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再見神道嶺

再見神道嶺

文/華山張戰學

黃龍看紅葉壹直是閑雲的心願,當然,我也向往到黃龍山上欣賞秋色,在染盡秋霜的陜北山塬盡情陶醉。故而當他詢問時便壹口應承,於是有了霜降前後的黃龍之行。

路上大夥討論“目的地”,黃龍山野的極致在黃龍山、無量山、神道嶺,初議去神道嶺,又因閑雲曾來往之,就定到了無量山。行路“失之偏頗”,卻走合陽入,黃龍道上山高林密,壹路盛開的格桑花帶我等步入黃龍勝境。

時序漸入深秋,蛇行山塬之上秋意漸濃,不僅是秋風秋涼,更是遍野秋紅!

石堡紅石崖那壹派似火的秋楓,壹汪碧水紅塬的山水,壹樹燈籠草似的垂花,壹團類松柏樣的松塔堅果,還有片片荻花飄曳。

城邊的銀杏與滿墻的紅葉,為金秋的黃龍罩上秋意盎然。在城裏稍事休憩,好事的黃龍人又把我們的方向指往神道嶺。

原途還山塬拐往神道嶺。神道嶺屬黃龍山脈,為古梁山主峰,最高點海拔1783.5米,古稱朱砂嶺、麻線嶺,沿山頂南北向有明代之驛道直抵榆林,因其置於山頂,故稱神道嶺。自古為韓城與洛川交界,西起省道214線與大柏公路連接處,東至柏峪川口,景區全線43公裏。

多雲的群山失卻顏色,呼呼的山風冷卻了心情,路牌上顯示樹頂漫步與瓦子的舊址,壹番合計後,在神道嶺門雕前,卻折向北壹路狂奔,或在紅紅的高梁地裏留影,或在乞臺山裏人的村舍穿過,壹道小河伴我們到了大山深處的瓦子街鎮。

暮色中闖山門,瀏覽樹頂漫步項目的特色,湖色木屋,濺水吊橋,因有雨初來,終未能往山頂漫步。夜宿山裏人家,卻為英子過上“大壽”,夜色偏冷,飯菜不美,小飲兩杯,於床上閱讀宜黃戰役的概略。

天明前往烈士陵園,聽運城來的美女小導細說西北戰場戰略轉折期的紅色經典和英雄故事。

秋色盎然的黃龍山中尋另路,陽光皎好,山野增色,秋意勝似昨日。腰崄的觀景臺停停,蔡家川的休閑路走走,有人打趟太極,有人做瑜伽動作,廊橋漫步,石磨戲水,雖晨涼猶有雅興。

在生態黃龍山壁前,又見紅霞陣陣,山源染盡秋紅,壹池秋水蕩溢秋色滿園,壹朵紅蓮在秋波上,山下壹團蒿草卓立,近觀則似縮小版的山林,稍遠則是楓林紅黃其間,落英遍腳下林間;極目處霜葉紅於二月花;遠山更是些許綠,滿眼黃紅,壹派濃秋印象,秋色若此,筆頭無以形容......

龍城之窗在城東邊不遠,建有澽水源旅遊度假區,石堡河舊稱九龍河,新修的休閑處以龍為特色,處處賞心悅目,在秋幹上蕩蕩,也為秋色好去處。

越過道道山梁,又見神道嶺。據載:神道嶺為梁山之南北界,景區存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與自然景觀,包括神道嶺風景區與黃花川景區兩部分,神道嶺風景區包括:大禹伏龍的龍背梁,歷史悠久的大嶺客棧,高山清泉朱砂洞,天緣奇石—石猿,黃龍山系主峰摘星臺。

黃花川景區有:神秘的曬經山,亂麻科明代古廟,天造奇觀石甕溝,天降神獸獅頭山,鬼神工五馱溝、絕壁圍城柏峪古寨、柏峪清代民居群、青春印記知青園,以及盤龍寺、蛟龍寺等多處的景觀。

過悟道園步道,達於麻線嶺,這是極頂處重要開闊地,據傳這裏有明代高速壹麻線嶺古道,還有明代兵站麻線堡,及大嶺客棧等,已變成遺跡了。

在此聽鳥鳴山澗,看葉落荒山,傳王陽明在此醒悟,是為“龍崗悟道”,我不知真假!

禦風亭則在神道嶺中段,山頂極為開闊,因海拔較高,常年雲霧繚繞,放眼望去,連綿起伏的群山被雲霧包裹,郁郁蔥蔥的密林至於足下,山林紅波起伏,立於亭下仿佛置身於天外、禦風神遊壹般。

繞梁越嶺穿越於百變畫屏中,在美蓉.英子等戲嘻閑聊、歡笑聲中壹路下行,過柏峪林場,有數戶農家,屋舍儼然。

黃花川的諸多景點終未欣賞,壹路到了柏峪口。 柏峪口修有神道嶺的入口山門,出則有牛心峪瀑布和水庫,前有薛峰,這時已到韓城地界了。

再見神道嶺,再見黃龍秋紅秋韻濃!

張戰學,男,1969年生,西北政法畢業,供職於華陰法院,從事醫治“社會疾病”的司法工作,為四級高級法官。於法苑不倦的求索耕耘,十數年小有所獲,曾在閩東惠安參加最高院涉少民事審判座談會研討交流,在運城"三省四市法學研討會"獲獎,壹些調研文章刊發或獲評。曾用筆名狄震,華山長澗客、獬豸2等名作文學追夢人,於工余創作散文、詩歌、小說等,不時刊發於陜西、渭南日報、《華山文學》、財富、《當代青年》、《中國雙擁》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