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初秋的景色的七律詩

初秋的景色的七律詩

初秋的景色的七律詩如下: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壹、譯文

不知不覺就立秋了,夜也漸漸長了。清涼的風緩緩地吹著,又感到涼爽了。酷熱的夏天熱氣終於消退,房子裏也安靜了。臺階下的草叢也有了點點露水珠。

二、作者

1、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壹說名浩),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

2、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

3、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曾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壹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三、秋季

1、是“春夏秋冬”四季之壹。中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濕度等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

2、現常根據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其指標是平均氣溫低於10℃的時期為冬季,高於22℃時期為夏季,10~22℃期間為春季或秋季。

3、秋季,是熱與涼交替的季節。初秋還在暑熱時段,尚未出暑,是壹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

4、深秋後,白天艷陽高照,夜間清涼幹燥,早晚溫差較大,雨水減少,水分滋潤不足,因此,秋燥成為深秋的主要特點。

四、飲食提示

1、秋季在飲食上要多吃酸類食物,秋天氣候幹燥,溫差不定,身體的肝臟功能需要保護。在飲食上要“增酸”,以增強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侵入。

2、中醫認為,秋季是夏冬兩季的過渡時期,氣溫由熱向寒轉變,養生也應從“養陽”轉向“養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