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面紗》:壹個女人的自我救贖

《面紗》:壹個女人的自我救贖

文|悠揚

伊能靜雙十壹網上買900件商品,丈夫秦昊表態:這輩子都不會讓妳為錢發愁。伊能靜這任性剁手的背後是有壹個好老公,讓人艷羨的不止是丈夫的包容呵護,重要的是兩個人穩固美滿的婚姻。

婚姻是兩個人愛情的港灣。然而,婚姻壹旦被出軌,面臨的將不只是兩個人的分手那麽簡單。

英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毛姆,在他的長篇小說《面紗》中為人們講述了壹段被出軌的婚姻以及婚姻背後的人性故事。

毛姆被公認為20世紀在全世界範圍內最流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之壹,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說機智、幽默,常在譏諷中潛藏對人性的憐憫與同情。

相傳毛姆喜歡聽故事。有壹從次他到意大利旅行,房東家的女兒根據但丁《神曲·煉獄篇》中的壹首詩歌,給他講了個故事。

毛姆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改編。他將主人公換成英國人,充滿有毒氣體的城堡,換成了中國壹個霍亂橫行的南方小鎮。於是創作出《面紗》這部小說,壹個女主在婚姻中背叛與自我救贖的故事。

《面紗》女主人公凱蒂是壹位生活在名利場的富家小姐,她容貌美麗,但精神空虛;向往美好的愛情,但是只看虛榮的外在;她無力地陷入母親設置的婚姻規劃中,成為“剩女”卻被奚落譴責。

因為不甘忍受母親的奚落及外人的非議,凱蒂鬼使神差地答應了壹位木訥的細菌學家的求婚。凱蒂與細菌學家瓦爾特並不是同壹種人,他們處於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

凱蒂與瓦爾特的婚姻關系只是很僵硬的維持,他們互不融合,生活上,情感上都在秉持自己的習慣。不久,凱蒂出軌了瓦爾特官場上的朋友——虛榮瀟灑的助力布政司唐生。

瓦爾特得知凱蒂出軌後進行了極端的報復,凱蒂的愛情幻想被唐生的醜陋靈魂擊碎,她帶著壹顆冰冷的心開始了自我的救贖。

01

跳不出原生家庭的坑,人生註定越走越偏

凱蒂的不幸婚姻看似是無意選擇,其實是必然的發生。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以及自己沒有超越原生家庭的狀態註定了婚姻觀的偏離。

凱蒂的母親賈斯汀夫人是個尖酸刻薄的女人,她支配欲極強,野心勃勃卻又吝嗇小氣。

當年遇見賈斯汀時,因為當律師的父親預言他會前途無量,她才嫁給他。可是,婚後他的事業躊躇不前,受盡賈斯汀夫人的蔑視。賈斯汀夫人就像壹個背後的操盤手奮力操控著丈夫的前途和壹家人的命運。

丈夫給她帶來的窘境絲毫沒有挫敗她在交際場上的表現。她把希望寄托在兩個女兒身上。她想靠著女兒們找到如意丈夫,把壹輩子的晦氣統統打消。

她野心勃勃,想給女兒找的不是壹個好丈夫,而是壹個傑出丈夫。在她的眼中,女兒的幸福不如體面的名聲。

在心理學上,家庭關系模式中存在功能過度者和功能不足者。在家裏,賈斯汀夫人就是以“功能過度者”的角色存在,她強勢控制著其他人的生活。丈夫和女兒則以“功能不足者”的角色存在。

“功能不足者”依賴於“功能過度者”,早已成為壹種習慣。凱蒂在沒有自我覺醒之前,無法完成對原生家庭的超越,只能屈從母親的安排。

凱蒂沒有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竟然因為壹句“我愛妳”而嫁給壹個不愛的男人。她只是要逃離母親的嘲笑,別人的議論,更可悲的是她的人生就此偏離了方向。

為了報復妻子的不忠,沈默的瓦爾特開始了瘋狂的報復。凱蒂被虛偽的唐生棄之不顧,她不得不跟隨瓦爾特前往中國南方壹個霍亂橫行的小鎮——湄潭府。

在那裏,凱蒂被恐懼所包圍,死亡猶如隨時現身的幽靈。身邊的瓦爾特對她心如死灰的陪伴讓凱蒂接近崩潰的邊緣。

她知道瓦爾特看不起自己。她怨訴:“妳這樣對我有失公正。因為我愚蠢、輕佻、虛榮,妳就責備我,這對我是不公平的。我就是這樣被教養大的,我身邊所有的女孩都是如此······”

