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葫蘆畫技法:

葫蘆畫技法:

葫蘆烙畫古稱火畫葫蘆,又稱火畫葫蘆、火筆葫蘆、火針繡葫蘆。火漆葫蘆,宜取皮色較淺的葫蘆,使烙印痕跡的濃淡變化充分顯露出來。如果膚色是深棕色,那麽烙印就很難顯現出來。火漆葫蘆不宜盤玩,否則會磨掉品牌印記,畫面失去魅力。所以火彩葫蘆多作為擺件。據史料記載,烙畫起源於西漢,興盛於東漢。後來由於連年饑荒和戰亂,壹度失傳。直到光緒三年,才被壹個叫趙的民間藝人重新發現和整理,流傳至今。葫蘆烙畫多由京津民間藝人制作。

1.烙畫工具,

葫蘆烙畫作品壹般為深色、淺棕色,古樸典雅,清晰美觀,其特有的凹凸不平的紋理變化具有壹定的浮雕效果,獨具特色。經過渲染上色後,能產生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早年的葫蘆烙畫藝人以鐵針為工具,將鋼針插入香中進行烙畫,主要是烙畫葫蘆上的裝飾。後來制作技術和工具不斷改革,出現了壹種特殊的烙印刷,可以隨意調節溫度,並配有多種專用筆,從而使這種古老的創作方式具有了前所未有的表現能力。葫蘆烙印的技法從單壹的烙印發展到烙印、打磨、烙印、精繪、烘焙、渲染。

2.葫蘆烙畫技巧

多功能烙印刷的溫度和速度對色調有很大影響。用毛筆在葫蘆上烙,可以用像炭畫壹樣反復烙的方法增加層次來解決色調的深淺,也可以依靠運筆的速度和調節毛筆的溫度來表現不同深淺的色調,這也是葫蘆烙的獨特技法。烙印刷恒溫工作,用筆移動速度快,使烙印色調淡;速度越慢,色調越暗。溫度越高,速度越慢,顏色越深。溫度和速度相結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烙較大的畫或山水花鳥黑畫的寫意,筆觸較長,葫蘆烙筆時有回旋余地。淺色調可以燒的比較快,葫蘆刷的溫度很少調。主要依靠

書寫的速度、腕力的大小以及增減層次的方式,都可以實現音色深淺的變化。畫面很少,或者刻畫人物的細微部分,筆畫很短,沒有太大的動筆余地,比如眼睛或者鼻子的高光,高溫無法快速解決。壹定要把葫蘆牌刷子的溫度降低到合適的程度,小心翼翼地用慢速燙在眼球的高光處,留下高點。在給鼻子的高光烙印時,盡量降低葫蘆烙印刷的溫度,烙印出淡淡的焦色,在高光周圍留下高光。高溫快速法烘烤的淺色調和低溫慢速法烘烤的淺色調有質的區別。前者質地粗糙,後者質地細膩。所以根據畫面的需要,比如低溫下慢慢烤出來的遠處的山和雲,色調比較柔和,而高溫下快速烤出來的附近巖石的明亮部分,色調比較淡,但是紋理比較粗糙,體現出巖石的質感。葫蘆烙印刷最大的優點是頻繁調溫不會浪費時間,可以隨意烙印各種圖案。

3.用筆和避免疾病的條件

使用筆的條件:

(1)力量就是筆力,就是用筆有力量。

(2)總是指老年,老年和力量壹樣,是溫柔的對立面。

(3)活是指精神不停滯,這就意味著用筆必須根據烙印對象的形象、動態、肌理的要求,有輕有重、有慢有快、有起伏,甚至可以忽略輕重、有快有慢、有起伏。生活與腕力的運用息息相關。清代石濤說:“腕徐若精神可彎畫,筆若斷不傻……”意思是用腕力活下去。

(4)松即輕快,即寫字時不要畏首畏尾,不要握筆過緊,握筆過猛。

(5)圓是平面的反義詞。

(6)粗就是不細,粗,有味道。粗細與布局和用筆有關。用筆給壹個物體烙印,不僅要烙印質感,更要烙印量感。換句話說,烙畫有壹定分量的感覺耐人尋味。

(7)頭發不順滑。這對於山水畫來說很容易,但是人物烙畫中的長線條就不容易做到了。我覺得可以用書法中篆書和藏文的筆法來烙印細線,也可以達到有毛而不剛的效果。

(8)滋潤就是滋潤。用筆講孝順滋潤,反對貧瘠無神。

(9)巧拙用筆需要巧拙互用。聰明是精神,笨拙是矯健。簡而言之,聰明就是率,愚蠢就是蠢。太多容易讓人覺得輕浮,太蠢容易卡住。我們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使畫面既靈活生動,又凝重莊重。

