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七年級古詩《使至塞上》教學設計

七年級古詩《使至塞上》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 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3、 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詩所蘊涵的文化內涵。

 教學重點:

 熟讀,背誦,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所蘊涵的內涵,體會詩歌意境。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內容與教學進程: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

 1.簡單介紹唐詩

 五言絕句(五絕)

 絕句

 七言絕句(七絕)

 文本框: 近體詩

 五言律詩(五律)

 律詩

 七言律詩(七律)

 排律

 (以上圖表板書在黑板,並借助課件演示,約八分鐘)

 2.邊塞詩導入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壹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壹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約兩分鐘)

 二、簡介背景

 1.整體感知教師範讀,並思考以下問題:

 王維是怎樣的壹個人? (之後提問)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他的詩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為主,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出名。其中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作品,寫景的佳句廣為流傳,如《使至塞上》就極富代表性。 (約八分鐘)

 2.談談創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開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實際是被排擠出朝廷)。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壹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這首詩就是在出塞途中寫的。通過作者敘述出使邊塞的艱苦情況,抒發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壯情懷和孤寂之情。 (約七分鐘)

 三、講習課文

 1.讓壹學生朗讀,小組討論:說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由此導入講解全詩。

 (約兩分鐘)

 2.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講解:詩人以簡練的筆墨寫了此次出使的經歷。

 翻譯:我只身輕車簡從出使到邊疆,途中經過屬國居延。 (約三分鐘)

 3.?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講解:既言事,又寫景,更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 (約兩分鐘)

 提問(1):?蓬草?在古代詩文中壹般比喻什麽?

 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什麽感情?

 提供的答案:?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提問(2):說說這壹句的含義,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提供的答案: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征蓬?壹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壹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約八分鐘)

 四、總結全課

 概述本節課所上內容,強調重點。

 內容:

 1.介紹詩歌和王維

 2.介紹創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3.講了詩歌的前四句

 重點:

 1. 熟讀成誦

 2. 理解作者的情感 (板書,約三分鐘)

五、布置作業

 1.翻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2..預習課文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好在哪裏? (約兩分鐘)

 第二課時

  壹、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以提問的方式)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講了王維的《使至塞上》,現在請壹個同學來簡單介紹壹下王維。

 2.回顧上節課內容 (約五分鐘)

 二、講解課文

 1.上節課,老師讓同學們翻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現在請同學翻譯壹下。

 翻譯:像隨風飄飛的蓬草出了漢塞,像歸雁飛入了胡天。 (約兩分鐘)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讓學生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壹句。

 大漠孤煙直:在這純然壹色、荒涼無邊的沙漠上,那烽火臺燃起的壹股濃煙,既顯得孤單,又格外醒目, ?直?字,使景物壹下變得挺拔堅韌,剛直有力。 (約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