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讀詩的時代,余秀華們為何卻能走紅?不得不承認,現在大眾對詩歌確實沒有什麽熱情。幾乎沒有幾家重視經濟效益和傳播影響的大眾媒體會有興趣發表詩歌作品。然而,在大眾媒體上發表的這些詩歌作品壹般只有兩種命運:無人問津,或者被罵——是的,不是壹種基於對話態度的批評,僅僅是宣泄式的謾罵。越是在詩歌界被認可的詩人和作品,可能被罵得越慘,諸如“不說人話”“這也是詩?”等語句就會紛至沓來。
這幾年,中國的幾大文學事件、甚至可以說社會事件,詩歌從來沒有缺席。余秀華、許立誌能引起大眾的強烈關註,除了他們本身詩歌有壹定水準,是站在現代的維度上進行寫作外,更多是因為附著於他們身上的具有強烈刺激性的符號:腦癱、草根、自殺,諸如此類。每個人都能是詩人,只不過是對詩的理解程度的不同罷了,寫得好的被認可的叫好詩,叫真正的詩人,寫的壹般的就會被別人評論的放棄寫詩的欲望。
還記得高中的時候,壹個星期天天都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老師天天給我們講解古詩,怎麽樣寫詩,動不動就給我們聽他寫的詩,不過還可以,或許這就是草根詩人吧。中國新詩發展到現在剛好壹百年。這百年來,國家動蕩,政治詭譎,詩歌在時代和權力的揉捏下,反反復復,曲曲折折,始終難以顯現壹個清晰的面目。中國現在的詩人很多,有的不過是隱居於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