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元吉
(汴京設宴,聞教坊樂。)
凝老塘頭(2),管弦悲涼。③裏聽起來有多少梨園,總是讓人受不了。
亂世之間,杏樹也無處可逃,唯有獨自與曠野待開,無人欣賞與憐惜。只有禦溝斷裂④的聲音,似乎知道人們在啜泣。
給…作註解
①好事近:“近”“序”“引”“緩”都是詞的調式。
②寧璧:王維被安祿山扣留,曾作詩《寧璧池》。
③梨園:唐明帝挑選左部藝妓子女300人在梨園任教,梨園是唐明帝的弟子。數百名宮女,又稱梨園弟子。之後壹般把演出該劇的地方稱為梨園。
④漁溝:故宮溝。
作品介紹
好事多磨,寧筆九尺頭,韓元吉所作,入選宋詩三百首。宋九年(1173),詩人派使臣祝賀世宗王生日。這首詞是在晉朝宴會後寫的。上城華用安史之亂逼迫梨園子弟奏樂的故事,說他讓金庭去赴宴,梨園大響,國家易主,痛苦萬分。夏幹前兩句寫到亡國之後,杏花也傷心了,只能作《野煙旁》。當時“禦溝”被截斷,不願以“嗚咽”之聲增加百姓悲痛。接下來的四句話,都是象征性的描寫,深刻地表現了恢復家園的願望。此詞運用典故、意象,表達作者憂國之情。更多宋詞鑒賞文章請關註《宋詞三百首》專欄。
翻譯
當我想起舊宮裏的池源,聽到舊宮裏的音樂,我立刻感到無限的蒼涼。有多少梨園的曲子在裏面,壹首接壹首,讓我這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很難回憶起往事帶來的悲傷。亂世裏,杏花無處可逃,卻獨自靜靜地開在曠野邊,無人欣賞,無人憐惜。只有禦溝裏的水聲才知道人們心中的悲傷。
解釋
宋孝宗幹道八年十二月(1172),審禮部尚書韓元吉,立州觀察,使鄭興義為正、副使。第二年三月初壹(金主永的生日)去晉朝祝賀萬春節。去汴梁(當時是金人的南京)金人設宴招待。席間,詩人被這壹幕感動,百感交集,便賦下了這首小詞。送給陸遊後,陸遊寫了壹首詩,名為《朝鮮無怨信》,是信差在《杜東郵報》的壹次宴會上寫的,可以作為該詞的參考。詩中有雲:“梁二月花,錦衣之子來。童音滿不歸,金馬轡玲瓏於源帖。源帖擊鼓,中使為客,胡為主。舞女不記軒荷妝,盧兒(侍從)盡力說女真語。書來送我宴詞,我鬢添幾絲。有興趣不必深感,設防必以雲為基。”(見《史手稿》卷四)可以看出,晉人的宴席設在。宋·王銘據《玉清新誌》卷四雲:“陳橋驛,都城陳橋與封丘門之間,唐代為上元驛。.....後來,驛站被用作敬亭,這是魯使節迎接他們的地方。”上元驛建為上元驛。北宋時,這裏既是“魯使臣迎客之地”(今為賓館或招待所),入金後也應在此接待宋使臣。陸遊的詩不僅反映了宴飲的地點,而且大體說明了飲酒載歌載舞的時間和情況,對這個詞的分析很有幫助。
這小小的壹句話,可謂字字傷心,句句傷心,愛國主義貫穿全篇。汴京曾是宋朝的故都,尤其上元驛是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發源地,陳橋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奠定了宋朝的基礎。然而“靖康之變”之後,這裏卻成了壹個黃金世界。現在韓元吉來到了這個宋朝的古都,宋朝的發源地,國家依舊,人物都不壹樣了。他怎麽能不傷心地哭呢?