用筆避免疾病:

(1)板表示筆不活動。這個問題是由於對被烤物觀察不夠,無法做到“有意先寫”。

(2)篆刻是壹種剛性的意思,是由筆的剛性,輕重的不到位,速度的變化而引起的。

(3)手指筆解不開,好像粘在壹個葫蘆上。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不敢寫,或者寫起來猶豫、拖延,通常表現為停滯、僵化。

(4)幹是潤的反義詞,烘焙過程中沒有層次感。

(5)弱就是不會寫。明代李開鮮說“弱筆無骨勁,細而脆,似柳條筍,水色秋華蓋”。這種煩惱和我初學烙畫時的稚嫩弱韻不同。

4.花鳥品牌

烙印花鳥畫有壹定的局限性,不像烙印人物那樣豐富多樣,也不像山水、雲煙那樣跌宕起伏,變化無窮。雖然花也有各種各樣的花,但鳥也有各種各樣的鳥,畢竟只是花和鳥。翻動花鳥容易導致千篇壹律的局面,所以要讓翻動的花鳥更有變化和生命力,就要考慮在構圖上對其形式法則的妥善處理。烙印花鳥構圖的美醜尤其暴露。有時候只是壹片葉子處理不當,或者壹只鳥的位置不當,都會影響到整個畫面,給觀者帶來不愉快的感覺。所以,在作文的時候,壹定要慎重考慮,做出選擇。如果我們想放棄我們所愛的,我們就必須放棄我們所愛的。想誇張就誇張吧。

翻轉花鳥的線條趨於呆板、平淡,有些葫蘆烙畫把線條勾得很尖,很暴露,但太造作。在葫蘆烙畫中,花朵用纖細流暢的細線勾勒出來,表現出花瓣細膩的特點。葉片和葉脈線條的飛揚靈活有力,既能烙出葉片的紋理,又能表現出微風吹拂時的搖曳動態;樹枝又細又硬,用L9線刷得瑟瑟發抖,烙下了樹枝的硬度和皮膚粗糙的紋理。

鳥的頭、眼睛、嘴、腳、爪子、翅膀、尾羽、胸毛等。都是靠線條的剛性和書寫的優先級來完成的。仔細研究它的線描,可以發現它的變化不是為了變化,而是為了表現景物的特點,畫面的意境和韻味。線描灑脫,生動不呆板,自然不做作,多變不張揚,柔和細膩,剛而不僵,遠看統壹協調,近看變化多端。

品牌花鳥的上色和構圖壹樣重要。作為壹個花鳥品牌的人,不僅要在上色技法上精益求精,還要掌握科學的色彩知識,才能靈活運用色彩搭配。古人說墨分五色,其實烙畫看起來就是壹種顏色。其實絕對不在五色之下,從而達到“妙不可言,神乎其神”的境界。但是,在花鳥畫的色彩搭配中,往往容易犯很多錯誤,如燥、火、俗、主輔分離、交錯無序、深淺模糊、味道平淡等。妳說“枯萎”是什麽意思?幹是色彩幹澀缺席,沈悶無生氣,主要用淺色不顯色,自然空氣全無。所以要輕而不燥,輕了卻還見色,就會有壹種柔和的美感。什麽是“火”?火是顏色對比太強烈,產生強烈的刺激和不愉快的感覺。什麽是“低俗”?庸俗的原因大多也是對比處理不當造成的。沒有研究色彩本身的純度,隨意的配合往往會產生庸俗的色彩,比如豐富的色彩,處理不當更明顯。要華麗而不俗,就要降低色彩的飽和度,尤其是在使用重色的時候。什麽叫“主輔不分,交錯雜亂”?這是顏色優先的問題。壹幅畫壹定要有它的中心色,以壹種顏色為主色,使其他所有顏色都趨於主色,達到和諧,才會產生美感。如果不分主次,任意上色,必然會造成畫面上顏色的混亂。「平淡無奇」是什麽意思?屏幕上的色彩過於均勻,缺乏變化,尤其是同濃度的色彩搭配起到了同化作用,必然會變得沈悶無趣,有色等於無色。

從花鳥的整個烙印過程來看,渲染是繪畫的最後壹道工序,對壹幅畫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古人提出了壹些關於渲染的戒律,因為葫蘆烙畫最常見的毛病就是沈悶,沒有生氣,沒有韻味。葫蘆烙畫最怕局限於機械技巧,看不到生命力。不限於固有的技法和程序,根據藝術效果來判斷,有時還會壹層壹層的洗染。有時候輕染壹次,只要達到了極佳的效果,就會立刻停止烙印。

