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人間詞話》賞析——來自文字的溫柔與力量

《人間詞話》賞析——來自文字的溫柔與力量

1, 迫不及待想壹覽王國維先生的不朽著作《人間詞話》,這是壹本中國古典文藝美學史上的扛鼎之作。關於對詞的種種闡述、理解、意境、格特有研究。說到這句“有境格自高”我想道公公書法曾寫的壹句話“人到無求品自高”,其實大有相似之處。

王國維先生早就明了,文字於人之間的關系,文字正如壹面鏡子,時刻反映著當下寫作的心境。現在很多文人,修禪的人追求著壹種“純粹”,就是堅持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活!生於濁世,不具備玲瓏的人,又怎能抵擋當今社會的紙醉金迷呢?

2 王國維品酌的意境,提出“境於壹字中”於《玉樓春》壹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著壹“鬧”字而境界全出,充足了它散布開去的魅力。“楊柳煙外曉寒輕”,心思細膩,感知春意盎然,“曉寒輕”,仿似深閨少女被驚鴻壹瞥的暗自歡心,又不可告人的快樂。正所謂“年少壹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有壹種美,打動人心,就如春風撲面而來帶給妳的清新之美。“雲破月來花弄影”,好個“弄”字,意境更是開闊。圖為茶花,借此意境,附上壹首-----茶花枝頭春跳躍,引來喜鵲破寒冬。

3 王國維提出,大小非優劣。境界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又道“境”,分為閑適之境,如“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輕巧地道出杜甫草堂的環境,村落閑情,作者安享春雨到來的清新,雖是經過長期的顛沛流離,憂國憂民,自然對眼前生活的滿足,不禁對這細微產生熱情。同樣是出於杜甫筆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壹種悲壯境界,大氣凜然,人文再現的美感。境界不分高下,關鍵看人文美感。

4 讀書的時候,聽著老師嘮叨這李太白大氣之作,並無任何感觸,只點點頭,敷衍老師幾句,理解理解。如今跟隨大師王國維重讀細品《人間詞話》,頗多感觸,因為有了壹些社會閱歷,生活經驗,於是加入自身的壹些情感元素,讀起來更能品酌到古人的智慧結晶。李白的詩歌,底氣十足,壹個人的文字彰顯壹個人的個性,沒法掩飾,沒法捏造,自然流露應景之感。若想文字渾然天成,先修煉自己的內心,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升華。女人,不急於綻放,沈澱後方能脫穎。

5 王國維之品文,是靠心思縝密去觸碰文字的溫度,通透其中才能由表及裏。溫庭筠和馮延已的詩,分別被其定義為“精妙絕倫”和“深美閎約”,同樣是花間派代表,同樣是男歡女愛,哀怨中新生的力量卻不同。畢竟是性格決定命運,說得沒錯。通常不解風情的男子,更多的是禍害壹個女人的幸福。但太過風情,也容易變作處處留情,濫情。

馮延已那句“風乍起,吹皺壹池春水”,我暫時讀不出曖昧不明的憂傷和那種難以明了的繃弦感。只覺得視野很遼闊而已。

6 花間派的寫詞風格,精美絕倫的意向,華美濃麗缺少真性情。以溫庭筠、韋莊、馮延已為代表。我記得有位朋友曾狠狠地提出建議,說我的文章辭藻太過華麗,缺少樸實之美!當時心裏確實不好受,因為吧,文章風格或許與作者的個人風格有關,我本不是樸素之人,要強扭文章為樸素之作,實乃難事。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人情練達即文章”,心有多寬,文字就有多廣闊,文字與真性情相壹致的。

分享王國維提出的“和淚試嚴妝”(馮延已)、“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韋莊),樸素的字眼,濃麗的哀愁,遮掩了情感,境界也由此而出,精妙之處在於,透過物鏡,寫實在的心境。

7 眾芳蕪穢,美人遲暮,是怎樣的壹種意境?在南唐後主的詩句中——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道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其實很多時候,越是超越世俗的厲害關系之人,越能專註自己的學術,又壹幹凈之人的體現,王國維應如是!這是我越加崇拜的地方!

