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紅學家認為,寶玉先娶了寶釵,寶釵死在湖南。這話有壹定道理,但也許寶玉和寶釵並沒有結婚,只是有了婚約,寶釵可能還沒過門就死了。
我們來看二十二章寶釵的謎語:
誰要是把兩袖煙帶到法庭上,就永遠得不到鋼琴邊的機會。
不需要壹只雞來報,也不需要丫鬟來加五晚。
焦守朝歸黃昏,心日日炸。
時光飛逝,壹定要珍惜,風雨無阻會變。
這首詩謎語描述的對象應該更香。“琴裏總是沒有機會”這句話發人深省。秦,古秦,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儒雅,也指壹種精神象征,就是被子。這首詩的意思大概是,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沒有緣分。
當然,在程家本裏,這個謎語放在黛玉身上,又為寶釵創作了壹首詩:
有眼無珠,腹中空空,荷花從水裏出來就開心的迎接。
梧桐葉散盡,恩愛夫妻不及冬。
也許續集的作者認為這麽重要的場合沒有黛玉的作品是極不合適的,所以他很傲慢。其實這是不合適的。以寶釵端莊凝練的詩風,不可能做出如此輕佻的詩謎。“恩愛夫妻不及冬”的習俗,更是對寶釵身份的損害。挺受鳳姐歡迎的,不適合寶釵。可見《更香》這首詩其實是寶釵的作品。而這個詩謎也包含了寶玉寶釵終極金玉變空的奧秘。
讓我們轉過頭來看看寶玉、寶釵、黛玉的關系。既然說琴邊永遠沒有機會,靈與肉不在壹起,那就永遠不可能是黛玉。因為寶黛雖然不是肉體結合,但精神上壹直很合拍。他們是完完全全的精神戀人。對黛玉寶玉只有精神上的評價,但對寶釵都是外在的評價,甚至想摸摸她雪白的手臂。這樣的兩個人如果結婚了怎麽可能沒有性生活?
但寶釵的詩《謎語》中的意思,顯然是令人遺憾的。為什麽鋼琴裏沒有緣分?當然是《妳要去哪裏》裏的大事件!這首詩是寶釵彌留之際的心理寫照,內心日復壹日的煎熬。不是嗎?自寶釵入主賈府以來,薛母女展開了日復壹日、年復壹年的公關策略,可謂既焦慮又心痛,但終無疾而終。於是在最後壹刻,她感嘆時間的無情:時光飛逝,需要珍惜。這首詩還有另壹層意思:也許是黛玉死後,王夫人決定聘寶釵為寶玉的未婚妻。但在寶釵過門之前,寶玉因戰亂或其他原因,被迫從軍或離家。在等待寶玉歸來期間,寶釵因憂慮等原因,重病纏身,未過門而死。因為,在賈政眼裏,寶釵的詩謎是不祥的,恐怕不是長生不老的人。寶釵和黛玉在不幸的分裂中是並列的,所以這兩個人的命運應該是壹樣的差。而他們自己的經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似的。
再來看“假鳳假鳳”這段話。歐關以前的情人是關關,關關死後愛上了瑞關,但實際上這三個人都是女人,不可能有真正的婚姻。歐觀飾演的角色是壹個小生,飾演壹個男人,而逸觀和睿觀都是劇中睿觀的妻子肖丹。死去的官員預言了未來的黛玉,後來愛上她的官員是寶釵的丫鬟,因而代表了寶釵。這位年輕的藕官的思想行為和寶玉壹樣,說明壹定代表寶玉。這三個人“假鳳假鳳”的故事也暗示了寶玉和黛玉寶釵到最後也是兩對假鳳假鳳,並未能結為真正的夫妻。
在寫作上,曹雪芹習慣把壹個人分成幾個部分來寫。把壹個完整的人分為寶釵和黛玉。寶釵和黛玉是壹個人,寶玉撞的真“金”壹定不是寶釵。畢竟不管是寶釵還是黛玉,最終都是和寶玉沒有聯系的人。這兩個人的存在完全是虛構的。只有湘雲和寶玉有緣分,她的存在是真實的,應該是曹雪芹現實生活中的人物。而寶釵和黛玉則是作者虛構的中間人物,可能是他的理想對象,但因為沒有緣分,終究沒有理想的結局。
寶釵和黛玉更有意思,因為他們是壹個人。《紅樓夢》中的寶釵和黛玉在某種程度上是敵人,水火不容。這是對人性的分析。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和自己較勁,根本搞不清真正的對手藏在哪裏。這是人的本性。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很多種性格,但性格之間的沖突有時會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