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論史上關於詩歌語言、科學語言的相關觀點理論:
德謨克利特認為文學作品是作家生命的體現,尤其是詩。他認為文藝家只有具備準確生動而能真實地表現客觀事物的語言,其作品才能使人信服。
賀拉斯認為人物語言要符合個人的身份和遭遇。
奧古斯丁象征語言具有形象性。要把握象征語言必須借助聯想、想象去推斷去猜測。
但丁主張在意大利各地方俗語的基礎上創立壹種統壹的有權威性的民族語言。
瓦萊裏認為象征主義詩歌的本質在於使詩歌這種語言藝術音樂化。音樂化也包含詩的語言的音樂化,“要做到音韻諧美、節奏合拍而且要滿足各種理性的及審美的條件”。
龐德認為詩歌語言要盡量精煉“不要用多余的字句和不能說明任何東西的形容詞”。
休姆認為有生命的意象是詩歌的靈魂。詩與散文的區別就在意象上“直接的語言是詩,因為它運用意象。間接的語言是散文”。隱喻就是“直覺的語言”,它精確地描繪、傳達出有的意象。
什克洛夫斯認為經過陌生化處理的語言,只有“詩學功能”而喪失了語言的社會功能。日常生活語言註重指稱功能而文學語言註重表現功能。
雅各布森認為詩是具有獨立價值的詞的形式顯現。詩的本質在於具有表達目的的“詩歌語言(詞)的形式顯現”。詩歌(如審美)的實現提供可能。詩歌的詩性功能越強,語言就越少指向外在現實環境,越偏離用目的,而指向自身,指向語言本身的形式因素,如音韻、詞語和句子等。
瑞恰茲認為,科學語言使用的是符號”,而詩歌語言使用的是“記號”。詩歌語言是壹種建立在記號基礎上的情感語言,而科學語言則是壹種符號語言。詩歌語言關註的是所喚起的情感或態度的性質,而科學語言則註重符號化的正確性和指稱的真實性。科學的陳述只是為了傳達信息,而不關心情感效果。因此,科學的陳述必須具有可論證性,嚴格遵守邏輯規則。而詩歌語言中的陳述則是壹種擬陳述。擬陳述是不能被經驗事實證實的陳述。詩歌的陳述目的是為了表達情感並獲得讀者情感上的相信。
2. 有科學依據的諺語詩詞那些有關天氣預報的諺語,大都是很有科學依據的。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太陽有暈預示著會下雨,月亮有暈預示會刮風。
早晨地罩霧,盡管洗衣褲——早晨有霧,白天會是大晴天。
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
先下牛毛沒大雨,後下牛毛不晴天——先下毛毛雨,雨就不會下太大,後下毛毛雨,壹時半會不能晴天。
燕子低飛蛇盤道,水缸穿裙山戴帽——這些都預示要下雨。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天上出現鉤鉤狀的雲,預示要下雨。
東虹轟隆西虹雨——東邊出虹即使打雷也不下雨,西方出虹會下雨。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樹長得再高,葉子也會落到地面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會變成養分,讓來年的花長得更旺。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蛙能捉蟲,使稻子長勢好,獲得豐收。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登得高,視野開闊,才能看得遠。
3.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詩歌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壹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同發展的格局;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切實做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
堅持以人為本,是我們黨根據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來的。堅持以人為本,與我們黨提出的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壹致的,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完全壹致的。
以人為本的人,是指最廣大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享,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就要堅持在全國人民根本利益壹致的基礎上關心每個人的利益要求,體現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滿足人們的發展願望和多樣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權;就要關註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註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中華文明歷來註重以民為本,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天地之間,莫貴於人”,強調要利民、裕民、養民、惠民。我們今天強調的以人為本,繼承了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與它存在著實質上的區別。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體現了樸素的重民價值取向,在壹定程度上起到了緩和階級矛盾、減輕人民負擔的作用。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對於“君”、相對於統治者而言的,其本質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者的統治地位。以人為本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地位,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以人為本也不同於西方的人本主義。近代西方人本主義反對迷信、崇尚科學,反對專制、崇尚自由,反對神性、張揚人性,對於反對封建主義、推進人的解放起到過壹定的積極作用。但人本主義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離開人的社會性,以抽象的、永恒不變的人性說明社會歷史,在本質上是為資產階級取得和維護統治地位服務的。以人為本,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而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義,則站在唯心史觀的立場上。這是它們的根本區別。
4. 名人關於學習西方視界的名言1. 亞裏士多德:人的本性在於求知
2. 芝諾:人的知識就好比壹個圓圈
3.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兩次踏入同壹條河流
4. 馬基雅弗利:政治無道德
5. 愛因斯坦: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
6. 霍布斯:不帶劍的契約不過是壹紙空文
7. 柏拉圖:群眾永遠生活在無知的洞穴中
8. 波普爾: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
9. 孔德:知識是為了預見,預見是為了權力
10. 畢達哥拉斯:和諧就是壹切
望采納謝謝
5. 關於亞裏士多德的名言有哪些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 亞裏士多德
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 —— 亞裏士多德
謬誤有多種多樣,而正確卻只有壹種,這就是為什麽失敗容易成功難脫靶容易中靶難緣故。 —— 亞裏士多德
在科學上進步而道義上落後的人,不是前進,而是後退。 —— 亞裏士多德
青年希望表現自己的優越性,在榮譽和金錢之間,更喜歡前者,因為他們還沒有感覺到對金錢的需要。 —— 亞裏士多德
有人問:寫壹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我的看法是:苦學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練,都歸無用;兩者應該相互為用,相互結合。 —— 亞裏士多德
好感是友誼的先決條件,但不能把兩者混為壹談。 —— 亞裏士多德
德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智慧的德,另壹種是行為的德,前者是從學習中得來的,後者是從實踐中得來的。 —— 亞裏士多德
6. 有關科學名言的議論文,300字左右Happy
