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東川
作者蘇軾,宋代
我充滿了生命,我充滿了詩歌和書籍。
厭倦了用老儒煮葉子,不如和孩子壹起踩槐花。
空了就找不到彈簧馬,看不到車。
以世俗為榮,黃新濕言如啼。
人生裹著粗布窮衣,胸中學問的氣質自然光彩。
我不喜歡陪老儒者聊“烹葉”的苦日子,決定和士子壹起科舉。
口袋裏沒錢不買“花臉”的馬,但會看著眼花繚亂的“選老公的車”。
我還能在考試中向世俗的人吹噓,聖旨上用烏鴉黑字寫著我的名字。
擴展數據
蘇軾的《送別董》可能並不為普通讀者所熟知,但“我滿書”這句話卻被廣為傳誦,因為它經典地闡述了讀書與人的修養的關系。中國的學者壹直把讀書視為積累知識、增加學習的有效途徑。
讀書的作用不僅是擁有知識,更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經常閱讀,久而久之會使人脫離低級趣味,養成壹種高雅脫俗的氣質。清代學者梁章鉅說:“不書卷氣的人是庸俗的、庸俗的,不應該列在文人之列。”
事實證明,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讀書多的人和讀書少的人,表現出的內在素質和品質是不壹樣的。“腹中有詩”就是讀詩有見識,“氣”可以理解為“氣質”或“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