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初中古詩:《望嶽》、《使至塞上》、《赤壁》,的賞析 求各壹篇

初中古詩:《望嶽》、《使至塞上》、《赤壁》,的賞析 求各壹篇

《使至塞上》

開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這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這首詩所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情景。

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單車欲問邊”,寫自己輕車簡從,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要走多遠呢?“屬國過居延”,是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山高路遠,詩人覺得自己好像“征蓬”壹樣隨風而去,又恰似“歸雁”壹般進入胡天。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經過長途跋涉,詩人終於“蕭關逢候騎”,卻沒有遇見將官。壹問才知道“都護在燕然”:將官正在燕然前線呢!故事似乎還要延續下去,但詩歌卻於此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詩人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的名句。試想,那茫茫無邊的沙漠,只有用壹個“大”字才能狀其景觀;在這純然壹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上燃起的壹縷白煙直上雲霄,是多麽醒目,“孤煙”二字正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後隨壹“直”字,使景物顯得單純簡凈,直入人心。“長河落日圓”,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間。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長”字便自然湧上作者心頭。而“長河”之上,是那壹輪圓圓的落日,這裏的“圓”字與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傳神,難以言其妙處。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賞析

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畫壹樣的構圖,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煙到地下的河流,從近處的烽煙到遠處的夕陽到綿延無邊的大漠,畫面上的景物雖不多,但是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其次,它有畫壹樣講究的線條,壹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寥寥幾筆,就用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態,概括性極強,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這兩句在色彩上也很豐富,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於天際,輝映著波瀾不驚的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壹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目前。

《紅樓夢》裏香菱說:“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壹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她雖然不能夠清楚地說出這兩個字到底好在哪裏,但是憑直覺感到它們描寫孤煙與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蘇軾評價王維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真是非常恰當啊。

對“煙”的不同理解:有人認為是烽煙,有人認為是炊煙。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這首詩是杜甫的作品,杜子美最擅長的就是律詩,他的對偶很工整。

第壹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主要是介紹泰山的地理位置在古代齊國和魯國的交界處。

第二句: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是說泰山的自然景觀,鐘靈毓秀,由於山很高,山的南面和北面景象不同,猶如壹邊是早晨,壹邊是傍晚。

第三句: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講的是泰山宏偉的氣勢。雲層在山間浮動,睜開眼睛就看到晚歸的鳥兒。

第四句廣為流傳,說的是等登上山頂,就可以俯瞰整個大地,其他的山都變得渺小。

整首詩很有氣勢,描繪了巍峨的泰山,表得出杜甫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也表達了他勇登高峰的雄心和氣概。

赤壁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壹、譯詩: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壹枚未銹盡的斷戟。

我把它仔細磨洗,認出是三國的遺跡。

倘若當年,東風不將周瑜助,

那麽銅雀高臺春光深,

深鎖住,江東二喬,淪為曹公妾。

二、鑒賞:

這是壹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這大內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壹個小小的沈埋於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戰的風雲人物,後二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

《赤壁》這首詠史懷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後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點染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