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國風·鄭風.將仲子》全文解釋及賞析

《國風·鄭風.將仲子》全文解釋及賞析

 《國風·鄭風·將仲子》是《詩經》中的壹篇。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是春秋時期流行在鄭國壹帶的華夏族民間情歌,是壹位熱戀中的少女贈給情人的壹首優美的情詩。全詩純為內心獨白式的情語構成。但由於女主人公的抒情,聯系著自家住處的裏園墻樹展開,並用了向對方呼告、勸慰的口吻,使詩境帶有了絮絮對語的獨特韻致。《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將仲子

 題解:姑娘要求情人別來她家,以免受父母兄弟及鄰居的責罵。

 原文

 將仲子兮①,無逾我裏②,無折我樹杞③。豈敢愛之④,

 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

 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⑤。豈敢愛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註釋

 ①將(qiang)請,願。仲子:詩中男子的名字。

 ②逾:越過。裏:宅院,院子。

 ③杞(qi):樹木名,即杞樹。

 ④愛:吝惜,痛惜。⑤檀:檀樹。

 譯文

 仲子哥啊求求妳,不要翻進我院裏,不要攀折杞樹枝。哪裏是我吝惜它,

 只是害怕我爹媽。仲子哥啊我想妳,爹媽知道要責罵,叫我心裏真害怕。

 仲子哥啊求求妳,不要翻進我墻裏,不要攀折桑樹枝。哪裏是我吝惜它,

 只是害怕我兄長。仲子哥啊我想妳。兄長知道要責罵,叫我心裏真害怕。

 仲子哥啊求求妳,個要翻進我園子,不要攀折檀樹枝。哪裏是我吝惜它,

 只是害怕人閑話。仲子哥啊我想妳。別人知道要閑話,叫我心裏真害怕。

 賞析

 先秦時代的男女交往,大約經歷了防範相對寬松,到逐漸森嚴的變化過程。

 《周禮·地官·媒氏》稱:“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還為男女青年的戀愛、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選擇自由。但壹過“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則要被斥為“淫奔”的。到了春秋、戰國之際,男女之防就嚴格多了。《孟子·滕文公下》說:“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連“鉆穴隙”偷看那麽壹下,都要遭人賤罵,可見社會輿論已何其嚴厲。

 《將仲子》所表現的,便正是壹位青年女子在這種輿論壓迫下的畏懼、矛盾心理。(《毛詩序》認為此詩是“刺莊公”之作,鄭樵《詩辨妄》認為此詩是“淫奔之詩”,今人多不取此二說。)且看首章,開口即是突兀而發的呼告之語:“將仲子兮,無逾我裏,無折我樹杞!”這呼告初聽令妳摸不著頭腦,細細品味又不免莞爾而笑:詩行中不分明透露著,有壹對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會?熱戀中的男子(仲子)大約有點情急,競提出了要翻墻過園前來相會的方案。這可把女子嚇壞了,須知“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是要遭父母、國人輕賤和斥罵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魯莽,可教我把臉兒往哪裏擱?”於是便有了開章那三句的突發呼告。這呼告是溫婉的,壹個“將”(願)字,正傳達著女子心間的幾多情意;但它又是堅決的,那兩個“無”(不要)字,簡直沒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妳讀得再深入些,當還能想見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變得蒼白的面容,還有“仲子”那因被拒絕而失望的神情。

 這失望無疑也為女主人公感覺到了,詩中由此跳出了壹節絕妙的內心表白:“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壹句反問問得蹊蹺,正顯出了女主人公的細心處,她唯恐“無折我樹杞”的求告,會被心上人誤會,故又趕緊聲明:“豈敢愛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樹,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雖然愛著妳,卻不能讓妳翻墻折杞前來,我實在是迫不得已啊。這番對心上人作解釋的自白,壹個“畏”字,吐露著她對父母的斥責,竟是怎樣的膽戰心驚!這樣壹來,仲子豈非完全絕望?也不。“仲可懷也”三句表明,可憐的女主人公在擔心之余,畢竟又給了心上人以溫言軟語的安慰:“我實在是天天想著妳呀,只是父母的斥罵,也實在讓我害怕呀……”話語絮絮、口角傳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脫脫畫出了熱戀中少女那既癡情、又擔憂的情態。

 第二、三兩章初看只是對首章的重復,其實卻是情意抒寫上的層層遞進。從女主人公呼告的“無逾我裏”,到“無逾我墻”、“無逾我園”,可推測她那熱戀中的“仲子”,已怎樣不顧壹切地翻墻逾園、越來越近。但男子可以魯莽行動,女子卻受不了為人輕賤的閑話。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懼也隨之擴展,由“畏我父母”至於“畏我諸兄”,最後“畏”到左鄰右舍的“人之多言”。使妳覺得,那似乎是壹張無形的大網,從家庭壹直布向社會,誰也無法掙得脫它。這就是不準青年男女戀愛、私會的禮法之網,它經了“父母”、“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圍裹,已變得多麽森嚴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語,也難怪壹次比壹次顯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實在孤立無助,難於面對這眾口囂囂的輿論壓力呵!

 全詩純為內心獨白式的情語構成。但由於女主人公的抒情,聯系著自家住處的裏園墻樹展開,並用了向對方呼告、勸慰的口吻,使詩境帶有了絮絮對語的獨特韻致。字面上只見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懼,詩行中卻歷歷可見“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試圖逾墻來會的魯莽,那被勸止引發的不快,以及唯恐驚動父母、兄弟、鄰居的猶豫,連同女主人公既愛又怕的情態,俱可於詩中得之。我國古代詩論,特別推重詩的“情中景”、“景中情”,《將仲子》所創造的,正是這種情中見景的高妙詩境。 (潘嘯龍)

 讀解

 詩中的女於對仲子充滿愛意,卻怕閑言碎語、飛短流長而不敢大膽往前走,欲愛不成,欲罷不忍,陷入兩難處境之中。這是非常現實的處境,選擇也只有妥協或者反抗,中間道路似乎少有可能。

 應當說兩難處境是我們必須經常面對的壹種生活狀備。這時,妳只能選擇是或不是,不可能作任何解釋,不可能作任何別的選擇,其實,這是非常殘酷的。殘酷的並不是是或不是這兩個對立的方面,而是妳無處可逃,迫不得已,沒有退路,或者妥協或者反抗;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妳的退路,妳的回旋余地,統統沒有。因此,別無選擇的痛苦,恐怕比其它痛苦更加深刻。它的實質是:妳清楚明白地知道現實違背自己的意願,然後被迫屈從於現實,毫無反抗和逃避的機會。

 此外,外在力量——他人的阻撓和言論——對個人意誌扼殺,也是極其可怕的。人言可畏,在於他人言論所形成的氛圍,對妳構成壹種強大的心理壓力,在於人們懂得,壹般人不會不在乎別人說什麽,不會不在乎照別人的評價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我們說人活得累,時常不是身體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包括上面所說的別無選擇和被流言蜚語所包圍。但是,在根本上,累不累的權力在我們自己,真正曠達的人,是不會屈從外在壓力。不會屈從別人的意誌的。他有自己的主見,自由的意誌,獨立的人格。如今,這已經不是天方夜譚了。

《國風·鄭風.將仲子》全文解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