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見的古詩如下:
1、《長相思》南唐·李煜
壹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壹簾風月閑。
2、《清江引·秋懷》元·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裏,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裏。
3、《人月圓·山中書事》元·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
4、《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5、《思遠人》宋·晏幾道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裏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淚彈不盡當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6、《白露八月節》唐·元稹
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葉下和秋吹,驚看兩鬢毛。養羞因野鳥,為客訝蓬蒿。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
擴展資料:
中國的古代詩歌:
壹般稱作舊詩,是指用文言文和傳統格律創作的詩,是廣義的中國古代詩歌,可以包括各種中國古代的韻文。如賦、詞、曲等,狹義則僅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是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產生的壹種文化表現形式,古代詩歌多是文人墨客,通過詩歌寫作吟唱表現心中的思緒。
詩歌是中國文學中最早成形的文學體裁,發展也最為充分。現存的上古歌謠,已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先民的生活情況和內心祈願,簡短、生動的形式,也已表現出中國民族語言的力量。
歷史演變:
人類許多民族在語言的發展中產生了適合本民族語言的詩歌形式。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其中最早的詩作於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於春秋時期中葉。到了戰國時期,在南方的楚國華夏族和百越族語言逐漸融合,其詩歌集《楚辭》突破了《詩經》的壹些形式限制,更能體現南方語言的特點。
漢代的古體詩:
漢代時樂府詩形成。樂府詩是為了配音樂演唱的,相當於現代社會的歌詞。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三國時期以建安文學為代表的詩歌作品吸收了樂府詩的營養,為後來的格律更嚴謹的近體詩奠定了基礎。
唐宋的近體詩:
到了唐代,中國詩歌出現了四句的絕句和八句的律詩。律詩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對仗都有規定。絕句的規定稍微松壹些。另外,在宋代達到頂峰的詞也是詩歌的壹種重要形式。詞的格式要依從壹些固定的詞牌,以便於配以樂曲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