如果再說到這種《離騷》中的詩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又讓我想到瓊瑤的《梅花三弄》的壹弄,梅花壹弄斷人腸,大結局寫的場景是,浩光抱著吟霜冰冷的身軀,策馬奔走,向著遠方~~~許久過後,遠方出現了兩只美麗的白虎在追逐~~

如果說讓我理解這種眾芳蕪穢,美人遲暮的感覺,大概這種結局足以詮釋,至少我是這麽認為的。詞的魂魄與所讀之人心靈感應,對詩詞的鑒賞,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兒,不必強掰。

8 王國維對於詞是敏感的,剖析也是非常精準的,溫飛卿的詞冠上“畫屏金鷓鴣”,以華美取勝,裏面蘊含的情感含蓄,謂為“句秀”,我是喜歡含蓄的表達,雖然可能會讓猜不透,但,含蓄實為壹種美。但有壹定境界的人,追求的是“骨秀”、“神秀”。韋莊詞中卻有“弦上黃鶯語”的清麗,意境也開闊,王國維定格其詞為“神秀”,不過結合南唐後主個人的身份地位,即使是偷歡的閨房之句(奴為出來難,叫郎恣意憐),後人也將蒙蔽壹些不堪的背景,知會地笑而不語。因為只有真實的東西會讓人刻骨銘心。

9 晚清詞人周介存有過這樣的敘述——毛嬙,西施,天下美女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

他把溫飛卿的詞比喻嚴妝,把韋莊的詞比喻淡妝,而李後主李煜的卻是粗服亂發,不掩國色。好細致的分析。

當我們細讀那壹段“自是人生水長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壹江春水向東流”,後主總能將愁比喻為濤濤江水,雄渾氣魄,意向開闊,和他亡故的悲哀有關。自古人生歷經苦難者多,能發人之絕唱者少。我們帶著欣賞古詩詞的美好,無論是安享生命之壯闊,還是飽受生活之折磨,喜,則眉梢上揚,氣吞河山,悲,也要悲得壯美蒼茫!

10 談到南唐後主,接著就談到壹個關於“客觀主義者”和“主觀主義者”的問題了。有壹種觀點是,客觀主義者涉世入世深,所謂“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比如《紅樓夢》《水滸傳》經過收集無數人間冷暖方成大作,最後悟出“滿紙荒唐言,壹把辛酸淚”,難怪我讀不下去這兩部堪堪經典大作。再論及“主觀主義者”,涉世深與不深都好,忠於自己心底澎湃的情感抒發,忠於藝術,忠於生活,借助文字或者其他文藝載體其上升為審美的高度,就是真性情的最好詮釋了。

11 隨著春意紛沓而來的馮詞,漸已脫離溫詞的艷詞,從另外壹種生命中抽絲而出,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卻也抹著層層罌粟的孤獨。獨立寒橋,頗顯“斷橋不斷”“長橋不長”的西湖隱喻。詞人的愁,在萬千眾生中***存,我們是行走於浩瀚詞典的滄海壹粟,不體恤千絲萬縷,又怎能洞察世事呢?詩,於我美學也,詞,於我警示也。

12 讀詞,有壹點我是認可王國維先生的,壹個不能真正面對自己的人,那麽他的情感也壹定有著嬌弱和逃避的地方。再華麗的詞也是“矜貴有余”,因為喪失靈魂。在我所有的朋友中,壹直重視靈魂重量的人,也只有小泥鰍壹位。也許這兩年來被她徹底同化掉了,不斷地思索關於思維層面的問題。妳說不接地氣也好,說不務實也好,甚至不食人間煙火。但,歷史長河幾千年,流失掉很多文化藝術精髓,那也是因為世人的忽視。我甚愛讀古書,在享受古人詩品盛宴的同時,可以以鏡窺己,從而正衣冠。

13 有人說,讀古書,是和古人在面對面交談,對話,取其古人之精華、智慧。今天分享王國維先生對待婉約派詩人秦觀的詩句,有壹首《踏莎行》是他津津樂道的淒厲之詩。全詩讀下來,我卻和東坡壹般,最後壹句讀出點味道——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咋看只是景觀描寫,郴江繞郴山,山水相依乃自然之狀。但似乎卻又有著壹種人生變化無常的暗喻。句中滲透著壹些淚、無聲的淚流,或許也是壹種解脫,對另外人生的壹種期許吧。這無以名狀的痛苦,洽洽和東坡被貶的感受壹致。如果妳經歷生活的無奈,也許,妳也會和此句產生壹定的***鳴。詩句,我覺得因了與大眾***鳴而美。

