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尤安這個詞,沒有。稼軒,生於歷城(今山東濟南)。出生時,山東被遊牧民族占領。21歲加入抗金軍隊,不久回到南宋。他曾出使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和浙江東部。
在任期間,他采取積極措施,招募流亡者,訓練軍隊,獎勵農耕,打擊腐敗,重視安定民生。他壹生堅持抗金。在《美琴十評》、《九評》的註釋中,詳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有力地駁斥了誇大遊牧民族實力、主張妥協投降的謬論。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舞士氣,以恢復中原。他的反金建議沒有被采納,受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離崗,居江西上饒、鉛山。
晚年曾經用過,不久就病死了。他的詞力圖還原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吐壯誌難酬的悲憤,揭露和批判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也有很多作品是歌頌祖國河山的。藝術風格多樣,以大膽為主。熱情慷慨悲壯,筆法剛健,與蘇軾並稱“蘇信”。辛詞繼承了蘇軾豪放的詞風和南宋初愛國詞人的戰鬥傳統,進壹步開拓了詞的境界,拓展了詞的題材,幾乎達到了無事無心的地步。它還創造性地綜合了詩歌、散文、辭賦等多種文學形式的優點,豐富了詞的表現形式,形成了辛詞的獨特風格。辛詞豪放,但兼收並蓄,沈郁,明快,勵誌,嫵媚。他善於運用具象的手法和奇特的想象,賦予自然界的山、水、風、月、草、木以情感和性格,並寄予壹些希望。他還善於吸收民間口語,尤其善於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的詩詞句子,經常稍加改造,創造新意。但有些作品因為典故和論據太多,晦澀沈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言慷慨而狂傲,為樂師之突然變調,能脫穎而出。”吳的《蓮子詩》說:辛稼軒獨用詩,不論古今,顯示其筆法深厚,如論、孟、詩序、左氏春秋、南國、離騷、史書、韓、世說、玄學、李、杜甫。"
“壞了?”給陳同福壹個強詞奪理送過來”“從來不接音樂?《京口顧北亭懷古》、《水龍隱?鄧健康尚心閣,菩薩俠?書江西造口墻聞名。但有些作品也流露出因抱負未能實現而產生的負面情緒。還有“賈和的短句”。現代人編了《辛稼軒詩話劄記》。
辛棄疾是“我壹生的驕傲。”因正直而自負,因成就而自信”(《範凱稼軒序》)。他和陸遊壹樣,是南渡後堅持恢復北伐的代表人物。他也可以用民本思想看待北伐事業。他說:“復辟只是為了祖宗,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這也說明了主和天下賢明勇敢的人也是私的!”(《九議》)他還能以壹個軍事家的眼光,根據雙方的實際情況,提出禦敵救國三原則:“壹日不可操之過急,二日宜先審,三日可敗。”(《九議》)
辛棄疾雖然沒有留下系統明確的文學主張,但從壹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壹些文學傾向。他說,“今天和過去有成千上萬的仇恨。我們應該分手嗎?江頭不是風暴,地球上也沒有它難走的地方。”(Partridge Sky)表明他既重視文學作品的情感作用,又強調文學要反映有意義的社會內容。他還說:“詩在慘淡經營”(《鷓鴣天》),“詩有生命,日月有新職。”(水調頭)表明他主張嚴肅的寫作態度。他還說:“我對漂亮感興趣,但我無意聰明。”(《臨江仙》)說明他特別推崇豪放的風格。他也深深佩服陶淵明沈默中的狂妄。這種審美趣味也直接影響了他的詞風。
二心詞的思想內容
辛詞的內容比蘇詞更為寬泛,真正達到了“無物無意可說”的地步(劉熙載《藝、詞、曲略》)。
辛詞中最集中、最進步的思想內容是愛國詞。辛棄疾有著壹般作家沒有的軍旅生涯。他首先是壹個愛國戰士,然後才是詩人,所以他的愛國之詞是最自然最真實的。“悲歌慷慨,沈郁無趣,壹首連著他的詞。”(徐洪《詞苑叢談》卷四)
