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養生論嵇康原文及譯文

養生論嵇康原文及譯文

養生論嵇康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兩失,其情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至於道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余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

夫悠悠者,既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偏恃者,以不兼元功。追術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類,故欲之者,萬無壹能成也。善養生者,則不然矣!

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疆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泊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壹,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

大順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希以朝陽,綏以五綺,無為自得,體妙心元,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庶可輿羨門比壽、五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解析

嵇康首先論述了心理健康對於身體健康的作用,他將人的身體比喻成國家,而把精神比喻成國家的君主:“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

人的心理健康與否對於身體的影響,與君主對於國家的影響是壹個道理。因此,人的養生要形神兼養,而重在養神,要“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這就充分肯定了心理養生的重要意義。

嵇康主張,善於養生的人要保持內心的清靜虛無,精神專著而舒暢,要減少私情欲望,淡泊名利,還要避免飲食中的滋膩厚味。

嵇康提出的具體的養生方法,是排除對於世間名利、飲食厚味等的欲求,使自己的內心淳樸恬靜,精神飽滿,遠離憂愁和思慮(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泊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然後服食滋補的良藥,飲用甘美的泉水,沐浴溫煦的朝陽,聆聽優雅的音樂。

這樣就能達到心境超脫、身體輕健、歡愉而滿足的境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晞以朝陽,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這樣的境界,很有利於健康長壽。

嵇康強調養生要持之以恒,要從壹點壹滴的事情做起。他指出,有的人修養了壹年半載之後,沒有見到明顯的效果,就意誌衰退,導致半途而廢;也有的人想到養生的效果可能要幾十年後才能見到,而不願放棄眼前的名利、厚味等欲求,這是不可能實現真正的養生的。

嵇康還強調,養生者要自覺自願地養生,養成良好的心態或習慣,遠離不良的誘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他指出,善於養生者知道追逐名利對於精神的傷害,因而自覺自願地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