前出來談判,也是尊重對方的字頭和輩分,也喝過酒,念過詩。現在誰關註這些?
特殊時期誕生的特殊幫派,隨著重情重義的年代,已經消失了。
劉偉強說他拍不夠《古惑仔》,但他拍不出來:心態完全不壹樣了,火已經弱了。拍《古惑仔》用了很暖的火,連打火機都有氣勢。
2017,大鵬拍攝《煎餅俠》。末了,年輕危險的人來了,穿著皮衣,玩著打火機。電影院裏壹片驚呼,像是遇見了壹個久違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