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是人類的通病》
·余幼幼
有時候花整天的時間看電影
從法國到英國再到美國
每個故事都會碰到壹對男女
僅僅是碰到
過後的情節任由他們自己去發展
悲歡離合都是虛構
但誰也不能拒絕愛情的真實
賞析——
少女思考愛情,似乎總是壹種“虛構”。但這種虛構,恰是藝術上壹種絕對的真實。因為在她們這個階段,直覺還沒有被紛繁的思想幹預,還沒有被沈重的肉身綁縛。所以,當我們開始厭倦,或者對詩歌失去敏感之觸覺時,不妨去讀這些盡管還稍顯稚嫩,但卻尚未被偽藝術所汙染的文字。“愛情是人類的通病”,這是壹個大課題,大過余幼幼們課堂上全部的學科。但90後的余幼幼,卻四兩撥千斤般將這個大課題輕松(並有點近乎隨意)地搞定——僅僅通過網上看片子這麽壹個事件和體驗。我發現,在更多余幼幼的詩作中,她無外乎關註女孩的成長、社會的荒誕,以及人之性問題,但最終都往往指涉到“病”。其實病,正是這個時代和我們寫作的壹個中心詞。這不是余幼幼的發現,但卻是她的眼光,壹個90後的、剛剛才在寫作的道路上出發的女孩的超前而固執的眼光。她壹直在對另壹個自己發出詰問,或與之辯論。正如在這首詩歌中她所發現的:那些光影世界的愛情,其情節都是“虛構”的,但又具有著某種不能拒絕的“真實”。余幼幼,她早先“碰到”了這人性的崎嶇。(選自白鶴林《天下好詩》)
●《法國電影》
余幼幼
操我
不是讓妳來真的
這是壹部法國電影的名字
電影裏的情景
都是真的
看完我就啞然了
底層的人
被上流人操
同時也被自己的同胞操
完事後
自己收拾攤子
繞開藝術的街道
在黑巷裏穿行
法國這樣的國家
也有不浪漫的時候
陳樸點評:
寫詩的人很多,寫的好的不多,寫的好的是有,寫的獨特的罕見。
我想,余幼幼是獨特的壹個。尤其是在90後裏邊。
我認為當下網絡詩歌的抒情已經很難寫出好詩了,詩人們可以另辟蹊徑、尋找新路,余幼幼應該是在探索的壹位,寫與眾不同的詩,首先不是手法的怪異,而是思想層面的上升,最起碼達到和藝術沾邊的文字。
這首詩隱隱之中給我們揭示了最後的思想:“法國這樣的國家,也有不浪漫的時候。”我想這樣的句子只要小學畢業的人都能看懂。而這樣的句子,平淡中才顯示出了嘆息的語氣,看懂的人只有細細的思考才會領悟其中的深意。這是不是詩人對於這部電影和導演的批判,我想是。而詩人沒有在題目表露出來,這是吸引妳的條件。給讀者留下更大的空間。
有些90後打扮的時髦或變相,而余幼幼的詩真正代表了所謂“非主流”的這壹代人的生存現狀。她說現在已經不與人談詩,這是保持獨立性的重要尺度,我想她是對的。(選自《陳樸點詩100首》)
●余幼幼的詩猶如給壹面平靜而溫暖的湖面投入了壹塊寒冷的堅冰。她用自己獨特的尖叫方式“去引誘”我們的“耳膜”,讓我們從溫暖和快樂的詩歌夢幻中清醒過來。那壹塊塊毒瘡,我們早就不再介意也根本不屑壹顧。但是孩子閃亮的眼睛準確的捕捉到了世界最真實的壹面,她用屬於自己的詩歌的語言尖叫著向我們訴說。訴說“黑暗的河流裏/已經生育了小孩”的壞女孩;訴說“多年以後/身體被男人磨得很平/乳房被孩子吸得很扁”的女人,她的身體和靈魂都被榨幹,卻依舊在“疲憊”中不斷“忍耐”著;訴說被沈重的夜色壓住在壹片情欲的水域中沈淪的男女;訴說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雖然在讀她的詩時我在心中強烈的喊著“如果我的女兒寫出這樣的文字,我壹定抓狂”,可是我真的不得不承認這些隱含著“失貞”“墮胎”“性愛”“暗夜”意象的詩句在余幼幼的筆下確實產生了非常令人震撼的語言藝術效果。(選自楊克《90後詩歌大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