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深處亮起了壹盞燈,壹束手電光連著弱小的生命;
有壹個女孩默讀著課文,她在勇敢地與死神抗爭。”
相信很多人和我壹樣,每當讀到這些詩句,都會不由自主地會想起2008年的汶川地震, 想起地震中被救的那個“讀書女孩”。
漆黑壓抑,被層層水泥石塊遮蓋的廢墟下,正有壹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借著微弱的手電光亮讀著課本。
她的眼中滿是虔誠與專註,仿佛只要她認真讀書,不斷吸取知識,就能在這場判定生死的考試中交出滿意的答卷,就能逃離被死神吞噬的命運。
無疑她是幸運的,是被考神和上天眷顧的,她贏得了勝利,重新回到了這美好的人間,與無數汶川兒女壹起在廢墟之上重建家園。
如今,13載倏忽而過,這個給人帶來無數感動的“讀書女孩”已經長成大人, 她現在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讀書女孩”原名鄧清清,是四川省鎣華鎮中學初壹壹班的學生 ,地震發生之時她正在班內讀書。
突然之間感到壹陣劇烈的搖晃,隨後地板下墜,樓層垮塌,頃刻之間便被壓在了廢墟之下。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原本只有12歲的鄧清清害怕不已,她不知道該怎麽辦,求助誰,只能在縫隙中不斷地摸索。
所幸,她被困在樓板和墻壁的縫隙之中,受傷並不嚴重,幾經摸索之下還找到了手電筒和課本,這讓她原本慌張恐懼的心逐漸平復下來。
她想,壹定會有人來救她的,她壹定可以走出這片廢墟,可以站在陽光之下自由地奔跑。
於是,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芒,她緩緩打開了課本, 當熟悉的文字壹個個地映入眼簾,她仿佛又置身在了教室,置身在了陽光明媚的午後。
就這樣,靠著課本和手電筒,她撐過了寒冷漆黑的夜晚,戰勝了心中的害怕恐懼,終於在被困幾十小時後等到了救援人員。
當眾人清理完廢墟,擡起沈重的樓板後,就看到了趴在地上的鄧清清。彼時她正趴在地上,壹手拿著手電筒,另壹手緊握著課本,用壹雙明亮的大眼睛看著救援人員。
“她壹定是個堅強的女孩。” 每個看到這壹幕的人都如此地想著。
面對生死大劫,依舊能夠從容讀書,不畏懼陰冷黑暗,不懼慌張害怕的成人能有幾個,更惶論壹個十幾歲的嬌弱女孩呢?
於是,在被營救出來之後,鄧清清收到了來自外界的諸多贊揚,很多媒體都爭相報道她的事跡,希望可以將這份樂觀堅強傳遞給更多的人。
“下面壹片漆黑,我很害怕,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雖然我不能完全記得當時看到什麽內容,但是我明顯地感受到了知識傳遞給我的力量。”
也許如她所說,她已經不記得自己看到了什麽,讀到了什麽,但是那種親切感和力量感卻是切切實實的。
我們讀書是為了什麽呢?追逐名利?炫耀稱贊?都不是, 我們讀書是為了從書中得到信仰和力量,是為了在苦難到來之時有足夠的勇氣去抵禦。
而鄧清清,她做到了,在她點亮手電,打開書本的那壹刻,她就已經得到了讀書的真諦。
所以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不僅是樂觀堅強,還有壹個學生,壹個讀書人的純真信仰,這樣的鄧清清,這樣的“讀書女孩”值得被所有人敬佩,被所有人銘記。
然而,並不是每段故事都會有壹個如大家所願的結局, 這個曾經大名鼎鼎的“讀書女孩”卻高開低走,在初中畢業之後輟學。
據她的班主任說,因為鄧清清的家裏十分貧窮,所以她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時光,學習非常刻苦,有時候還會拿著手電筒在放學的路上讀書,分秒必爭。
從廢墟被救之後,她“讀書女孩”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大家都堅信她會靠“知識改變命運”,考入壹所理想的大學,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因此,成都壹所雙壹流的中學決定破格接收她,並且免去壹切的學雜費。
這對於她來說無疑是壹件好事,以前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學習,現在有了條件,光明的未來仿佛正在向她招手。
然而,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這件好事卻給她帶了巨大的沖擊。
在進入這所名校讀書後,鄧清清深刻地體會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這不僅是衣食穿著上的,還有智商學識上的。
在原本中學還算個好學生的她,在新的學校完全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不僅次次考試排名倒數,與其他同學的相處也是磕磕絆絆,這讓她感到無比的灰心和沮喪。