飽學秀才愛因斯坦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熱愛物理學,把畢生獻給了物理學的理論研究。人們稱他為20世紀的哥白尼、20世紀的牛頓。
愛因斯坦生長在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期,通過以他為代表的壹代物理學家的努力,物理學的發展進入了壹個新的歷史時期。由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古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經歷了將近200年的發展,到19世紀中葉,由於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發現,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建立,特別是由於法拉第和麥克斯韋在電磁學上的發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得當時不少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領域中原則性的理論問題都已經解決了,留給後人的,只是在細節方面的補充和發展。可是,歷史的進程恰恰相反,接踵而來的卻是壹系列古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以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在這個新形勢面前,物理學家壹般企圖以在舊理論框架內部進行修補的辦法來解決矛盾,但是,年輕的愛因斯坦則不為舊傳統所束縛,在洛倫茲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空間和時間這樣壹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質上的變革。這壹理論上的根本性突破,開辟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愛因斯坦壹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相對論。1905年他發表了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這壹理論把牛頓力學作為低速運動理論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內。它揭示了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空間和時間在本質上的統壹性,深刻揭露了力學運動和電磁運動在運動學上的統壹性,而且還進壹步揭示了物質和運動的統壹性(質量和能量的相當性),發展了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原理,並且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隨後,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進壹步揭示了四維空時同物質的統壹關系,指出空時不可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空間的結構和性質取決於物質的分布,它並不是平坦的歐幾裏得空間,而是彎曲的黎曼空間。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論,他推斷光在引力場中不沿著直線而會沿著曲線傳播。這壹理論預見,在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在日蝕觀察中得到證實,當時全世界都為之轟動。1938年,他在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即從場方程推導出物體運動方程,由此更深壹步地揭示了空時、物質、運動和引力之間的統壹性。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論的研究,60年代以來,由於實驗技術和天文學的巨大發展受到重視。 另外,愛因斯坦對宇宙學、用引力和電磁的統壹場論、量子論的研究都為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愛因斯坦不僅是壹個偉大的科學家,壹個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傑出的思想家,同時又是壹個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後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渦中心的德國和美國,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他深刻體會到壹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壹個知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
愛因斯坦壹心希望科學造福於人類,但他卻目睹了科學技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因此,他認為戰爭與和平的問題是當代的首要問題,他壹生中發表得最多的也是這方面的言論。他對政治問題第壹次公開表態,就是1914年簽署的壹個反對第壹次世界大戰的聲明。他對政治問題的最後壹次發言,即1955年4月簽署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籲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在20世紀思想家的畫廊中,愛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與天地日月相爭輝,他的科學貢獻,人類將萬世景仰。
本書不僅以翔實的史實勾勒出愛因斯坦偉大的壹生,而且也從人類文化的源頭上探尋著愛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蘊。在書中,玄奧的物理學理論、傳奇般的故事,在讀者理喻20世紀歷史文化進程的視野中,或許會形成壹個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體畫面。同時,我們將在歷史氛圍中去理解愛因斯坦,也將在現實情境中去悄然接受愛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愛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劍為當代物理學辟出壹條新路,也曾以理性之劍揮斬人間的妖魔鬼怪,而今天,這把理性之劍在哪裏?我們是否該去尋找這把理性之劍?這是愛因斯坦留下的壹個碩大問號。每壹個走向21世紀的人都該在這個問號面前沈思默想,都應該接過愛因斯坦的理性之劍,為和諧、公正的21世紀而努力
名言:
34.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為可貴。---愛因斯坦(美國)
35.追求客觀真理和知識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標。---愛因斯坦(美國)
36.在真理的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嬉笑中垮臺!---愛因斯坦(美國)
37.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為真理和正義服務,即使不為人喜歡也在所不惜。---愛因斯坦(美國)
7. 外國詩歌,講述了科學使得幻想、童話破滅科學將剪斷安琪兒的雙翅,用規則和準線打破所有的秘密,把幽靈趕出天空,把地精趕出洞府,把天上的彩虹拆散,叫它們永遠不再編織。
――詩人濟慈對科學的憂懼 Philosophy will clip an angel's wings, Conquer all mysteries by rule and line, Empty the haunted air, and gnomed mine - Unweave a rainbow.as it erewhile made ——John Keats。
8. 奉獻精神的詩句科學家以下可供參考(源自網絡)
悼念錢學森
劉晏(觀雲)
西方遊學子,歸來敵百師。
壹星兼兩彈,建國譜天書。
青衫封將印,科技等大儒。
天功開物者,不與聖賢殊。
錢學森
姓錢非愛錢,大義薄雲天。
異域懷歸日,家邦草創年。
釋疑憑記憶,興業靠空拳。
易簀難瞑目,心猶為國煎。
悼念錢學森
錢公仙逝泰山崩 柱國元勛尚遺容
德高未為富貴墮 才巨攻堅造彈星
強項折腰誰曾見 遺恨臺海遠浮蓬
繼往開來流芳古 千秋啟迪中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