詞的第壹部電影,用了壹個情況類似的歷史事件來表達此時的痛苦。據《明太祖雜記》記載,天寶末,安祿山起義軍攻占東都洛陽。會上讓梨園的孩子們演奏音樂,他們都哭了。音樂家雷海慶把他的樂器扔到地上,轉向西方。詩人王維在獄中聞訊,暗暗寫下壹首詩:“百家愁何時有野煙?”秋葉落深宮,池中奏管弦。“詩中描寫了戰後深宮的荒涼景象,表達了他的悲涼心情。韓元吉這個詞在用詞和立意上無疑是受了這首詩的影響。但它寫的矛盾更尖銳,感情更痛苦。
因為作者直接卷入矛盾沖突,對心靈的震撼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寧碧池”雖是古喻今,但屬於虛指,而“老”字則有深意。偏偏在這個“魯使迎客之地”,聽到“漢使為客,胡為主”的老宋教坊音樂,整個歷史就顛倒了。對於壹個忠於宋朝的使節來說,這是多麽令人興奮啊!上元帖裏的壹草壹木,焦芳音樂裏的壹字壹句,無不震撼著他的心,於是詩人不禁感嘆:“梨園何其多,總是不堪!”這是壹個從聲音到外貌的轉變,包含著復雜的心理矛盾,包含著極其深刻的隱痛。因為這種音樂能引發人的悲傷,而悲傷又容易讓人衰老,所以有“總是難以承受”之說。詩人用簡潔的文字表達了自己在特定環境下的復雜心理活動,手法極其巧妙。更多宋詞鑒賞文章請關註《宋詞三百首》專欄。
這個詞的下壹段特別巧妙。前兩句,既點出時間,又寫出環境,用杏花擬出自己的“杏花無處避春愁,還抽野煙。”以虛帶實,送遠,寓意深刻。所謂寫實,就是二月杏花開,汴京適時設宴。金人春節在金人都城燕山(今北京)慶祝,韓元吉此行的目的地是燕山;它到汴京的時間是在二月中旬,正如陸遊前面引用的那首詩所說。躲不過凜冽的寒風,杏花終於在戰後的荒涼之地開了;詩人和杏花壹樣,都想避開敵對的金人,卻又因為自己的使命,不得不去參加酒席,聽教坊那讓人心酸的音樂。詩人用杏花來形容自己,形象美麗高貴;用野煙來象征戰後的荒涼景象,也是充滿意境的。“無處避春愁”這個詞就是“眼”字所在。有了這五個字,杏花就個性化了,和詩人有了形象的聯系。這叫審美移情。“野煙”壹詞雖出自王維的詩中:“杏花”的構思也可能是受王維詩中“秋蝗”壹句的啟發,詩人們把它與現實緊密聯系起來,加以發展和鑄造,使之成為壹件獨具個性的藝術品。
最後兩句還是擬人,表達了我心中的難過。北宋汴京漁溝裏的水,本來就是常年流動的。但經過戰亂的破壞,早已被封鎖幹涸。再也聽不到潺潺的聲音。這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沒什麽感覺,但是對於宋朝的使節韓元吉來說,卻引起了他無盡的感慨。他胸中有離開家鄉的悲傷,想發泄出來,但那是因為當時的處境。充滿淚水,讓它咽下去。但這種感情是要表達出來的,所以賦予了人的靈性,說它不流,是因為它明白詩人內心有無限的痛苦,害怕聽到啜泣的聲音會引起抽泣。這個描述非常準確深刻。人們讀到這裏,不禁動情地尖叫。
做出贊賞的評論
碑文下的序解釋了該詞的寫作背景:《晉史·訂婚表》中說,“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三月初新,宋禮部尚書韓元吉與禮州觀察員鄭興義共慶春節”。據此,序言中所說的“汴京宴”,是指汴京原為北宋都城,現為金榜都城,韓元吉等人作為駐金榜大使,接受了金世宗的宴請;“聞民樂,有感而發”是指作者在酒席上聽到原本屬於宋代皇家樂隊的演奏,深受觸動,所以寫下這篇文章。
這是壹首抒發悲情的詩,對景物的描寫是為感情而設計的。
上城在汴京宮寫作,聆聽焦芳演奏的音樂。開篇“寧碧九池頭”,不寫汴京宮,寫“寧碧池頭”,這是個典故。寧碧池,唐代洛陽禁園中池之名,算功勛。據《唐詩年譜》記載,安史之亂後,安祿山曾開會定寧碧池,強迫梨園弟子為他奏樂。許多樂師懷念玄宗,抽泣不已。其中,雷海慶扔掉了他的樂器,失去了他對西方的聲音。安祿山立即命令他在馬廳殘忍地肢解了雷海慶。詩人王維當時正被安祿山扣押在博代基,聽說此事,便寫了壹首詩“家家悲生野煙,百家歡何時更怒?”深宮秋葉落,池中奏管弦。”詩人韓元吉在這裏用“寧碧九池頭”比喻金世宗賜宴的汴京宮,自有壹番愛恨情仇。這裏的“壹”字是作為助詞來加強語氣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聽絲竹管奏出的悲傷曲調。本來酒席上演奏的音樂應該是《逍遙自在》的春調,卻在入心的詩人耳中變成了哀怨悲涼的聲音。”梨園有多少,總是不堪。“北宋遺留下來的樂師,很多都在彈啊彈啊,但是也禁不住幾十年亡國的艱辛,都是榮華富貴,老有所依。此時的詩人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他有壹種強烈的感覺,老板快死了。
接下來的故事充滿悲傷又不敢直接抱怨,只能借風景來表達。“杏花無處藏春之憂,也在野煙旁”的意思是汴京的杏花如果有感情就該向宋開放,卻無處逃避春天帶來的痛苦,不得不在迷茫的野煙中吐槽。這裏的“野煙”指的是給中原帶來災難的異族統治者——金邦俊;這從上面引用的王維的詩《家家悲生野煙》就可以看出來。“杏花”指的不僅僅是現在在金帝的宋代梨園弟子,更是指他們本應是大宋的朝臣,今天卻屈尊以南宋小朝廷使者的身份向金榜慶節跪拜。“只有禦溝的寂靜似乎才知道人的嗚咽”:只有禦溝裏的水在斷斷續續地流動,這似乎是聽者此時最了解自己心中的悲傷和仇恨的無聲的嗚咽。
此詞風格悲涼,表達方式壹波三折。好像寫的是前朝寧碧池頭發生的舊事。實際上是以古諷今,借此哀悼北宋的覆滅,哀嘆南宋的日漸衰弱,深深觸動忠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