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政壹行人,決定趁這次遊覽先把匾額對聯擬了,待貴妃遊大觀園時再請她定名。到此遊玩的賈寶玉同學正好碰上了這壹行人。賈政有心試壹下賈寶玉的"歪才",便命他跟入園中。每行到壹處就命寶玉題匾額,對聯。
這半回,曹雪芹借機向讀者說了作詩為文之道。
入園處假山"鏡面白石"上的題詞"曲徑通幽",好在哪?
先對比俗套的,如“疊翠”、“錦嶂”、“賽香爐”、“小終南”……確實俗。後借寶玉之口,說:此處"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這裏不是主山正景,不過是由此經過,進壹步賞景,不如直接在上面題個“曲徑通幽”,倒也大方。“曲徑通幽”出自唐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用於此處再合適不過。
作者意在告訴人們:寫詩或作文,眾所周知開篇不宜千篇壹律落入俗套,但也不宜出奇句新句,因為開篇不是詩文的重點所在,如果用筆過多用力過猛就顯得喧賓奪主。宜"述舊”,“刻古”,顯得質樸大方又有內涵,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低調的奢華,好引讀者漸入佳境。
“沁芳亭",為何取"沁芳"兩字?
給亭命名,壹開始,大家想從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選字,如“翼然”"瀉玉"等,但“翼然亭”被否定,因為此處佳木蘢蔥,奇花閃灼,壹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於石隙之下,以欣賞水景為主,亭為水景之壹,所以起個與水相關的名更合適。“瀉玉亭”也不好,因為粗陋不雅,"瀉”字用以描寫山間之泉可以,這裏是省親別墅,用語應當蘊籍含蓄,所以“沁芳亭"最好,高雅又讓人耳目壹新。
此處合作文之理:作文時,主次要分清,文章重點寫什麽要抓住,不然就無法突出中心,另外文章語言運用也要因文而異,“因地制宜”。
遊至"蓼汀花淑”處,有人說名“武陵源”,有說名“秦人舊舍",這兩名稱都出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前者太實太舊,後者又含避亂之意。所以用"蓼汀花淑”最合適,指長滿花草的水邊之地。直接繪景,清新脫俗。
大觀園之景各有特色,處處給人以驚喜,重要之景題匾額宜抓住景物特色,引導遊覽者感受意境美。後文蘅蕪院的"蘅芷清芬”,是同樣道理。
很多寫景的律詩,頷聯、頸聯多出繪景奇句。說明寫詩為文於重點處抓特征述描,詩文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遊“蘅蕪院”時,寶玉同學交出了對聯:吟成豆蔻詩猶艷,睡足荼蘼夢亦香。 這兩句詩的大意應是:詠吟春天花草,連詩歌也帶上艷麗色彩,夏天午睡,連夢都沾染花香。賈政笑說:"妳這是套用前人的`書成蕉葉文猶綠’不足為奇。”
那麽 創作時套用前人詩句,行不行?當然可以。曹雪芹用眾客的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寫詩作文可以模仿前人,能超越前人那更好。
眾客道:“李太白‘鳳凰臺’之作,全套‘黃鶴樓’,只要套得妙。如今細評起來,方才這壹聯,竟比‘書成蕉葉’猶覺幽雅活潑。”
最後發現,關於寫詩為文作者最不喜歡的應該是落入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