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多出來的是《樂》。
1、《詩》即《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又因為其中的作品都可以用樂器伴奏演唱,所以《詩經》也稱為我國古代第壹部樂歌總集。
2、《書》,又稱《尚書》,這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尚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兩類,祭祀類和戰爭類。從文體形式上,也可以分兩大類,即上行的奏議和下行的詔令。《尚書》的文章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在命題謀篇上非常講究,不少篇章文采飛揚。
3、《禮》,又稱《周禮》、《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周公在洛邑制禮作樂,奠定周禮的基礎。
4、《周易》是群經之首,是壹部淵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中國哲學的源頭活水,把它看作壹本迷信書是片面的。《易》源於河圖洛書,上古有三本《易》:連山、歸藏、周易。前兩本失傳,於是易經現在等同於《周易》。
5、《樂》是隸屬周王室司樂的音樂作品,有人說《詩》和《樂》實際上是壹體的。《詩》為樂歌,“詩”記詞,“樂”記譜。《樂》集夏、商兩代音樂精華之大成,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周王室歷代樂官修訂。現《樂》已失傳,無法知道其原貌。
6、《春秋》之名,是先秦人們對史書的通稱,除周王室外,各國也都設有史官。秦焚書後,各國國史皆亡。西漢時,學者們借口耳相傳,整理成《左傳》、《公羊傳》等,漢儒以為以上各書是解釋孔子所作的《春秋》的。
擴展資料六經始見於《莊子--天運篇》。是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作品,後人稱之為“六經”。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
六藝和六經是兩個既相聯系又相區別的概念。無論從六部經典的角度還是從六種技藝的角度把六藝和六經等同起來,都是不對的。六藝是從課程的角度對詩、書、禮、樂、易、春秋的總稱,六經是從課本的角度對詩、書、禮、樂、易、春秋的總稱。
百度百科-六經
百度百科-六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