14 詩詞的好壞的壹個標準,除了“境界”外,就是“氣場”。就好比壹個人,最好的評價,我想不叫美麗,漂亮,而是“氣質”,“氣場”。壹首好詩,要麽氣勢磅礴,要麽悲壯如虹,要麽如煙似霧久久纏繞人心。哈哈,以前上語文課,壹品詩句,隨機就附和老師說,那是寓情於景,那是托物言誌。當妳真正有過滄桑之後,妳才能理解詩品中心酸,而愈發喜愛那些兼帶自嘲自解自娛自樂的鏗鏘之句,有力量,有正氣,有解毒功效。

15 如何理解王國維先生提出的詩與詞“在神不在貌”,我能淺顯地去理解,譬如,《霸王別姬》中西楚霸王戰敗後回營的樣子,可以是狼狽逃竄,可以是兵敗從容,依顯王者風範。有神乃大氣,人與詩、詞壹樣,有品有格自成風範,有貌無神難成氣候。即使花間派艷詞,有格乃真性情。又如雅樂,發乎情止乎禮,為讀者之吹捧。然靡靡之音,奇艷而膩,被視為無格之調。

16 周邦彥之華美辭藻,不為王國維所贊,謂曰詞之巧工能匠,不有大氣象也。如果評論壹人文字之好歹,看氣象?意境?深遠?吾觀之,詞有華美有艷絕,有雄渾有氣闊,有哀怨有悲喜,如同吾觀物,固物皆著我之色彩。只願歸屬自己,萬物皆獨特。(只要屬於自己的文字、自己的風格,灌註自己的思維,都是壹種獨壹無二,不必效仿)

17 品詞,如同品闕壹盞茶茗,香氣繚繞;如同食壹盅鐘鼎玉食,唇齒留香。周邦彥之美詞,如同絕色美人,讓人心懷意想。好壹句“桂華流瓦”將月色之色香兼備,營造唯美意境。詩詞中月亮是朦朧仙子,嫦娥仙子,飄渺超凡,脫俗不可侵犯之清麗。東坡有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美好之事,永遠與嬋娟有關聯。“桂華”、“嬋娟”,乃月亮之別名,偶成佳句之於恰到好處地使用。

18 分享東坡、章質夫《水龍吟》,東坡原是和韻,卻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才之不可強求也。

吾喜好東坡詞,亦非隨波逐流,人雲亦雲。能將情與景很好地相互交融,行雲流水,情感細膩通透,所見之景,皆為胸中之情。景從情中來,情在景中顯,入木三分。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壹分流水。細看來,點點是離人淚。------絕美之處在於所有飛花,碎萍、落紅、楊華灑落壹地的“景”,由於內心的怨,而升華為“寓情於景”,看到的是“淚”,物與情融合得如此絕妙。這是寫作的妙處。

19

古人之詩詞《暗香》,被王國維先生定義為“情太盛”之“沒有化開的白糖水”。作品有優劣,情感有真摯,將“寓情於景,情在景中顯”手法運用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古今之寡。唯有學會品酌精與劣,方是前進之腳步。古人之情懷,或激昂,或憂傷,或思慮,或竊喜,皆為現世之人除去浮躁煩憂之良藥。文以字裏行間之樸實,乃柔和於心。

20 讀詞似戀愛,戀愛品人格。情在詩中顯,詩中闌珊意。

若非胸中有倦意,何須高樹數黃昏。

閑雲野鶴孤寒天,茫茫憂愁筆下墮。 -------品讀王國維之品論有感。

21文字勾人魂魄,震懾人心。壹首箏曲可安撫內心浮躁,壹闋美詞意境連綿,柔入心波。而王國維先生提到的詞有分“隔”與“不隔”,實在有些難以理解和區分。錘煉文字是詞人的工具,關鍵看功底。“隔“我理解的是讀者未能理解其中意味,隔著壹層朦朧。然而,“不隔”為內在的謙虛化為外在的表現。“隔”則為拙中的掩飾。不知道理解得對否?賜教賜教。

例如------那堪疏雨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被視為“不隔”之句。

無論詞人運用何種手法,用典,擬人,只要編織的文字能將情感最真實,自然,真誠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身臨其境,就是“不隔”啦。文章就必須做到“不隔”。

22 壹個人最壞的狀態,該是“酒祓清愁,花消英氣”了。白石的詞被王國維先生定格為毫無作為,清高外在難掩骨子軟弱,我更加肯定所有詞盡在極力為自己的生活狀態辯護,樹立牌坊是每個人自我肯定自我標榜的行為。我不認同王國維先生的貶嗤,因為誰人堪流傷懷淚,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蘇軾、李白那般豪爽,具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與在坎坷落魄之時仍能“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夜無晴”的超然物外。讀古人之詞,最好多份理解,便好!

