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荔枝
宋朝:蘇軾
羅浮山四點是春,橘楊梅是新。
壹天300顆荔枝,我毫不猶豫的長大做壹個嶺南人。
羅浮山接下來的四季都是春天。琵琶黃梅天天新鮮。如果我每天吃300個荔枝,我願意永遠做壹個嶺南人。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邵生三年(1096)寫徽州。這個題目下有兩首歌,這是第二首。嶺南、廣東在宋代是蠻荒之地,大部分有罪的大臣都被流放到這裏。此處移客貶官,常引諸多哀歌,東坡則不然。在這首詩中,他表現了他壹貫的樂觀、曠達和無憂無慮的精神,也表達了他對嶺南風光的熱愛。
短短四句話,這首詩就點出了枇杷(魯菊)、楊梅、荔枝的名字,讓人目不暇接。《春四季》指出土地和氣候適宜生產好果,使人對初夏季節以外的好果產生遐想。同時寫下了作者的主觀感受,對生活環境的滿意和當地人的情分也躍然紙上。
“二次為新”讓好果的外觀充滿層次感和動感,讓人聯想和想象未被提及的品種。第三句接下來是作家對嶺南郭嘉的流連,表現了他喜悅而曠達的心境。
最後壹句“我不惜做嶺南人”,直接表達了我的感受,被貶謫嶺南的悲傷和找到幸福源泉的喜悅所淹沒。總之,這首詩表達了東坡先生曠達的嶺南心境。
百度百科-惠州壹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