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時期有哪些詩派?各詩派有哪些重要詩人?
中唐分前後兩個時期。後期詩壇有通俗、怪奇、雅正三個流派,三大流派構成了奇特的鼎立抗衡格局。通俗派詩歌的主導風格在於質實通俗,不避俚淺,諷興時事,不虛為文。如此傾向可謂其來有自,總體上說是其主觀追求的結果。就藝術實踐而言,成就不小,但缺陷難免。“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此為通俗詩派審美追求的全部內涵,同時也是抗衡雅正詩派、怪奇詩派的鮮明旗幟。審視壹番詩派鼎立之格局,有助於中唐詩壇形勢的立體化認識。 壹、中唐詩歌流派:(中唐詩歌與元、白詩派。簡單運用)詩到元和體變新(元和體),名家輩出,流派紛呈。這時期主要有:1、 以白居易、元稹為代表的元、白詩派,他們率領壹批新的詩人寫新樂府,作詩尚實、尚俗和務盡。2、 以韓愈、孟郊為首的韓、孟詩派,不平則鳴,作詩尚怪奇、重主觀,直接影響了李賀等人,開創詩歌創作新天地。3、 劉禹錫、柳宗元也是這壹時期的大詩人。二、白居易的詩歌理論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理解)白居易是壹位具有自覺的理論意識的詩人。他認為,文學應當側重於寫現實,著誠去偽,把文學當作救濟社會,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詩歌能補察時政,泄導人情。1、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2、 他把自己創作的八百首詩分為四類: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這種分類不科學,前三類按內容而分,後壹類按形式而分。但是,習慣使然,現在壹般就按照白自己的分類分析作品。)三、白居易《賣炭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諷喻詩的內容和特色,理解)1、 思想內容:(1)對貧苦的勞動人民充滿了同情,而且能夠“為民請命”,勇敢地揭發現實的黑暗。(2)批評官府欺壓百姓的暴行。(3)暴露出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體現出對社會、對政治、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這是白居易諷喻詩最值得肯定的地方。2、 藝術特色:(1)主題明確。(2)善用對比。(3)語言通俗流暢。“其言直而切。”四、白居易《長恨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理解)1、 思想內容:(1)關於主題,有愛情說、諷喻說、愛情諷喻雙重說。(2)應從較廣闊的時代意義上去把握和理解其“長恨”主題所蘊含的悲劇意蘊,此詩中的李、楊悲劇可分為愛情悲劇、政治悲劇和時代悲劇,也是壹個有內在聯系的三重變奏的統壹整體。2、 藝術特色:白居易的《長恨歌》(感傷詩)藝術成就較高,為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動於內而形諸詠嘆者,藝術感染力很強。五、白居易《琵琶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理解)1、 思想內容:(1)此詩主題思想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2)此詩最為人所稱道的是將天涯歌女彈奏琵琶的技巧,和音樂的美妙描寫得出神入化。2、 藝術特色:(1)比興相緯、寄托遙深的特點。詩中,琵琶女受人冷落摒棄的悲慘命運與作者橫遭貶謫的坎坷際遇有某種類似,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寂難耐之情與作者身處窮鄉僻壤、牢騷困頓、郁郁寡歡之心也暗相契合。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描述與同情,寄托著自己“淪落天涯”的身世之感。(2)有關江月的三次刻劃,意向不同,內涵各異。A、 送客時所見夜景,借以烘托惜別時的茫茫心緒。別情的淒切與景象的蕭瑟交融在壹起。B、 曲終時所見江景,襯托出樂曲的引人入勝。寫出了樂曲余音繞梁的神韻。C、 琵琶女獨守空船所見江景,渲染出琵琶女的孤單寂寞、淒苦抑郁。寫出她淒涼的心裏感受。