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當脊髓灰質炎病毒肆虐中華大地,肆意危害兒童健康的時候,我國壹位病毒學家在關鍵時刻受命,用自己壹生的大好年華,在中華大地上鏟除了脊髓灰質炎病毒。
有人說他是方舟,載著新中國的孩子,躲過了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災難。
他就是我們的“糖丸爺爺”顧!
1926年6月16日,顧出生在上海的壹個普通家庭。
不幸的是,顧的父親在他4歲時就早逝了。他的母親周耀琴是壹名助產士。她為家庭努力工作。下班後,她趕緊回家生火做飯做家務,壹手帶大四個兒子。
母親的不易讓顧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不僅學習努力,還經常為媽媽分擔家務,事事征求媽媽的意見。
從65438到0944,顧在報考大學的時候不知道該選什麽專業。他母親的意思是他應該學醫,將來成為壹名外科醫生。
於是,高考成績優異的顧在高考誌願書中報考了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並於同年9月被成功錄取。
在北京大學醫學院,顧的導師是顏,他是壹位公共衛生專家,早年在哈佛大學學習後回國任教。那時候老師和學生經常壹起討論醫學相關的問題。
有壹次,他們談到中國剛剛起步的公共衛生事業,提到中國的公共衛生理念和體系還沒有普及。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避免惡劣的衛生環境,就在蚊蠅橫行的臭水溝旁洗衣服睡覺,到處都是大量的農村垃圾,臭氣熏天...
在這種情況下,疫情蔓延,國內人口死亡率在那些年迅速上升。說到這裏,顏眼裏滿是淚水,情緒低沈,顧深受感動。
由此,顧萌生了投身於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想法。他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人們遠離那些不必要的疾病。
在轉向病毒研究領域之前,古猶豫著如何告訴母親他的“職業轉變”。思來想去,顧毅然選擇了公共醫療服務。他說:公共衛生多麽重要,中國的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1951年,顧和幾個同學被送到蘇聯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深造,從事病毒學學習和研究,認識了蘇聯的病毒學家楚馬科夫。兩個誌趣相投的人,時間久了就成了好朋友。
65438年至0955年,江蘇省南通市爆發脊髓灰質炎病毒,主要侵害兒童,並隨著人口流動逐漸蔓延至中國多個省市。可怕的病毒導致兒童死亡率為28%,致殘率為75%。
壹時間,全國壹片恐慌。那壹年,顧剛剛回國,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
不久,顧奉命帶領壹批知識分子到昆明,利用荒山深處的疫苗研發實驗站研制脊髓灰質炎疫苗。他們還在西雙版納的叢林裏抓猴子做動物實驗,可謂有多辛苦。
在與病毒的“實戰”中成長起來的顧,也因此成為新中國脊髓灰質炎防疫和研究的中流砥柱。
從65438年到0959年,顧和他的戰友們成功分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隨後進入研制疫苗的關鍵階段。
當時脊髓灰質炎病毒不僅在中國爆發,在美國和蘇聯也有爆發。美國已經在1951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質炎疫苗,而蘇聯正在研制脊髓灰質炎疫苗,並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美蘇都不會把自己的成果提供給中國。
顧親自到蘇聯學習疫苗研發的先進經驗。雖然他了解到蘇聯的活疫苗在靈長類動物實驗和壹些誌願者身上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但他們始終不願意與中國分享實驗內容和相關數據。
幸運的是,古的好友丘馬科夫也參與了疫苗研發實驗。他悄悄把蘇方研制的壹部分活疫苗給了顧,希望能幫助顧,讓中國早日走上研制脊髓灰質炎疫苗的正確道路。
顧非常吃驚,決定盡快回國。以這些脊髓灰質炎活疫苗樣本為參照,他自主研發了屬於中國人的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
回到昆明大山深處簡陋的疫苗研發實驗站,顧帶著他的團隊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開荒、建基礎設施、捉猴子,歷時近10個月,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病毒生物學研究所。
顧和他的戰友們克服各種困難,幾乎是不眠不休,在那個距離市區幾十公裏,沒有路,沒有水,沒有電,沒有保障的深山老林裏,抓緊時間研制疫苗。
當時,顧膝下已有兒女,但他無暇顧及家庭生活,吃住都在研究所,把家庭的重擔都留給了妻子。
由於長期隨父母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大山裏,古的幾個孩子沒能受到系統完整的學校教育。晚年的顧回憶說,雖然自己深感後悔,但從來沒有後悔過。他曾說:中國千千成千上萬兒童的健康更重要!
病毒的研發已經到了關鍵時刻。隨著在靈長類動物身上試驗疫苗的實驗成功,在成人身上試驗活疫苗的實驗也如期開始。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哪裏能找到誌願者呢?
顧作為研究所的領導,毅然決定親自試藥,當著同誌們的面把疫苗藥壹口吞下。其他同誌被顧的精神所感動,紛紛拿起藥喝了下去。
在接下來的10天裏,他們互相觀察和監控對方的身體狀況和各種數據指示。幸運的是,該疫苗順利通過了成人測試,隨後進入了針對學齡兒童的測試階段。
整個研究所只有這麽壹群人:科研人員和他們的家屬,而適齡兒童只有顧和他戰友的孩子。
顧的大兒子當時剛滿1歲,但這個孩子是34歲的顧和33歲的妻子所生的第壹個孩子。是否真的讓這個年輕的生命參與到結果未知的實驗中,對顧夫婦來說是壹個痛苦的選擇。
顧的妻子李宜萬後來坦言:我必須支持他。沒有這些,我們就無法知道疫苗的確切安全性。我們必須邁出這壹步。
顧怕妻子擔心,所以壹開始沒告訴她就給大兒子註射了試驗疫苗。幾天後,他告訴妻子,他已經給兒子打了疫苗。李聽了後,感到壹陣不安。她知道,如果疫苗失敗,疾病就無法治療,未來的結果將是終身殘疾。
在顧的帶動下,研究所其他同誌的適齡子女也參加了藥檢,並打了疫苗。
在接下來的10天裏,研究所裏的大人可以說是度日如年。他們仔細觀察並記錄了孩子們的身體指標和測試數據。10天後,他們看到孩子們安然無恙。顧沒有歡呼,而是流下了久違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