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澮攏來成虎勢,濁沙卷入鑄河魂。
帝拋壺口焉能阻,禹鑿龍門未可吞。
笑看九彎千百曲,黃濤飛處動乾坤。
註解:
1. 星源弱水——意為來自於昆侖山上星宿海的小泉水。
清代,黃河中下遊洪水多次泛濫,災害頻繁,清朝曾先後派專使拉錫和阿彌達到黃河源頭,窮河源,告祭河神。拉錫從星宿海往上走了兩天,發現星宿海之上有三山,三山之泉流出三支河,三河東流入紮陵湖。對黃河源頭的認識又進了壹步。清乾隆四十七年,阿彌達奉命前往河源,告祭河神。阿彌達西逾星宿海300裏,對三條河進行了實地勘查,認定位於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為黃河上源。這是我國歷史上第壹次查明黃河的真正源頭。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徹底治理黃河,改造黃河,造福人民,國家花了很大的力量,對黃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勘查。1978年,國家再次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更為詳實的調查時,再壹次肯定卡日曲為黃河的正源。
卡日曲,本是藏語,意為紅銅色的河。它位於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下,海拔為4830米。它的源頭是5條從山坡切溝流出的小泉,最初的河道只不過是壹條寬約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
2. 心向蓬萊——指黃河水流向蓬萊。
黃河水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市、自治區,最後在山東流入渤海。
3. 帝拋壺口——玉帝拋來的壺口。
天下黃河壹壺收,傳說兩千多年前,黃河水位高達數百米,龍王爺就居住在現今東西龍王山之處。大禹治水鑿開龍門山,水出禹門口,水位下降龍王山漏出水面,龍王爺無處藏身,就使盡全力往地下鉆,尾巴不斷拍打巖石,終於造出了這個深達幾十米的瀑布和長約數千米的石峪龍槽。
龍王爺居住在瀑布之下,口吐萬丈洪水淹沒了方圓百十裏地面,萬民遭災。西天王母得知此事,先後拋出寶石,準備填平瀑布,但卻被龍王碰回,落到了龍槽之下的河心。
王母拋石沒有鎮住瀑布,龍王繼續吐水為災,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先派二郎神率九員大將,下凡征服龍王,在距瀑布十多公裏處擺開戰場,九員大將轉眼被龍王殺死,二郎神上報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順手將桌上的茶壺拋出,將龍王收到壺裏,這就是瀑布又稱壺口的來歷。
4.禹鑿龍門——大禹用斧頭鑿成的龍門。
據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記載:“龍門為禹所鑿,廣八十步,巖際鐫跡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