23 玩文字的人,有著壹顆敏感的玻璃心,被人壹眼看穿,卻也不慣於掩飾自己。也許,多年的習慣已養成澄清透亮的風格。古今中外,真正能走心的是性情中人,不虛不浮不燥。寫出來的東西不造做,真性靈。既有款款深情的真情流露,又帶婉轉的羞澀之意。幽深幽遠,恰到好處。比如辛棄疾,蘇軾。

24 事能知足自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為何東坡能以豁達處事?他具備天生的調度能力,進而有入世的責任心,退而有出世樂遊園的逍遙心。《莊子》的審美哲學裏,講到更多的萬事萬物都可以審美,生與死只是壹個階段而已,平等對待之。東坡詞,有境自成高格,讀之,有酣暢淋漓之感。熏陶聖人品質,斷絕自身缺點。人,不在前進中修行,必將在後退中荒蕪。

25 這回終於找到壹種完美的解答,來詮釋我們美好藝術人生的追求,沒有和文友討論過,藝術到底給了我們什麽?包括文學!除了壹個“美”字外,或許還有壹種安慰劑的作用吧,當妳和藝術(無論是文學、繪畫、攝影,音樂,雕刻~~)完美地結合在壹起的時候,妳可以忘卻天地。用過心,方知深重。

沈默,有時候,不叫“無言”或者“無語”,也是保持自身尊嚴的壹種方式。懂得,於是明了。

26 有蘇軾的遺風,自然能入王國維的法眼。壹切以境界為本的格律、神韻、氣質,在東坡詞中盡顯芳華,容若詞也不外乎,能達到已經雄渾,蒼茫卻又不滄桑,意猶未盡撥人心弦。閱之,品之,辯之,何為美,為後世之鏡。

27日子過成詩壹般,是怎樣的體驗?在嚴羽的《滄浪詩話》裏有種解釋——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奇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生活的美妙之處,在於領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思維馳騁,雖煙火之嗆鼻,因繞村莊而自成美絹。

28 賞析這句“何勞玉斧,金甌千古無缺”,禦月賞景,同時暗頌疆土像圓如杯盞千古無缺。想起《宰相劉羅鍋》裏有這麽壹個情節,皇上生日那天,和紳等眾大臣紛紛進攻上等鹿茸、人參等珍貴之品,劉墉呢?他扛了壹桶的土姜過來,當時和紳正準備笑話他庸俗,皇上問話了,劉墉不慌不忙,從容淡定地說“皇上,您看這姜像什麽?姜的形狀像不像河山?臣現在把壹桶(統)的河山送給您,笑納!”至此,龍顏大悅。

這可有異曲同工之妙?

29 詩詞鳴不平,,有道是“歡愉之辭難工,愁苦之言易巧“。洞悉力頗強的王國維先生壹語道破。吾思慮萬千,經年已覺,歡愉片刻難言至理,愁情悶苦而疊詩壹沓。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鑒別於真感受和強為辭,路人壹眼辨明。

30 須作壹生拼,盡君今日歡。

瓊瑤阿姨的膩,正是填補了國人的缺。我亦不例外,去年瘋狂重看《梅花三弄》,寫下兩篇《悅讀瓊瑤1,2》,情仄逼人,逼己,於是,獨行到西湖(水雲間)的拍攝地點,靜坐欲入戲。每每想起,感謝自己的任性,在天地間找到平衡。

無明所系,愛緣不斷,又復受身——《阿含經》

明日世界,誰是誰的朱砂,誰又是誰的潘多拉?

