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出自明代楊基的《田萍鐘山》。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仔,號梅庵。祖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為江左,祖籍“吳中四傑”之壹的吳中(今浙江湖州)。
天平山是吳中名勝之壹,樹美石奇。詩人從小生活在這裏,山裏的每壹棵樹每壹塊石頭對他來說都很熟悉,很親切。元末,為避亂世,詩人壹度隱居故鄉。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山林時寫的。
詩的前半部分像壹幅工筆畫。在綿綿的春雨中,楝樹開著淡紫色的花,因為雨珠的緣故,顯得格外嬌嫩滋潤。南風習習,郁郁蔥蔥的植被間,不時露出金黃的枇杷。這兩句話很對,“細雨”對“南風”,“楝花”對“枇杷”。
作者楊季簡介:
楊基以詩著稱,在書畫方面也有所建樹,尤以畫山水、竹石見長。他的元末詩歌大多表現出維護元朝統治地位的立場。進入明朝後,他還是很珍惜元朝的盡快。與高啟的風格不同,他擺脫不了元詩細長的風格,尤其是無題香體。王世貞批評它傷害了優雅的伊顏淵。
他的寫景詠物的作品還是不錯的。如《天平山中》:細雨嫩濕,南風樹熟枇杷;徐星不記得山有多深,盈盈壹路送回家。細細觀察,如詩如畫,詩人壹路沈湎花鳥的悠然心境躍然紙上。其他如《春草》、《春晚西園》等詩,也是細膩自然,情景交融。
其中的名句,如六朝斜陽裏的舊恨,南浦的新愁細雨,壹樹三日雨,池塘裏的青浮萍,都為人們所稱道。五法《嶽陽樓記》境界開闊,心結特別引人入勝。當時人們稱楊基為五字弓箭手。古體《懸劍臺》描寫了吳坦蕩的胸懷,生動的形象,剛健的筆調,俊朗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