(2)運用新穎精妙的形象比喻和音箱摹擬刻畫音樂形象。將抽象的音樂化為人們熟知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景象。寫大弦是”嘈嘈如急雨”,以”嘈嘈”象聲,以”急雨”作比。以”裂錦”比喻曲子終了時的清脆,響亮。這就把抽象的、難以捉摸的音樂形象轉化為鮮明具體的語言形象,使人如聞其聲。(3)描寫琵琶女嫻熟的演奏技巧和飽含深情。(4)描繪樂曲的變化和傳達的琵琶女的情感活動。(5)以情會聲,把聽者對音樂所表現的情感變化的感受傳達給讀者。寫出詩人聽琵琶演奏的感受,也就為讀者的想像確定了情感方向。(6)不僅寫”有聲”的境界,而且寫了”無聲”的境界,以無聲襯托有聲。虛中見實,以樂曲休止時的余韻突現樂曲效果。(7)寫了琵琶女三次演奏,互不重復。A、 第壹次,詩人江邊送客所聞。不完整,零星聽到,但已經覺得十分精妙。B、 第二次,從調弦到完整的演奏壹曲。琵琶女在樂曲中訴說了自己的身世之悲,幽愁暗恨。這是用音樂語言作傾訴。C、 第三次演奏,作者簡略敘寫,但突出它的效果。六、元稹的悼亡詩與愛情詩,《舞腰》詩,《行宮》詩及《離思五首》(其四)。(理解)1、 元稹寫情勝過諷喻,擅長寫男女之間的愛情,代表元稹創作特色的不是新樂府,而是輕淺的艷情詩和寫生離死別的悼亡詩。2、 《舞腰》、《行宮》等都是艷情佳作。3、 《離思五首》(其四)等悼亡詩,哀艷纏綿,語言樸素真切,寄寓者人生至情。七、元稹和白居易詩的異同(綜合運用)1、 相同點:(1)文學主張相同。元稹和白居易同為新樂府運動的領袖,主張詩歌要反映政治、社會、民生。***同推動諷喻詩的創作。(2)部分詩歌體裁和形式相同。(3)藝術上都是寫實簡俗。2、 不同點:(1)元稹的部分新樂府仍借用古題;白居易則完全用新題。(2)內容的深度、廣度與形象的生動性方面,元不如白。(3)白居易最看重諷喻詩,而藝術成就最高的是《長恨歌》和《琵琶行》;代表元稹創作特色的不是新樂府,而是輕淺的艷情詩和寫生離死別的悼亡詩。八、張籍的樂府詩,《節婦吟寄樂平李司空師道》、《野老歌》。(理解)1、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是拒絕強藩李師道之聘的比興、含蓄之作。2、 《野老歌》將農夫的貧困與商賈的富庶作對比,表現了農民的不滿。九、王建的樂府詩和宮詞特征:1、 王建的詩歌創作以樂府詩成就最高,但以宮詞的影響較大。2、 其樂府詩的主要特色是題材廣泛,愛憎強烈,以近於白話的筆調反映社會生活,喜愛以奇特而鮮明的形象強烈地表現主題。3、 他主要以描寫宮女生活的《宮詞壹百首》聞名於世。是唐代第壹個大量寫作宮詞的詩人。這些詩帶有七絕連章組詩的性質,王建也因此贏得了“宮詞之祖”的聲譽。十、王建的樂府詩,宮詞與《望夫石》、《宮詞》(其二十九、其八十壹、其八十八)。(理解)1、 《望夫石》以近於白話的筆調反映社會生活,以奇特而鮮明的形象(望夫石)強烈地表現主題。語言通俗流利,膾炙人口。2、 《宮詞壹百首》以描寫宮女生活而聞名於世。王建是唐代第壹個大量寫作宮詞的詩人。這些詩帶有七絕連章組詩的性質,王建也因此贏得了“宮詞之祖”的聲譽。十壹、韓愈“以文為詩”的特點及在詩歌上的創新。(綜合運用)韓愈是文章家,其畢生致力於文,卻能創為詩派。其詩以氣勢雄放和意象詭奇見長,具有“以文為詩”的特點。1、 散文化的鋪排描寫手法。如《南山詩》寫終南山的高峻和景象變幻,連用五十個“或”字詩句。2、 采用遊記散文順序敘述,或以時間先後順序,或以遊歷先後順序加以敘述的手法。如《山石》。3、 句式方面,全詩以“單行”散句貫穿。如《山石》。《山石》為七言古詩散文化的典範之作,從語氣到句式,具有明顯的散文化風格。十二、韓愈《山石》詩的散文化風格。(理解)1、 按遊記散文順序敘述,以時間先後,以遊歷先後的敘述順序,寫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見所聞。記敘細致,給人如臨其境之感。2、 全詩以“單行”散句貫穿,寫景刻露,造語生僻,句斷而意脈相連,為七言古詩散文化的典範之作。從語氣到句式,具有明顯的散文化風格。十三、韓愈詩歌的創新特色:╳(03年7月浙江考簡)韓愈主觀意識旺盛,生性好奇,勇於創新,以古文為詩,波瀾壯闊,手法變怪百出。為避免詩歌因平易流於油滑,在藝術上蓄意追求狠重、怪奇、險勁的境界,追求非詩之詩和以醜為美,藝術形式怪奇生新。1、 “以文為詩”的特點。2、 構思想象,比喻意象怪奇,選詞冷僻奇特。3、 “以醜為美”。如《答柳柳州食蝦蟆》中所描繪的蝦蟆的奇特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