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文學常識
1、《草原》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代表作《駱駝祥子》。
2、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歐的通道。它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__長安___(今陜西西安),往西壹直延伸到___羅馬____。在通過這條漫漫長路進行貿易的貨物中,以產自我國的__絲綢___最具代表性,“絲綢之路_”因此得名。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_商貿大道_,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__友誼之路。歷史上壹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__,西天取經的_玄奘____,他們的壹些故事都與這條道路有關。
3、《白楊》作者袁鷹。本文的寫作手法是借物喻人。
4、《牧童》的作者是唐朝的呂巖。《舟過安仁》的作者是宋朝的楊萬裏。《清平樂·村居》是壹首詞,清平樂是詞牌名。作者是宋朝的辛棄疾。
5、《冬陽.童年.駱駝隊》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這是壹部__自傳體__小說,它以樸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經歷的童年往事,向我們展示了壹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壹段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小說作者林海音_,小名_英子__。
6、《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
7、《童年的發現》作者是俄國的費奧多羅夫
8、《楊氏之子》是文言文,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壹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
9、《晏子使楚》根據《晏子春秋》改寫。故事發生在春秋末期。
10、《半截蠟燭》是劇本,主要通過人物對話或唱詞來推進情節,刻畫人物。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國。
11、《打電話》選自馬季、郭啟儒合說的相聲。相聲是壹種雅俗***賞的語言表演藝術。
12、《橋》的作者是談歌。
13、“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故事的主人公是楊時。這個成語後來多用來稱贊尊師重道的精神。
14、《將相和》是根據《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改編。《史記》是用_為人物寫傳__的形式來反映歷史,成功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如,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__大禹__,偉大詩人__屈原__,西楚霸王_項羽__。它既是壹部很有價值的_歷史著作__,又是壹部傑出的_文學著作_,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是_漢_代的_司馬遷_。
15、《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_三國演義_》第__四十六_回改編。這部小說寫的是三國時期_魏_、__蜀__、_吳_的故事,書中塑造的_曹操_、_孫權_、_劉備__、__諸葛亮__、__關羽__、__張飛__等人物形象,家喻戶曉。書中的許多故事,如,“桃園三結義”、“ 三顧茅廬”、“火燒赤壁”、“ __空城記_”,廣為流傳。作者是__元末明初___(朝代)的羅貫中。
16、景陽岡選自我國著名古代長篇小說《 水滸傳 》,寫的是北宋末年以__宋江___為首的_壹百零八人在___水泊梁山__起義的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_發生_、發展_到失敗_的全過程。作者是_元末明初的施耐庵_。妳知道這部小說的人物有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浪裏白條張順。
17、《西遊記》是壹部體現中華民族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古代神話小說。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壹難,到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個性鮮明的神話人物形象。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
18、小嘎子是作家_徐光耀_的兒童小說《_小兵張嘎_》中的主人公。
19、嚴監生是我國古典_諷刺小說小說《_儒林外史_》中的壹個人物。
20、“鳳辣子”就是王熙鳳,她是古典文學名著《__紅樓夢_》中的壹個主要人物。作家_曹雪芹嘔心瀝血,用了十年時間寫成了這部長篇小說。書中以_賈寶玉_和_林黛玉__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刻畫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
21、《金錢的魔力》選自_美_國著名作家_馬克·吐溫_的寫的短篇小說_《百萬英鎊》__。本冊課文中《威尼斯的小艇》也是他寫的。
22、成語故事《入木三分》主人公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入木三分”原是形容書法筆力強勁的,後來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
2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作者是季羨林,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滿意望采納
2. 求語文必修5文言文易考點和文學常識
實際關於文學常識範圍不在於哪個課本,通常考的最多的就是關於“第壹”類型的或者是關於詩人作家的常識性東西,我可以給妳舉些例子:
4.初唐四傑:王勃 楊炯 盧照鄰駱賓王
5.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 歐陽修蘇軾 黃庭堅
6.元曲四大家:關漢卿 馬致遠 白樸鄭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文徵明 周文賓
8.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 黃庭堅米芾 蔡襄
9.楷書四大家:唐-顏真卿 柳公權歐陽洵 元-趙孟
10.書法四體:真(楷) 草 隸篆
等,關於這些東西,平時多背誦多記記就好了,推薦妳看看天天高中學習網看看,總結的很全面,包括了很多易考常見的文學性常識,希望對妳有幫助。
3. 文學常識有哪些
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壹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
酒聖 杜康,即少康。傳說為酒的發明者。
文聖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史聖司馬遷,字子長,是我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的作者。
詩聖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著有《杜工部集》。
醫聖 張仲景,東漢著名的醫學家,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兩書,對我國醫學發展影響很大。
武聖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後人稱其為“關聖”、“關帝”。
書聖 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
草聖 張旭,唐朝書法家,擅長草書,對舊隸的草體造詣很深。
畫聖 吳道子,唐朝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有“吳帶當風”之美譽。
茶聖 陸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經》三卷。
4. 初中文學常識1.陶淵明2.王維3.李白4.杜甫5.白居易6.劉禹
唐詩宋詞詩人介紹 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今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
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號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出生於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
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
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壹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詩風沈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後世詩人影響極大。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
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壹次科考外,壹直在家鄉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
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王昌齡(約690-756?),字少伯,今陜西西安人,壹說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開元十五年進士,壹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於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尤長於七絕,有“七絕聖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太子右庶子,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活到95歲,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壹位詩人。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壹說江西南康人。
開元十四年進士,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左拾遺,終著作郎,後歸隱江東。詩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麗。
常建(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尉的小官。 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岑參(715-770),南陽人,壹說湖北江陵人,少時隱居河南嵩陽。天寶三年進士,初為小官,後做過嘉州刺史等官,世稱“岑嘉州”。
詩以寫邊塞生活著稱,與高適齊名,合稱“高岑”。 元結(719-772),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於洞,因號猗於子,河南人。
天寶十二年進士,因招募義軍抗擊史思明有功,廣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後遷容管經略史。詩多諷喻時政,反映人民疾苦。
韋應物(737-791?),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天寶末年曾在宮廷擔任過玄宗的侍衛官,早年為人任俠,狂放不羈,後來發奮讀書考中進士。 因做過蘇州刺史。
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年九年進士,又舉博學鴻詞科。
官禮部員外郎,因參與變革的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 詩文在當時都很有名,和韓愈***同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壹。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居河南嵩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壹類的小官。壹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
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5. 5.古詩文、文學知識
古詩詞包括以下內容: 從時間上說指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詞是宋代人的發明,又叫長短句。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古體詩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點是─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後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於句數上。絕句***有四句,律詩***有八句。律詩***有八句,─、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劃舟在西湖遊玩,剛劃到芙蓉花水塘旁,就有壹群水鳥被驚起,四處飛散。小玉詩興大發,吟誦起宋代詞人李清照的詩句:“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我們讀書,不但要讀課內書,還要讀課外書,因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們讀書不能死讀書,只讀有字之書,還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因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小明學習刻苦,但不愛思考。小王很聰明,但不愛用功,結果每次考試都不理想,因為他們:“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條條大路通羅馬”意思說答案不止壹個,要創新,我國是人蘇軾也說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描寫春草的詩句有:"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相隔千山萬水,可友誼的紐帶把我們緊系壹起。 問題補充:歐陽修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說過類似的話,這句話是:“生與憂患,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