31

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王國維先生信手拈來的“境界”,提出“有境自成高格”。於是,我們不斷遁尋“境”和“格”。詩詞給我們的力量,不是挑戰詩詞大會贏得冠軍頭銜,而是能悟詩之所言,能言詩之所感,能感詩之所境。面對別人給予的傷痛,有人選擇記恨壹輩子,有人選擇原諒,有人選擇包容,有人選擇淡漠,有人選擇忘卻,有人選擇不擾不驚與之***存。心所到之處,乃鄙人之境。

32 讀到《開通押之祖》,關於“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般去悟吧,每個人鑒賞之不同。我喜歡隱晦些表達,辛棄疾那句“從此酒酣明月夜,耳熱,那邊應是說儂時”,王國維先生的焦點在看“熱”字,說那是韻!我重在看後句“那邊應是說儂時”,這句似乎隱約讓人感覺“那邊”情意綿綿,已是水深火熱中。表達隱晦,讓人浮想聯翩。宋之詞秀,猶如唐之詩美。騷人、九辯招魂處,盡是雲煙深處水茫茫。

33 今日讀取,譚獻的《蝶戀花》------蓮子青青心獨苦,壹唱將離,日日風兼雨。豆蔻香殘楊柳暮,當時人面無去處。

與唐代詩人崔護那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同樣強調“人面不知何處”的憂傷,由於所處朝代不同,詩人的心態不同。前首處於清末,世事動亂,民不安心,詩人懷念昔日盛況。後首是唐朝,國泰民安,哪怕“人面不知何處”也不至於悲傷過及,因為“桃花依舊笑春風”,樂觀,豁達不執著於壹物壹人。

讀詩,讀出我想要的生活,讀出曙光之輝。

34 文人相輕,百家爭鳴,獨尊其誌,是為驕縱。陷深文羅織,各解其意,不無道義。自古文壇百花齊放,各逐所愛,放之四海皆容。文人互尊,尊情懷,尊道義。

35 宋詞之瑰麗,莫尚於吳儂軟語。詞之俏,莫過於翠黛、峨眉、孤鴻、天涯,愁雲,落寞諸詞。詠史達祖之《雙雙燕。詠燕》,美詞“柳昏花暝”“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於我,沈醉處,不知歸路。

詞人情感澎湃處,便於含蓄,深怕壹個覺醒,打落無限哀怨。“含蓄”壹直是女子之貴。

37 鐘鼎玉食,就如詞之華麗。人之陷於浮華膚淺,多半心之缺失。古有西施,著素布衣,難掩國色,是謂傾城,以至高審美論之,如獲至寶。

然品詞亦如是,啜取真知真性情,氣吞河山之勢,或高山流水之幽。品人生,閱卷長河,馳騁天高地闊,莫忘初衷,留存禪心。

38 寫文字的人,大抵思維都是相通的,從蔣勛的“文學力”這個角度來談,文學不但是文字上的藝術表達,更多的是思維的境界,與悲憫心的生成。他與王國維所崇尚的精神世界或多或少是相似的,摒棄功利心,純粹的審美情趣。文學力,還包括壹種信仰的成分吧?人若無信仰,精神世界談不上豐腴。所有的悲憫情懷,於山水日月星辰同憂樂,於是乎,人就成為了真正的有血有肉。

39 談起柳永,給人的第壹印象便是流連輾轉於鶯歌燕舞間的風流才子。因了“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聖上,因了“忍把光陰輕棄”而得到眾多歌伎膜拜。情之真切,意之鑿鑿,把歌姬喊成“奶奶蘭心蕙性”,對於有嚴重精神潔癖的王國維來說,那是輕佻,那是鄙俗。不過,最後,王國維還是視文學為人生永恒的意義,能擔當慰藉心靈的重任,藝術,讓人壹輩子不會空虛。姑娘,嫁人,就嫁給藝術吧。

40 詩詞的鑒賞,在壹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人的審美,在精神領域上的提升。王國維先生說,東坡之曠在神,白石之曠在貌。對於精神潔癖的王國維來說,他是註重詩詞的神、韻,而有些摒棄外貌的華麗麗。提出“韻高而桂魄爭光,詞麗而春色鬥美”。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沙,千古風流人物”與白石的“酒祓清愁,花消英氣”之對比,壹個格高曠達,壹個悲天憫人。其實,文字與性格、氣度有關。

41 文學起源於遊戲說,乍壹聽,似乎有些滑稽了。在《人間詞話》中講解了作者應該具備的修養和態度。詩人對於宇宙,須入乎其內,固能寫之,固有生氣。出乎其外,故能觀之,故有高致。這說法也恰應證了,入才能奴仆風月,與花草***憂樂。出,而後通透世味。

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