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100分跪求側面描寫的片斷

100分跪求側面描寫的片斷

1.《邶風·靜女》的側面描寫

《邶風·靜女》是《詩經》中的精品,這首詩只有三個小節,總***不過50個字,卻有極高的美學價值。這首詩之所以有驚人的魅力,重要的壹點是它成功地塑造出壹個美好的“靜女”形象,而這個美好人物形象,又是通過人物描寫完成的。教科書課文後的練習中有“把《靜女》改寫成白話詩或小故事”這壹訓練,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這首詩的人物描寫,就——定能夠很好地完成這—‘練習。

詩中的“靜女”是壹個極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卻並沒有具體地寫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膚如何,只是說了“靜女其姝” “靜女其孌”。只是這樣籠統地寫入,照理說應該是寫作的大忌,可是,這首詩中的人物形象卻又是那樣的可愛,那樣的鮮明,那樣的真切,這是為什麽呢?答案是成功地運用了側面描寫這壹技巧。

如果真的光是寫“靜女其妹” “靜女其孌”,讀者自然是不會有什麽印象的,可是作者在第壹節寫的是“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不寫女子了,而是將筆鋒轉向了壹個小夥子。這樣壹來可就不同了。壹個能夠讓小夥子急成這個樣子的姑娘,應該是什麽樣子呢?這是作者有意讓讀者也跟著著急。不直接寫那個女孩,而是寫等待她的小夥子,可其實又是寫女孩的美麗,這樣的寫法就是側面描寫。

第二節是“靜女其孌,胎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還是不說姑娘的美,而是寫小夥子看了彤管的感受。彤管就是彤管,它不過是樂器,可是現在小夥子手中的彤管,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樂器了,這個青年人,擺弄著手中的彤管,怎麽看怎麽好看,它的顏色好看,它的光彩也美麗。因為是美人贈送的,所以它才這樣的美麗,這是從側面說自己心上人的美。

第三節是“自牧歸荑,洵美而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手裏是壹把荑草,可是這草美得不得了,因為這草是愛人從郊外采來的,所以,不是草美,而是因為那個美人兒。到了這裏,作者說出了“彤管” “荑”美的原因。

詩到這裏就完了,沒有下文了,可是,讀詩的人卻在等待著,詩裏寫的那個美人到底是個什麽樣子呢?讀者也在搔首踟躕。可是作者,點到為止,不再寫下去了。接著寫下去好不好呢?不好。詩到這裏,已經將讀者的情感調動起來了,下面的完全可以讓讀者去想像。人就是這樣,妳越是不告訴他的東西,他越是想知道,妳要是告訴他壹半,而不說下面的壹半,那是最急人的。而這又恰恰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全說透了,就是畫蛇添足,就是繁冗。

2.關於側面描寫,有壹個精典的例子,那就是古希臘《荷馬史詩》中對美女海倫的描寫。作者沒有直接寫海倫如何如何的美,而是寫看臺上壹群老年的將領,這些上了年紀的人看見海倫後,嘆道:為這樣的美人,發動壹場戰爭是值得的。我們中國古代的詩歌中,也有成功的側面描寫例子,而且甚至於超過了《荷馬史詩》的描寫。

把《靜女》改寫成白話詩或小故事,最容易犯錯誤的是,將詩中沒有說全的話全說出來,將詩直白化。許多同學就是將那個姑娘眼睛、鼻子寫個夠,這樣不壹定是好。好的改寫,應該是盡力讓小夥子的樣子更有血肉,他是怎麽著急的,他是怎麽翻來覆去又摸又看那彤管的,他是怎麽沖著荑草又嗅又聞自言自語的……小夥子寫好了,那個姑娘自然也就更豐滿、可愛了。妳不用多說,讀詩的人自然就會去想像了。

3.趙樹理的小說從古典文學尤其是古典小說裏吸取的營養較多。比如,在寫人物方面,他描寫姑娘漂亮,往往不直接寫她如何如何漂亮,而是采用側面描寫。最典型的例子要算《小二黑結婚》中對小芹的描寫了,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裏的輕薄人說,比她娘年輕時候好得多。青年小夥子們,有事沒事,總想跟小芹說句話。小芹去洗衣服,馬上青年們也都去洗;小芹上樹采野菜,馬上青年們也都去采。

孫犁在寫年輕女人的漂亮時,有時也采用側面描寫,《鐵木前傳》寫小滿兒時就是這樣,

每逢小滿兒到街上來推碾,就會在這小小的村莊裏引起壹場動亂。當她還沒有得到推碾的機會,只是放下壹把笤帚在碾子旁邊占著,自己壹徑回家去了,就有壹些青年人趁到碾子附近來了。青年人越聚越多,常常使得那正在推碾的人家,感到非常奇怪。

……過了壹會兒,小滿從她姐姐家的胡同裏轉出來,青年們的眼睛就壹齊轉向她那裏。青年們的眼神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勇邁些,有的怯懦些,然而都被內心的熱情和狂想激動著,就像接連爆發的壹片火焰。

孫犁描寫小滿的手法與趙樹理寫小芹的手法如出壹轍,這倒不是後者模仿了前者,而是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其中的古典小說側面描寫的手法對他們都產生了影響。比如,《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溫酒斬華雄”就是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側面描寫。這段描寫沒有正面寫關羽的武藝如何如何高超,而是寫幾員大將都被華雄打敗,就在這種背景下,關羽上陣將華雄之頭提來擲於地下,為他出馬時備下的熱酒,“其酒尚溫”。通過這樣的非正面描寫,關羽的武藝高超就不用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