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天下大亂,各地農民起義,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多如牛毛。朱元璋作為眾多割據勢力中的壹員,實力並不是特別強。
“築高墻”就是加強根據地建設,提高軍事實力來保衛自己的領土;“積糧”就是儲備足夠的糧草,發展經濟,增強經濟實力。畢竟經濟是壹切的基礎。
“慢慢稱王”就是不要急著稱王或稱帝,因為在自己實力不突出的時候貿然稱王或稱帝,只會起到招風的作用,使自己成為其他割據勢力攻擊的目標。這句話的核心精神不是做壹個出頭鳥,而是發展自己的實力。當時機成熟時,妳會擁有壹切。
擴展數據
“築墻高,積糧廣,稱王慢”的背景;
公元1356年,元軍水軍在《采石集》被朱元璋殲滅,元軍在慶忌城投降,朱元璋順利進入慶忌。他改名慶忌應天府,從此有了壹個相對穩定和有前途的根據地。
朱元璋覺得自己的實力不夠強大,所以雖然此時占據浙江、四川、湖廣的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已經稱王,但朱元璋只是默默壯大自己的實力。在太平,他只設太平興國翼元帥府,在金陵,他只是叫吳國公。
他也非常清楚食物和其他物資對支持他的政權和軍事活動的重要性。盡管軍務繁忙,他總是關心當地的農業生產,所到之處都鼓勵種田養蠶。他安排軍隊耕種糧食,這叫屯田。任命官員負責修築堤壩、建設水利工程和確保口糧供應。
在徽州,朱元璋向學士朱升請教他未來的戰略方針。朱升說:“築墻高,積糧廣,稱王慢。”這其實總結了朱元璋的壹貫政策,他很高興。正是在這壹政策下,朱元璋壹步步完成了中國帝國工業的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