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求格律,不是為了顯得有學問,而是為了讀起來好聽。當然,也不能說不合格律的就是不好聽的,但合格律容易寫得好聽,讀來上口。古體詩也有大量的好詩,它是和近體詩並列的。
至於現代詩,主流已經誤入歧途,以故弄玄虛為能事,也就形成了題主說的比古詩還難懂了。
好的詩歌,必然是本義好懂的,不管其詩歌形式(舊體也好,新體也好)。在看懂本義的情況下做到回味悠長,這才是好詩。如果本義就搞不清楚,那壹定不是好詩。古人也有可能寫朦朧詩,如李商隱,但他的詩的本義都是好懂的,只是引申義存在歧義或雙關,別有壹番美感。
魯迅說過,有壹些人喜歡把自己搞成爛泥潭,叫人看不清深淺(其實正是膚淺的體現)。這話用來形容現在新體詩的主流詩人,再合適不過了。至於“為什麽現代詩歌只是在圈內轉悠而不被廣大民眾追捧?”應該是那些人故意把持詩壇,也只有用些含混不清的規則才能做到這樣,不然規則人人清晰,各人都憑本事寫,他們還能操縱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