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2009高考全國二卷語文古詩鑒賞試題及答案

2009高考全國二卷語文古詩鑒賞試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軍城早秋 嚴武[註]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註]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陜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麽樣的景象?有什麽寓意?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什麽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風、漢關、寒雲、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局描繪的是壹幅初秋邊關陰沈濃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鬥誌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鬥誌;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

考點第壹問: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E

第二問: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E

解析第壹題考查意境形象,註意點出意象,分析畫面要註意時間、地點、總體特征。分析本題的寓意,壹定要註意註釋(“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題考查詩歌的思想情感,要註意結合第三、四句具體詩句分析。作詩歌題,壹是要註意結合詩歌分析,二是要明確答題思路,三是要註意詩歌註釋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第壹問:分析詩歌“意境”, 答題步驟: 第壹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營造氛圍的作用意義。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恬靜安謐, 雄奇優美 生機勃勃,富麗堂皇 ,肅殺荒寒 瑰麗雄壯, 虛幻飄渺 淒寒蕭條 繁華熱鬧等。

第二問:分析“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第壹步,調動積累,讀品詩(詞),理解內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機整合,準確表述。

詩歌鑒賞安史之亂後,吐蕃的侵犯成為幹擾唐帝國的重要外因 。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貴族武裝乘唐軍忙於收拾安史之亂殘局之際,大舉東侵,竟連破涇邠二州,攻占唐都長安達十三天。此次進犯被唐軍擊退之後,他們又從與四川交界的南路向唐王朝發動進攻,在同年十二月,又連破松、維、保三州及雲山二新城。

廣德二年春 ,嚴武接替高適,再度出任劍南節度使。剛壹到任,他就狠抓軍隊的訓練,當年秋天,就壹鼓作氣,擊破吐蕃七萬余人的精銳部,先後收復了當狗、鹽川二城。這首詩就是他擊破吐蕃入侵的紀實。

頭兩句“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開門見山,點出了詩人登城的時令、地點。“昨夜秋風”,是指秋季剛到,從而緊扣詩題中的“早秋”二字。詩人觀察入微,從“風”的細微變化中確切地掌握秋天到來的信息,說明了他對時局的密切關註,對敵人動向的明察秋毫。對於古代地處中國邊疆的遊牧民族來說,秋高馬肥,秋風壹起,就是他們入侵內地的有利季節。因此,“昨夜秋風”壹到軍城 ,詩人就深夜難眠,他乘著月光登上城樓,放眼遠眺,“朔雲”、“邊月”、岷山,盡收眼底。邊關的初秋之夜,陰雲冷月,山野慘白,整個夜景都彌漫著壹股沈重的肅殺之氣,給人壹種無形的壓抑感。次句中的壹個“滿”字,將陰沈肅穆、硝煙密布的戰前氣氛烘托得更加濃重。總之,頭兩句是寫景,但景中有人、有情,細致入微地表現了主將在戰鬥前夕的寧靜中細心觀察敏捷思索的心靈側面。

詩的後兩句“更催飛將迫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是主將兼詩人所發布的戰鬥命令——將士們壹定要再接再勵,乘勝追擊敵人,徹底殲滅他們,不要讓敵人壹人壹馬逃回敵營去! “更催”、“莫遣”二詞,語勢斬截,有振雷走霆之力,表現了主將果斷剛毅的氣魄和勝利在握的必勝信心,洋溢著邊防將士保疆衛國的奮發激昂的愛國熱情。

這首詩歌大膽地采用了開闔跳躍的筆法來寫景抒情,增加了詩的信息容量。前壹二句寫景,但景中寓情,點明主將已迅速、準確掌握了敵情,從而表明他在軍事行動之前,就已經知己知彼,掌握了軍事上的主動權,因此,穩操勝券就不是魯莽匹夫的妄語了。有如此堅實的思想作鋪墊,三四兩句的騰躍、抒情,就顯得既輕捷,又與上文有內在的承繼性,令人感到自然可信、豪氣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