5.動物品牌

從大綱開始。首先要求稿件嚴謹準確,然後低溫打勾。檢查線條後刷、梳、打底。渲染壹定要細致,不留筆痕,由深到淺逐漸融化並均勻塗抹。烙動物的條紋需要壹絲不茍的理性,沒有無序感,這是烙動物的特點。如果妳不能給動物的毛發打上烙印,妳就會顯示出妳技術的不足。動物身體的凹凸結構也要適度渲染。最後還要覆蓋染全膚色,在白色的長須動物上畫出細密有力的絡腮胡。

無論寫意、工筆,還是兼筆的葫蘆烙畫技法,都是“以筆取形,以色烙印。”形狀和色彩的結合豐富了動物烙畫的表現力。誠然,有些偏重於渲染,有些略輔助色彩,有些是工筆線描或工筆線描,就像旋律不同的音樂。中國的動物烙畫也借鑒了西洋畫的長處,先強調骨的力量,即用筆贏得“剛”之美,也有“柔”之美相得益彰,“陽剛”與“陰剛”之美相得益彰。可見,要繁榮發展動物烙畫,必須不斷探索,穩步學習中西各種技法。

6.角色品牌化

先用筆,先要有寫作的意圖,因為只有壹個成熟的意圖在醞釀,妳才能和上帝壹起寫作。更重要的壹點是用簡單代替復雜。比如工筆要四筆,寫意只要壹兩筆。這就要求作者對所刻畫人物的精神狀態要有高度的概括和泛訓能力,否則只能給人壹種平淡空洞的感覺。怎樣才能讓筆簡潔而不空洞?我們必須長時間觀察和琢磨所要描述的對象,不斷在提煉線上多下功夫。

人物烙畫有大寫意和小寫意兩種。小寫意分為工筆。這種工筆與寫意的結合,既能滿足人物某些細節的要求,又能給人壹種筆墨生動的感覺。在用筆上,粗細、抑揚、抑揚變化很大,要求寫得又快又大膽。

(1)手工品牌

“畫人難畫手”是古代畫師的經驗。壹幅好的人物烙畫主要在於整個人物的比例正確,形象生動,但手對整個人物的表情和姿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品牌塑造人物的雙手應該熟悉並掌握以下三大法則:

手的形狀和姿勢。角色的手的形狀是指手的形象,如長短、粗細、大小等,屬於角色的生理特征。手勢是指手的動作和姿勢,反映人物的思想和性格。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

手的結構。包括手腕、手掌和手指。腕骨形成手掌的基礎,它由八塊小骨組成,呈橢圓形,位於手掌和前臂之間,連接手掌和前臂。五個掌骨呈扇形,第三指是指骨中最長的,由除拇指外的三節組成。在手掌的拇指側和小指側,有兩個肉的凸起,稱為“拇指球”和“小指球”。從側面看整只手時,前臂、手腕、手掌、手指逐級下降。手背上,前臂肌肉的肌杯通過手腕延伸到每個手指,使手屈曲伸展時露出肌腱。在烙印人物手部的時候也要註意* * *手部結構相同規律。到了近代,由於醫學人體解剖學和藝術人體解剖學的出現,許多葫蘆烙畫師和雕塑家在創作人物時,手的結構大多是正確健康的,但也有壹些作品的手的結構和比例是不正確的。這是因為作者沒有很好地掌握這門藝術科學。這些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大多數人的手都很小”、“兩只手沒有平時大”、“小指比拇指粗”、“五指平行”、“手掌太長或太短”、“手腕太細或太粗”、“手腕和手的位置不對或無法連接”等等。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我們必須重視人體解剖學,學習和掌握人體解剖學,並將其應用到人物烙畫中。

手鉤線。手勾線和臉勾線壹樣,要求對稱細,使柔和的線條富有彈性。用筆可以略重、起伏,但避免用轉折、起伏的筆法,使手顯得僵硬。因為手是人體的壹部分,與手臂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角色的手臂也必須烙印準確,才能與其他部位相協調。

(2)人物各部分的品牌化

勾掉:壹個人臉上的各個部分都要用葫蘆牌的刷子勾掉。比如頭發和眉毛的顏色可以稍微濃壹點,而臉、鼻、口、頸、手這些屬於肌肉和皮膚的部位要在低溫下劃出來。上下嘴唇也要用低溫勾,嘴角的縫要稍微深壹點,為下壹次上色做準備。頭飾部分壹定要高溫勾出來。勾線時筆要緊有力,根據筋骨關系,標註輕重、松緊、粗細、虛實。同時要註意對稱。如果厚度過寬,會顯得不協調,甚至難看。

發眉烙印法:壹、發髻第壹次低溫烙印。烙印時註意額頭和發際線的嚴格界限,以免損害形象。不要燒太多,也要燒夠。這支筆必須嚴格控制。發髻烙好後,低溫烙人物的眉毛和眼睛。烙眉毛的時候要烤筆道,烙眼睛的時候要烙上眼瞼的深度,然後再烙眼睛。