所以用愛國的話來說,特別值得關註的是那些表達自我體驗、自我形象、自我感受的作品。
那些記錄他們戰鬥生活或通過緬懷他們的戰鬥生活來表達自己感情的詞,是詞史上獨壹無二的作品,如: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帶了壹萬名士兵和精銳騎兵,花了太多時間和他們在壹起。閆冰夜陰胡?韓箭壹般朝金仆姨飛去。
回首往事,嘆我今日,春風未染白須,但我為植樹書贏得了壹萬字。(鷓鴣節)
這首詞,尚坤描寫了“粵信四年,南方匪叛,中原民聚壹窩蜂,我嘗鴿二千,調至,為掌書記,隨圖收復,* * *征兵二十五萬,繳錢赴朝”(《梅欽十論序》)。接下來,我會寫壹寫因為回憶過去而導致理想落空的悲傷和感慨。但辛棄疾是苦澀的,是憤慨的,卻不是抑郁的。在他情緒低落的時候,他依然能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銳意進取。比如,他在與另壹位愛國者陳家的對唱中,不僅表達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痛和憤慨,也表達了自己堅定的信念:
人的內心是沒有差別的。問曲農,畢竟中國分了多少次?血鹽之車無人問津,收骨千裏。如果眼睛被割掉了,這條河就封閉了。我可憐妳半夜跳舞,說:“人的心鐵如死。”試試手,補天。(何心郎)
辛棄疾也有很多文字評論時局,議論天下,關心國家命運,陳述光復大業,批判投降和平勢力。在這些話裏,他沒有空洞地傾訴和抱怨,而是全心全意地傾訴、哭泣、呼喊和鼓勵。如《菩薩蠻》:
多少行人在漁鼓臺清江中間落淚。放眼西北長安,窮山無數。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傍晚,江面愁雲,山中鷓鴣。
把抗金事業的重重阻礙比作“無數座大山”,把抗敵救國的力量比作江河東流,勢不可擋。真的可以用忠義怒來形容。
辛棄疾的愛國詞是通過各種題材表現出來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唱詞。辛的詠懷詩中很少寫相思之苦,多是鼓勵北伐復辟,這使詠懷詩的內容有了新意。他以祝壽辭為例,寫道:“如果算上萬裏,妳的功名利祿都是建立在真儒之上的。公開知道嗎?”“明年等他,整頓幹坤之事,為夫而活。”(《水龍隱陳佳守漢南簡尚書》)
二是寫山水詩。辛詞中的許多愛國名作,如《念奴嬌》、《我來憑吊》、《水楚李清秋》、《菩薩蠻魚谷臺河》、《醜奴少年不知愁滋味》、《永遠的幸福》、《南鄉子》、《何處看中國》等,都是這些作品。如《水月龍隱》曰:
秋天的南方空曠蒼涼蒼涼,河水與天空壹起流淌,秋天更加蒼茫。遠處岑淵的眼睛,獻愁* * *恨,簪髻。西邊的太陽斜對著這壹層樓,遠處的天空傳來雁叫聲,我在江南漂泊著想家的遊子。我看到了吳鉤,並拍攝了專欄,但沒有人會參加。
第三是懷舊。如被楊慎評為第壹交響詩的《詠玉樂靜口顧北亭懷古》壹詩,是尚幹“意在還原,故憶孫柳”(宋襄風《樂府余論》);追根溯源到孫劉則是為了批判“三國晉朝形勢與今日不同”、“吳楚之脆弱,不足以爭中原”、“天下無物,須自南向北”的論調。下探意在謹慎,故悔宋文帝;同情宋文帝是為了提醒當局不要重蹈覆轍,草率動用軍隊。最後,感傷廉頗和廉頗,就是感傷自己生不逢時,不被重用。借助詠古,諷刺當下有了更深的內涵。
除了愛國詞,辛棄疾還有很多其他詞。直接或間接描寫農村的詩大概有三四十首。如《清平煙低小》、《西江月別枝靜闕》都是詞史上罕見的田園詞。辛棄疾曾經在家住了將近20年,所以寫了很多閑適的詞,但是閑適不是他想要的。因此,這類詞往往含有怨恨的感情,成為表達愛國思想的變調。辛棄疾也偶爾寫情話,但《永不針鋒相對》和《金毛的賈後記》)比別人更有野心,如:
壹夜東風妝點千樹花,吹落星雨。寶馬雕車滿路香,鳳凰蕭動,玉壺轉明,魚龍舞通宵。
飛蛾,雪,柳,金線,笑,香都走了。在人群中,我壹次又壹次徒勞地尋找她。當我突然轉過頭時,我發現她在那裏,燈光昏暗。(《玉案》)
與其說寫的是對戀人的追求,不如說是“自憐孤獨,傷心人無臂”(《義橫關文選》引用梁啟超的話)。
辛棄疾人生的四個階段