雖然校長老師都表現出了最大的關懷, 但是於她而言這都是“甜蜜的負擔”壓得她喘不過來氣。
幾經思考之下,她決定回到原來的學校,回到原本的生活軌跡,也許這樣的她還能重拾讀書的興趣和信念。
可老天仿佛把她所有的好運都集中在了地震的那壹天,回到農村的她依舊沒能找到原來的狀態。
兩年之後,她和其他同學壹起參加了中考,不過由於沒能達到高中的錄取分數線, 只能去職業高中,也就是中專學習。
這壹次的她決定痛定思痛,壹定要學出壹個樣,變成壹個技術型人才,不讓曾經喜歡過支持過她的人失望。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還沒等她立下的誌向開始實行,她就發現這壹次她又錯了。
由於她選擇的是動畫專業,需要壹定的美術功底,可無論現在她如何努力都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達到要求,再學下去也是混日子,不會有任何的建樹,這讓她倍感煎熬和痛苦。
看到女兒的迷茫掙紮,她的父母又怎麽再忍心逼迫,於是在全家商討過後, 鄧清清選擇了輟學。
我想,看到這裏有很多人會對鄧清清的表現失望,覺得她浪費資源,浪費大家的 情感 ,沒有完成那場萬眾矚目的“逆襲之旅”。
可大家不要忘了, 這是人生,這是活生生的生活,不是壹路爽到底的小說電視劇,擁有打不死的主角光環,擁有所向披靡的金手指。
而且愛學習不代表學得好,大家的稱贊關懷之下也滿是重壓, 壹個十幾歲的女孩,父母家人又沒有多大的學識建樹,怎麽可能就會壹帆風順逆襲成功呢?
況且,每個人對於成功,對於快樂的定義都不壹樣,她敢於走下神壇,撇開壓力,選擇自己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壹種勇氣呢?(當然,有能力有條件的學生還是要好好學習,畢竟多壹條出路總是好的。)
輟學後的鄧清清,經歷過短暫的迷茫過後就選擇了外出打工,因為她知道,如果學識跟不上,那麽就只能靠“見識”。
或許是走出了心結,徹底看淡了壹切,外出打工的鄧清清終於重新找到了自信和目標,不過幾年時間就已經小有積蓄。
她堅信 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 ,不久之後便帶著打工存下的積蓄和壹腔熱血再次回到了家鄉。
這次的她沒有選擇華而不實的工作,反而踏踏實實的 開起了壹家服裝店,憑著自己的經驗倒也做得有聲有色。
有時店裏的收支不如人意,她就出去做兼職,將每壹分每壹秒都充分利用,毫不浪費,這樣的日子雖然忙碌辛苦,卻充滿奔頭,讓人安心。
她再也不用頂著巨大的壓力,時刻註意著別人的眼光,只要自己覺得開心快樂便怎樣都好。
“平凡”“挺好”代表了她現在的狀態和心境,對於壹個出身窮苦的農村姑娘來說,能夠擁有壹家自己服裝店,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已經算是壹個不錯的歸宿。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企業家,科學家,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過著平凡普通的日子,會為壹日三餐吃什麽而發愁,不知道如何與這個世界和平相處。
但這樣的狀態是自然的,是相對輕松的,因為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沒了皇帝的特權,也就沒了身上的重擔,誰又能說李白沒有唐太宗快樂呢?
鄧清清給我們的力量和感動在2008年,在那個黑暗狹小的空間,她用書本和手電搭建起壹片知識的海洋,包裹治愈了無數殘破的靈魂和掙紮的軀體,讓人們看見了苦難中的希望與光亮。
這難道還不夠嗎?有多少人活過百歲依舊是個毫無貢獻的米蟲呢?何況如今的她不過二十幾歲,依舊在充滿無限可能的年紀,未來的事情誰又可以預知呢?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網紅遍地的時代,鄧清清從未利用自己昔日的名氣去吸金,去博眼球,依舊踏實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將自己視作壹個平凡的普通人。
這樣的堅定強大,不為外物所動的內心我們又是否擁有呢?面對金錢名利的誘惑,我們是否會堅定自己的選擇呢?
如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歡》中所寫:
“回到最單純的初心,在最空的地方安坐,讓世界的喧鬧去喧囂它們自己吧!讓湖光山色去清秀它們自己吧!讓人群從遠處走開或者自身邊擦過吧!
我們只願心懷清歡,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即使十三載已過,鄧清清還是那個手捧課本借微弱之光讀書的“讀書女孩”,她的心還壹如最初般澄澈寧靜,我想,這大概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