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張廷黻對官員回鄉的反感。

張廷黻對官員回鄉的反感。

張廷富於1882進入村私塾,先後就讀於清秀才張昭通和清龔升張洪全,接受了非常嚴格的舊學教育。光是書法日班,每天早上都要練習200多個正楷字,才能吃早飯。另壹方面,在漢語日課上,妳必須準確流利地背誦當天所教的內容,然後才能每天下午吃晚飯。

1894,張廷富考上了縣城學校。1895,1896,通過正式和科目考試,名列第壹,獲得優秀學生稱號,每月獲得縣校補助。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廣西巡撫丁振鐸將桂林體校改為廣西最早的大學“廣西大學堂”。張廷富當年考入廣西大學,成為和縣名師梁文山的嫡系弟子。由於家境衰敗,他白天在學校讀書,晚上出去教書賺錢,畢業後留校任教。1909年,他因學習成績優異,被當時的廣西省馮書院推薦,被派往北京,升任殿試。他被皇帝任命為這門學科的優等生,並前往北京國子監深造。

張廷黻目睹了清廷的軟弱、腐敗和無能,從思想上開始接觸、理解和認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他相信民權將戰勝君權,民主和平將取代封建專制,所以他支持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發動辛亥革命,並在行動上積極追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成功。張廷富作為兩廣政府推薦的代表,赴南京參與協助孫中山總統主持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工作。他的才華受到孫中山的高度重視,被選為國會議員。1916年,袁世凱亡國未畢,副總統李繼任大總統。

1965438+2007年6月12日,李受張勛脅迫,下令第二次解散“中華民國”國會,恢復清廷。國會議員南下護法,8月25日在廣州復會,稱之為“護法國會”。因為不夠法定人數,也叫“國會特別會議”,是第壹屆國會的延續。張廷富擔任國會眾議院議員,直到1922年6月,陳炯明叛逃,護國大會實際上告壹段落。

1922年8月,中華民國第壹屆國會在北京復會,10月11日,國會第三次常會召開,張廷黻連任參議員。直到1924段廢除《中華民國憲法》,第壹屆國會才正式撤銷。從此,他對貪官濫權辱國深惡痛絕,深感自己沒有辦法報國。因此,他寫下了“有權不忘利,為官不擇人”等詩句,表達對當時政治腐敗和現實生活的不滿。

1928恰逢母親去世,於是以回老家參加葬禮為由辭職,和家人壹起回到了老家沙田鎮龍井村。在京十余年,張廷黻先後擔任國會議員和孫中山、、曹錕總統顧問,在民國政府擔任要職十余年。其中,李以張廷黻輔政有功為名,授予其“總統顧問二級嘉禾勛章”。今天,當妳參觀賀州博物館時,妳仍然可以看到這個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