第壹,青春期。它在杜南23歲之前結束了。這是他壹生中最旺盛的時期。
1161年,金主顏良大舉入侵南方。22歲時,辛棄疾聚集2000人,舉起抗金大旗。不久之後,他又率兵前往耿靜起義軍,力勸耿靜重返宋朝,以成就大業。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渡聯系起義軍歸宋問題。不料漢奸張安國殺了耿靜,領兵去投資黃金。辛棄疾在回來的路上得知了這個消息。辛棄疾率領50多名騎兵,突襲金英,活捉了漢奸張安國。這壹招是“強音,懦夫為之而起,聖天子見之而嘆。”從此辛棄疾投奔南宋,官方簽判江陰。
第二,年輕人:
從1162到1181年,從辛棄疾23歲到42歲,壹生為官。這壹時期的辛棄疾雄心勃勃,野心勃勃。他做過壹系列講座,力勸抗金護國方略。但是他的意見沒有被當權者采納。
這期間,他從簽判到知州,從升獄到慰勞使節。他的仕途雖然無常,但成就卓著。他擔任滁州周知僅半年,當地的“荒氣”就被沖走了。他在湖南坐鎮指揮,創建了“飛虎軍”。"雄鎮邊上的成軍是江面上最高的軍隊."他是壹個政治頭腦清晰,關心國家和人民的好官。
三、中老年:
1182到1202,43歲到63歲。這期間,除了53-55歲,他曾在福建擔任中外官員,兩次被彈劾,在江西老家度過了18年,這是他壹生被迫隱退的時期。在長期的隱居生活中,他眷戀田園,眷戀山川,仰慕陶淵明。他寫了大量的田園詞和山水詞,鄉土氣息濃厚。他的愛國激情也在壹些演唱和答詞中得到強烈表達。
第四,晚年:
從1203年到1207年,辛棄疾64歲到68歲。辛棄疾64歲時,仍不顧長閑和家事,受命上任。但沒有完成,被駁回。
自66年秋起,辛棄疾停止在鉛山居住。雖然他經常被召,甚至被授予兵部侍郎、京師樞密院的職位,但由於年老多病,他總是在68歲去世。
辛棄疾留下了620多首詩。無論數量豐富還是質量上乘,都是宋代之首。詞評家說:嫁給軒者,人中之極品,詞中之龍。
辛棄疾的詞是從蘇東坡的豪放風格發展而來的。後人稱蘇信,說蘇信不如辛勇敢;煤氣沒有蘇高。
收復故土,還我山河,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在辛棄疾的詞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由於辛棄疾長期被迫隱居於農村,所以利用農村生活和農村風光使其詞作充滿清新的生活氣息和泥土芬芳的氣息,是辛棄疾詞作的壹大特色。
辛棄疾和其他文人壹樣,非常喜歡喝酒,經常喝醉。他下定決心戒酒,但半途而廢了。他的飲酒詞深刻、幽默,充滿生活氣息。
陳亮,辛棄疾的同時代人,又叫陳同甫(1143 ~ 1194),南宋傑出的思想家。他才華橫溢,英勇善戰,喜歡談兵,主張抗戰,所以屢遭迫害,三次被誣陷入獄。與辛棄疾誌同道合,交往密切。1188年冬辛棄疾停止在上饒居住時,陳亮從浙江東陽來看望辛棄疾,兩人十分投緣。辛棄疾寫了壹個詞“何心郎”來形容他們的交往。單詞前的順序:
陳同福從東陽來,住了十天,隨他遊鵝湖,在資溪遇見朱惠安,還沒到,就東漂了。既然看不到明天,就覺得很依戀,想再追壹次路。到了白鷺林,雪又深又泥濘,無法前行。獨飲村,悵然良久,恨未能挽留。深夜,我在吳的春湖樓住下,聽說鄰居笛子很傷心,於是寫下了《如煙飛》作為自己的見解。第五日,父書來問言,感同身受者,能作千裏笑。
在字的開頭,他敘述了在驛站喝酒的情形。辛棄疾稱贊他的朋友陳亮,並把他比作隱居的陶淵明和諸葛亮。喜鵲在林中何處飛,喜鵲壹步松,雪落破其帽,致嘆白發蒼蒼,無路報國,歲月蹉跎。冬天的袁野毫無生氣,幾株稀疏的李子點綴著景色。天空掠過兩三只大雁,更顯淒涼。這也是南宋盜和的結果。
下壹部片子,我回去說再見。美女指的是陳亮,稱贊他回來重逢,抱怨他歸心似箭。這是這個詞的主題,就此打住。讓人心酸的是,由於天氣寒冷,清江水深結冰,行人無法穿越,積雪深而泥濘,道路難堵,車輪像喇叭壹樣轉不過來。在這樣的時候離開,會讓行人失去靈魂,吃到骨頭。問誰讓妳難過?不僅僅是離別,更是國家危在旦夕的局面和不被朝廷重用的現實。由於作者和陳亮的深厚友誼,這次會面就像耗盡了世間的鐵,鑄成了人間相思的壹個錯誤。夜深人靜的時候,長長的笛聲激起了對朋友無限的愛。
/view/2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