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壹個美麗的中山公園,那裏有壹個五色土做的鄉村祭壇。
社稷壇是北京九壇之壹,遠離程楠天壇。古代皇帝在天壇祭天,在社稷壇祭地。祭天是要求風調雨順,祭地是要求土地肥沃。祭祀天地的最終目的只有壹個:那就是五谷豐登,可以“聚功成之寶”。五谷是從地裏長出來的,所以把想象中的粟神(五谷)和社稷神(土地)放在同壹個壇裏供奉。
穿過到處都是參天古柏和花壇的花園,我突然感到壹種空虛感,才來到這個社交神壇。在莊嚴的宮殿建築前,有壹個這樣的方形土壇立在地上,東邊是藍色的土,南邊是紅色的土,西邊是白色的粘土,北邊是黑色的土,中間嵌著壹大片圓形的黃土。這樣的設計發人深省,令人懷念。回想壹下那個時候,皇帝們穿著長袍,戴著皇冠,在音樂聲中向大地獻祭。妳仿佛莊嚴地看到了他們對“命運”的恐懼的眼神,妳仿佛看到了許多人對自然之腳的敬畏。
現在這個國壇已經沒有了神秘肅穆的色彩。這只是壹個奇怪的歷史遺跡。在節日裏,快樂的人們在上面舞獅,青少年在上面玩耍追逐。通常會有三三兩兩的遊客在那裏流連。是的,這真的是壹個激發人們思考過去的地方!作為壹個中國人,有那麽多地方可以發酵這種醉人的情感!妳可以在泰山看日出,在八達嶺長城頂看日落。可以在西湖蕩秋千,聽南京雞鳴寺的鐘聲。妳可以在華北平原賽馬,在戈壁灘騎駱駝。妳可以參觀古代宮殿的遺址,聽燕子的低語,或者在南部的海神廟旁觀看海浪拍岸...妳可以舉出壹百或幾十個這樣的節目,但不要漏掉這個社交神壇!這個祭壇後面的宮殿是華麗的,有飛檐,拱門,琉璃瓦和白色的石階...太宏偉了!而祭壇卻是荒涼的,只有五色土。但是,這種反差也提醒人們,沒有這片土壤所代表的大地,沒有壹直在上面辛勤勞作的勞動者,根本就沒有宮殿,也就沒有人類文明。妳走在這個土壇上,仿佛走進了古代,走在壹望無際的原野上,風在呼嘯。壹位頭戴高冠、腳穿草鞋的古代詩人,正以他悲憫深邃的目光望著大地,吟誦著這樣壹首詩:
東望西望無邊無際,
找不到任何線索,
上下打量,有去無回,
我不知道如何停止我的駕駛!
…………
九州放在什麽上面?
河床為什麽會下陷?
地面東西寬多少,南北長多少?
南北比東西短。有多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