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燭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註釋
絲:與“思”諧音,表相思。
月光寒:言夜已漸深。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青鳥:傳為西王母使者。後泛指信使。
簡析
就詩而論,這是壹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歷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系上的隱托。起句兩個“難”字,點出了聚首不易,別離更難之情,感情綿邈,語言多姿,落筆非凡。頷聯以春蠶絳臘作比,十分精彩,既纏緬沈痛,又堅貞不渝。接著頸聯寫曉妝對鏡,撫鬢自傷,是自計;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計人。相勸自我珍重,善加護惜,卻又苦情密意,體貼入微,可謂千回百轉,神情燕婉。最終末聯寫希望信使頻傳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終境逢生,別有洞天。春蠶兩句,千秋佳絕。
李煜 句
烏照始潛輝,龍燭便爭秉。
田娥 雜曲歌辭·夜夜曲
愁人夜獨傷,滅燭臥蘭房。
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
雜曲歌辭·第六徹
閨燭無人影,羅屏有夢魂。
近來音耗絕,終日望君門。
張仲素 雜曲歌辭·宮中樂
月彩浮鸞殿,砧聲隔鳳樓。
笙歌臨水檻,紅燭乍迎秋。
薛維翰 雜歌謠辭·古歌
美人閉紅燭,燭坐裁新錦。
頻放翦刀聲,夜寒知未寢。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壹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紅顏轉憔悴。
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
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楊師道 詠舞
二八如回雪,三春類早花。
分行向燭轉,壹種逐風斜。
蔣維翰 古歌二首
美人閉紅燭,獨坐裁新錦。
頻放剪刀聲,夜寒知未寢。
孟浩然 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
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韋應物 同褒子秋齋獨宿
山月皎如燭,風霜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張繼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餘輝。
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顧況 山春洞
引燭踏仙泥,時時亂乳燕。
不知何道士,手把靈書卷。
權德輿 玉臺體十二首
空閨滅燭後,羅幌獨眠時。
淚盡腸欲斷,心知人不知。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壹詠·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
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2.關於燈的唯美詩句約克不來過半夜,閑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
今夕復何夕,***此燈燭光。(杜甫)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
孤燈寒照雨,愧君相見頻 (司空曙)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馬戴)
惟憐壹燈影,萬裏眼中明(錢起)
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白居易)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歸(白居易)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糙射覆蠟燈紅。(李商隱)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斜撥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3.關於蠟燭的詩句誰知道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閨情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註釋:
1.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
無題”作詩的標題。
2.絲方盡:絲,與“思”是諧音字,“絲方盡”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會結束。
3.淚始幹: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裏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4.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雲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裏比喻青春年華。
5.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懷念者住的地方。
6.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賞析:這是詩人以“無題”為題目的許多詩歌中最有名的壹首寄情詩。整首
詩的內容圍繞著第壹句,尤其是“別亦難”三字展開。“東風”句點了時節,但
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的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雕謝的春花那樣沒了
生氣。三、四句是相互忠貞不渝、海誓山盟的寫照。五、六句則分別描述兩人因
不能相見而惆悵、怨慮,倍感清冷以至衰顏的情狀。唯壹可以盼望的是七、八兩
句中的設想:但願青鳥頻頻傳遞相思情。
4.關於蠟燭的句子描寫蠟燭的優美語句
1、流下的,是滾燙的淚;燃燒的,是稀有的生命。在感激中度過自己的壹生,在黑暗中揮灑光輝。蠟燭,它是多麽可敬可愛呀!
2、蠟燭,它不像電子產品那麽先進,不像鮮花那麽美麗,不像玩具那麽好玩,不像其他日用品那樣常用,可它無私的品質卻要求自己在時刻待命著,正如那天晚上壹般。
3、每當停電,那根細細的蠟燭就成了家中的光明使者。在漆黑的夜晚,唯有這小小的光芒為我們送來溫暖,送來光明。蠟油無聲無息地滾落下來,滾落托盤中。它,又縮短了壹截。明知道死期接近,但它還是挺立著,燃燒著。
4、我贊美那默默無聞的蠟燭,更贊美那和蠟燭壹樣任勞任怨的人。
5、無論它們的顏色如何,形狀怎樣,那個稱呼,總是記憶猶新。蠟燭,這個溫暖的稱呼,這個美麗的名字。比起來臺燈、日光燈總是更惹人喜愛。而這小小的蠟燭不過是被關在櫃子裏,必要時拿出來應急罷了。然而,在這微不足道的條件下,它依然那麽努力,那麽認真。
5.有關蠟燭的詩句及賞析(壹定要賞析,越多越好)無題
作者: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1,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2,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3,青鳥殷勤為探看4。
全部註釋
1.《顏氏家訓》:"別易會難"。
2.《樂府詩集·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
3.蓬山:傳說中的蓬萊仙山。《列子·湯問》:"渤海之東有五山,五曰蓬萊。"
4.青鳥:傳說中西王母的神鳥。《漢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鳥飛集殿前。東方朔曰:'此西王母欲來。'有頃,王母至,三青鳥俠侍王母旁。"
這首詩寫作年代不明,有說作於開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內容而言,吳、馮、張、汪諸家皆以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謂進士方及第後,調弘農尉時,寓意君王之作。然皆屬猜度而無實證。從明顯描寫的內容看,似是壹首愛情詩。首句言相見難得,離別難堪。二句以百花無力象征為離別相思之情所困擾,情緒低落。三、四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是全詩的重心,言相愛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五、六句設想象被懷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離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並示關切、珍重之意。結尾說相距本不遠,但既難相見,又難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為傳遞信息,帶去問候。如此解說,則這場戀愛必是難有成果的苦戀。另壹種可能是:此詩並無本事,只是作者抒寫壹種經過概括、提純的生活體驗,或者是愛情體驗,或者是友情體驗,或者兼而有之。如此,則是托男女之情而寓意人生。總之,此詩乃義山詩中最為傳誦的名篇,綿緲深沈而不晦澀,華麗而又自然,情懷淒苦而不失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