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蘇軾悼念亡妻王符的詞

蘇軾悼念亡妻王符的詞

正月二十日,茅毅日夜記著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從不思考,從不忘記。千裏之外壹座孤墳,荒涼無處可談。即使相見不相識,也是滿臉塵土,鬢角如霜。

夜晚來臨,夢突然回家。小軒窗,穿衣。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斷腸處年年斷,月夜短散漫。

這首詩是蘇軾紀念亡妻王符而作。王符是四川眉山人,是農村進貢文人王芳的女兒。她既聰明又安靜,而且她很了解這本書。十六歲嫁給十九歲的蘇軾,夫妻恩愛,為茶添香,彈琴唱歌。可惜天妒英才。第二年俞治平在京城去世,葬在蘇家川的祖墳裏。熙寧八年,蘇軾因政治紛爭寫下此詞,他讓妻子壹夜又壹夜地死去。

“十年生死,我不去想,我永遠不會忘記。”開頭的話開門見山,指出了夫妻死亡的時間——十年。文字簡潔,家常。十年,對於相愛的情侶來說,牽手的戀人只是過眼雲煙,只是壹瞬間;對於像三秋這樣壹天沒有見面的失蹤者來說,這是壹個漫長的旅程。況且他們陰陽相隔,再也見不到對方。生指作者;死亡意味著死去的妻子。作者之所以把生與死放在壹起,不僅僅是為了指出題目的作用,更是為了強調生者的悲哀,生與死這兩個世界。模糊,不知所措,迷茫,不確定。我什麽都不知道,看不清邊際,也找不到頭緒。“二”字指出的不僅是自己的想法,還有妻子的想法。用在這裏,讓人感到心痛和悲傷,讓讀者不自覺地進入詩人的精神世界,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空間。“念念不忘”這句話看似普通,卻發自內心,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不思考”,有句話叫“日思夜想”。夢是現實的反映。正是因為刻骨銘心,沒有辦法消除,也不是刻意去想,而是思念的意識沒有斷。“不”字更是深深懷念。

“千裏之外孤墳,無處可悲。”王符死後,葬於四川蘇祖墳。當時蘇軾在千裏之外的密州工作。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這是壹段很長的路程,作者也是身不由己。他不能壹直去墳前祭拜,抱怨著心裏的起伏,內心的悲傷更進壹步。聯系到上面那句話,作者用了十年、生死、千裏之言,描述了三個無法逾越的來自時間、空間、陰陽的隔絕,徹底擊碎了相見的現實,也為接下來的夢中相遇埋下了伏筆。

“即使相見不相識,也是滿臉塵土,鬢角如霜。”上面我們已經分析了作者的三個無法逾越的隔離,即便如此,作者還是做了壹個假設,如果我們相遇了會怎麽樣?逝者已矣,當年如花的容顏還在作者美好的記憶裏。生者,歷經十年風霜雨雪,經歷十年風風雨雨,無情的歲月改變了詩人的容顏。他不再是當年的英俊少年,而是變成了壹個風塵仆仆、兩鬢斑白的小老頭。這裏看似是詩人遇見時不知道的那種遺憾,其實不然。這裏更多地包含了詩人的回眸、無奈和苦澀的嘆息。坡翁雖然心胸開闊,但面對派系紛爭卻遠離朝廷,沒有施展拳腳的地方,這壹點其實很壓抑,這也經常體現在他的其他話語中。

“夜夢突然歸家。小軒窗,梳妝。”時空可以阻隔,生死可以分離,自由的思想無法阻擋,夢想為思想插上了翅膀。作者在夢中回到了他的家鄉。妳看,我老婆還在窗前梳妝打扮,和以前每個快樂的日子壹樣。幸福的生活就是這樣壹個平凡卻快樂的日子穿!作者選擇這樣壹個場景來表現過去夫妻恩愛幸福的生活(讀者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自己心中的幸福生活),也反映了今天“無處傾訴”的悲哀。

“彼此無話可說,唯有千行淚。”這兩句話雖然回應的是“千裏之外的孤墳”,雖然是在夢裏,但現在能夠“歸家”,應該是“傷心”到極點了。然而,心中的酸甜苦辣、思念和委屈壹瞬間湧上心頭,卻不知從何說起,只有淚流滿面。這個詞可以和“我無言以對,哽咽”相提並論。當這個詞被寫到這裏時,它真的很悲傷,令人流淚,而且每個字都是真實的,“在沈默中講述的甚至比他們在聲音中講述的還要多”。審稿人都無語了!

"預計每年斷腸的地方:月夜,短松岡."壹個好字,講究上下,前後呼應。這句話是結語,呼應了千裏孤墳句,貫穿了全詞追夢思女的主題,結尾很精彩。唐開元年間,孔死後,有壹天,幽州官員張的妻子突然從墓中出來,寫了壹首詩給:“欲知斷腸處,明月照松山。”(“能力詩?第五》)蘇軾之所以改變主意,是因為懷念亡妻。在這裏,他寫了亡妻在冷月、冷月、小山丘、幽幽松林的強光下的淒涼處境,很像妻子思念自己、心碎的地方。這個經典用得恰到好處,不著痕跡,提高了詩的意境。作者曾在這裏使用了最後壹部電影《期待每壹年》的寫作手法,既包含了逝者對生者的記憶,又增加了生者對逝者的記憶,襯托出生者對逝者深刻而痛苦的記憶。

壹般來說,詩人用最簡單、最普通的語言直接、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因為作者對亡妻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所以寫出了真相,也深刻地記住了自己的夢。沒有壹絲虛實。詩人選擇《江城子》的曲調來寫悼亡詩是恰當的。凡是有韻的地方,《江城子》的字聲調是平的,用在三字、五字、七字之間。由於句式不規則,所以頗有節奏感和醇厚感,讓人讀後有壹種回味無窮的感覺。這個詞把夢想和現實融為壹體,既是壹種哀悼,也是壹種悲痛。它融合了悲傷和自嘆不如,讓人落淚。魯迅說長歌要痛下決心才哭,蘇門六君子之壹的陳師道也曾贊美過“聲滿蒼天,淚滿春光”這句話。讀到這個詞,那種悲傷是無法形容的,如聽到作者淒厲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