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莊子》裏的宇宙觀,無極之外

《莊子》裏的宇宙觀,無極之外

莊子《秋水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時值秋季,雨水連綿,乃逐漸成勢,河水由支流而漸漸匯集到幹流之中,互相增益,終於達到了“徑流之大,兩岸之間,不辨牛馬”的浩大場景,河伯“欣以天下之美為盡在於己”。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見大海無邊無垠,水天壹色,海天相接,乃望洋興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則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足以論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語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語至道者,束於教也”

井底之蛙不足以談論大海,是受空間的限制;夏天的飛蟲見不到寒冰,是受時間的限制;而曲士不可以語至道,不是因為外部因素,是受自己的限制,狹隘的人看不到思維的局限,偏見太深而不能接受真正的到道理。就好像《道德經》所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很小的時候,就對頭頂的浩瀚星空好奇,筆記裏樂此不疲的摘抄著那些曾經讓我感嘆世界多奇妙的句子。長大以後,走了很多的路,見過很多的人,慢慢明白,壹花壹世界,壹樹壹天堂,宇宙之大,存乎於心。

《莊子》如此描述:

“湯之問棘也是已:湯問棘曰:“上下四方有極乎?棘曰:“無極之外,復無極也。”

“無極之外,還是無極。”這不就是無限大的宇宙嗎?

《後會無期》裏,摩托車手阿呂對馬浩漢和江河說,妳連世界都沒觀過,哪兒來的世界觀?

總有壹些人要仰望星空,雖然也許這並沒有什麽卵用。

就好像鬥轉星移,滄桑巨變,壹萬多年前浩繁的星空中指向北極的並不是今天的北極星,而是在淒淒長夜苦盼七夕的織女星。當我們凝眸那個距離我們壹千五百光年之遙的獵戶座星雲,看見的其實是南北朝時代發出的星光。

每次坐地鐵的時候,我總是想,在地鐵裏會遇到很多人。這些陌生人,壹生中能夠遇到壹次都很難得。每天這麽多人來來回回,但是遇到壹個人第二次的概率卻微乎其微,妳今天看到的這個人,壹轉身就真的消失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可是妳卻不能知曉。

量子力學有壹個著名的假想實驗,薛定諤的貓,把壹只貓關在壹個封閉的盒子裏面,盒子裏是隨時可能發生衰變殺死 這只貓的放射性物質。

根據我們的常識,在盒子裏必將發生兩個結果:貓被殺死或者貓幸存,我們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裏面的結果。但在量子力學的解釋,貓到底是死是活都必須在盒子打開後,外部觀測者“測量”具體情形才能知曉。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壹直保持不確定性的狀態,貓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由此引發了平行世界的理論,在宇宙之外,也許存在著無數的宇宙。

我堅定的認為,世界在每壹刻都會分裂出無數的平行世界,時空是最不能去想象的事情,真的會陷在裏面。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止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

“當我們不觀察時,月亮是不存在的”。這是西方流傳的壹句詩歌,可是千百年前的《莊子》就描寫過類似的感想。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

河伯寬廣得百川灌河,然而相對於大海的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它還是顯得微小,而大海相比天地猶小木石在大山也,仍然微不足道。壹粒可以是壹個世界,壹個世界也可以是壹粒沙。人卒九州,似毫末在馬體。強調個體的渺小,反過來為渺小與博大的矛盾統壹做了鋪墊。

曾經看到過壹個問題,“妳在什麽時候會有「古人連這個都知道」的感覺?”

忽然想到的就是《蘭亭集序》的最後兩段,“夫人之相與,俯仰壹世,或取諸懷抱,悟言壹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壹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小時候讀《文心雕龍》,“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裏”。雖好讀書,不求甚解,但千載之下再讀《莊子》,感慨於我心有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