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的寫作要求 :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
舊體詩是壹個大的範疇,它包括了古體詩和近體詩。 可以這麽說:舊體詩除了近體詩(即七律、七絕、五律、五絕、五七言排律)以外,都算作古體詩。
古體詩又可以分為唐以前、唐以後兩大階段。唐以前的古體詩(古詩或古風)主要有詩經、楚辭、漢魏樂府。這個時期的詩歌是很自由的,沒有平仄、對粘的要求,押韻是按當時的口語或方言相押,對仗也多自然形成。所以有人說這壹時期的古體詩,是中國古代的自由詩。唐以後的古體詩,除了內容上的更新以外,主要在形式上有較大的變化。
前面,我們己講過近體詩的格律,這壹講中我把古體詩從字數上、句數上、章法上、句式上及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與近體詩作壹個比較,便於消化吸收。
(壹)從字數上看:詩經以四言為主,偶雜五言;楚辭以六言為主,中間夾“兮”字,或五言夾“兮”字;漢魏南北朝的樂府四、六言混用,時而雜以五言:而唐以後的古體詩逐漸形成了五言、七言、雜言三種(當然五言、七言古體詩不是唐以後才有的)。通篇用五言的稱五古,通篇用七言的稱七古,三、四、五、六、七至十壹言混用的叫雜言古風或雜言詩。
雜言詩歸類七言古風。
無論是以三言、四言、五言為主,只要雜有七言,哪怕只有兩句,也都稱為七言古風。
(二)從句數上看:律詩每首八句,絕句四句;而古體詩句數很不固定,四、六、八、十、十幾至上百句都可以,壹般都是偶數,但少數也有奇數句的,如劉邦的《大鳳歌》就只有三句。每首只有四句的叫古絕。近體詩四句的叫律絕。
(三)從章法上看:格律詩的章法強調布局的起承轉合,而古風主要是首、腹、尾三部分。首是詩的眉目,尾是詩的關鎖,腹是詩的中樞,中樞處可以盡情鋪陳。
(四)從句式結構上看,格律詩無論五、七言必須是三字尾;古風則不然,除了有三字尾外,還有二字尾為其特征,如屈原《九歌》中的《東皇太乙》、《湘君》、《湘夫人》、《雲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等等都是二字尾的。如《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五)從平仄上看:格律詩是在古體詩的基礎上形成的,反過來又給古體詩以極大的影響,詩人把律詩的格律也帶進了古風(唐以後古風),並形成壹種約定俗成的格式。在寫古風時,又有意避開格律詩的平仄式,另外形成壹種平仄式,以示和格律詩的區別和古拙。古風的平仄和格律詩恰恰相反,有兩個特點:
二、 現代詩的形式和要求
詩是詩人靈魂的剖白,呈現著詩人的全部心靈感受、內心獨白。
就其意識歸屬分析:有政治的、經濟的、倫理的、歷史的、哲學的、美學的、人生的……就其情緒狀態看:有愉悅的、哀傷的、昂奮的、低調的、愛的、憎的、憤怒的、恬適的、抑郁的……
壹首詩的最佳動情點在哪裏?從藝術欣賞看:在妳的認同裏;以創作實踐論,在妳的體驗裏。就上面兩點,現代詩要求:①使用日常口語,務求準確,揚棄藻飾。②創造新的節奏。③要求絕對自由取材。④推陳意象、擯除含糊的泛論,把握具體的細節。⑤追求詩的堅定與清晰、放逐混淆與籠統。⑥詩的本質要求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