燒傷臉頰、眼窩、耳輪、指尖:這些部位要通過渲染來燒傷,尤其是臉頰要在適中的溫度下染色。這裏有兩種表達方式,壹種是展現人物皮膚的健康顏色,另壹種是展現人物特定的化妝效果。男女老少嬰兒的臉都要渲染,連現代人物的臉頰烙印都壹樣。

渲染是人物烙畫的關鍵步驟。如果渲染不好,烙畫就沒有立體感。所以渲染首先需要適度的明暗處理。染的太淡了,太濃了就醜了。必須用鋼筆染,逐漸散開,直到不留痕跡。不然會聚在壹起,看起來很醜。另外,染完臉頰後,還要渲染臉部的眼窩,耳朵的輪廓,指尖,指骨和手腕,衣服的褶皺。

7.書法品牌化

烙印書法比葫蘆烙畫容易。如果有壹定的書法功底,可以直接用烙印毛筆書寫。如果妳沒有壹定的技巧或者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采取兩種方法:第壹種可以做壹個書法模板,先把妳要烙印的書法刻在厚紙上,然後用底紋機烘焙;第二種方法也經常使用,因為它比第壹種方法更簡單、更實用。把打印出來的書法用復寫紙延伸到妳要烤的葫蘆上,用毛筆烤葫蘆,可以烤成陰陽效果,有不壹樣的味道。

葫蘆烙畫的裝飾可以搭配中國結等裝飾品。

8.葫蘆烙畫欣賞

看葫蘆烙畫,不僅要欣賞畫面的簡單與復雜,還要欣賞下面的物品是否精美。

壹個畫家的作品可以顯示作者的成就。圖片的形象就是品牌的具體性。我們往往主觀判斷畫的烙印好不好,這是烙印的最大影響。

書法和葫蘆烙畫往往伴隨著詩詞,詩詞是葫蘆烙畫的靈魂。有時候壹句詩是畫龍點睛之筆,讓畫變得有聲有色,畫中的書法也最大程度的影響了畫面。書法不精通的畫家大多不敢落款。雖然只有簽名,但也能壹窺其基本功。

印章,屏幕上常見的印章用在各個方面:畫家印章、簽名人私人印章、休閑印章、收藏印章、欣賞印章、認證印章等等。各種印章的烙印或雕刻,印章的內容,印章的位置都在審核之列。特別是古畫,往往有皇帝、名家、收藏家、鑒賞家的印章,可以輔助鑒別真偽。

裝飾,葫蘆烙畫的裝飾很獨特,材料工藝很有講究。顏色、連接等。都很講究。

中國人欣賞葫蘆烙畫不僅僅是表面功夫,更是作品與作者的關系。

技巧,從事葫蘆烙畫的時間越長,表現出來的技巧越多,這是初學者無法掌握的。尤其是書法,對於老手來說,是有力而蒼勁的。在葫蘆烙畫中,其線條、圖案、意境也顯示了作者的功力。所以生活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往往會有和年輕畫家不壹樣的表現,這就是功力。

布局,布局看似是畫面的設計,其實作者心目中的世界就是從畫面的布局表達出來的。葫蘆烙畫和西洋畫有很多不同,最明顯的就是“留白”。傳統上葫蘆烙畫沒有底色,所以留白很多,疏、密、聚、散稱為留白布局。在空白處,有人用書法、詩詞、印章等。要填空白處,還要留白,這樣從版面就能看出作者的獨特性。

知識,技巧,布局,從圖中可見壹斑。至於作者的學識,對他的作品影響很大。所以中國素有“文人畫”之稱。著名文人,作品各不相同,是壹種“書生氣”。知識是畫家和畫師區別的條件之壹。

性格,西方畫家往往浪漫不羈,遊戲好玩。而欣賞者只看他的畫,忽略了畫家的私德。中國的人不壹樣。沒有人在乎壹個畫家或書法家是否不檢點,道德敗壞,臭名昭著,缺德透頂,無論他的書法藝術多麽精湛。不知道是誰把秦檜等奸臣的作品掛得高高的,但嶽飛的《還我河山》、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成為家喻戶曉的匾額,就是這個道理。

詩,葫蘆烙畫中的詩,往往代表著主人的心聲。壹首好詩可以表達作者的內涵和學識,壹首好詩也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印章中,無論是葫蘆還是葫蘆烙,往往都有“壓角”章。所謂閑章,就是畫面或者書法的空白壹角。烙印的文字有時對字畫的影響很大。我們也可以從燃燒的文字中看出作者的心態或者當時的環境。好的烙印,加上好的刻刀法,把字畫蓋住,為作品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