凱蒂在家庭中充當的功能不足者的角色,對命運、婚姻的選擇不在她的能力範圍之內,只會被動地接受命運為她安排的壹切,這也是導致凱蒂婚姻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只有跳出原生家庭的坑,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麽,才能不受人擺布,聽人安排。學會分辨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才能找到幸福的人生。如果凱蒂有著獨立完善的人格,她就不會輕易嫁給自己並不愛的瓦爾特,也不會輕易愛上輕浮虛偽的唐生。

02

在婚姻裏,愛與被愛應該是雙向的

為了娶到凱蒂,瓦爾特用笨拙的嘴說出:“我對妳的愛勝過了壹切。”“我知道妳的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妳。我知道妳的企圖、妳的理想,妳勢力、庸俗,然而我愛妳。我知道妳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妳。”從壹開始,瓦爾特就用卑微的愛給自己定下婚姻中的不平等角色。

凱蒂對瓦爾特只是難以理解的忍受。她覺得瓦爾特絲毫沒有魅力可言,他根本不是她喜歡的類型。個子不高,壹點也不強壯,又小又瘦。凱蒂天生活潑,壹天到晚說個不停,想笑就笑,瓦爾特呆板,沈默,對於凱蒂的閑聊話從不搭腔。她覺得他就像個悶葫蘆,有時她真想上去搖搖他的腦袋。

瓦爾特喜歡看書,但是他看的書在凱蒂看來都是索然無味。他們兩個在不同的圈子裏互相捆綁著夫妻的名義。

瓦爾特卑微的愛沒有得到凱蒂的回應。在凱蒂與唐生的偷情事件被瓦爾特知曉後,他的內心已經坍塌。他那卑微的愛也受到了侮辱,所以他決定施以報復。帶著凱蒂前往霍亂橫行的湄潭府。此後,他對凱蒂的態度不動聲色,但是凱蒂感受到了他的愛已經死去。

在疫區生活的日子裏,凱蒂看到了壹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也重新認識了瓦爾特。修道院院長和修女們對瓦爾特在工作中表現出的勇敢、認真給與極高的評價與贊揚。她開始真正看清瓦爾特是壹個值得去愛的人,也開始審視自己內心的空虛與孤獨。

他們之間的愛不對等,當初瓦爾特愛她,得到的卻是來自她的鄙視,即便如此,他依然毫無怨言、壹如既往地愛著她。直到她的被判徹底傷了那顆愛她的心,幡然悔悟也已經挽不回瓦爾特最初的心了。在瓦爾特的內心,他對凱蒂的愛就像破碎的鏡子,已經恢復不了原狀了。當初壹廂情願的愛現在已經“覆水難收”。

愛情最好的樣子,壹起面對生活,妳眼裏看到他,他眼裏全是妳。學會彼此欣賞,彼此愛慕,才能讓婚姻成為最幸福的模樣。

楊絳和錢鐘書的婚姻愛情讓多少人羨慕。他們常常贊美對方,不吝嗇向對方說最美的情話。錢鐘書曾用壹句話,概括他與楊絳的愛情:“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婚姻裏的愛情也應該是雙向的,平等的,誰也不依附於誰,彼此愛慕,彼此付出。這樣的愛情和婚姻才可以長久保鮮。

03

直面內心,才能找回自我

瓦爾特得知凱蒂懷孕之後不幸染上霍亂死去,其實是他那顆不能再承受任何打擊的心徹底絕望了。帶著懊悔與不甘說了句:“死的確實狗”便離開人世。

凱蒂明知編個謊話,告訴瓦爾特孩子是他們的就有可能挽救兩個人的命運甚至婚姻。但是此時的凱蒂在這個生死場裏,看過了生的無力,也見過了活的勇敢。她開始尋求壹種內心的安寧。

根據弗洛伊德人格分析理論,人的內心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本我”是人生來就存在的壹種人格,只有最本能的需求。它遵循快樂原則,極力實現所有欲望、意願和需求的滿足。以前,凱蒂出軌唐生就是放縱“本我”,迷失“自我”。

在湄潭府凱蒂目睹了成千上萬人的悲慘死去,在生死線上人們的生命如同糞土。有些人卻在散發著光輝,比如她的丈夫瓦爾特,比如修道院長和修女們為信念而堅守,為救護生命而無畏的付出。此時,凱蒂的“超我”喚醒了她的自我理想和良知。她隱約感受到壹種神秘的力量,以及奮力去尋找那股力量。

當“本我”和“超我”之間達到平衡狀態,就形成了新的“自我”。

凱蒂在丈夫下葬後獨自回到了香港,她感到壹種前所未有的自由,對未來的壹種全新的向往。

但是,偽善的唐生又來騷擾凱蒂,並再壹次俘獲了凱蒂。但是,事後凱蒂深感羞愧,她已經不能再容忍放縱本我的自己。所以,她決絕地離開,回到家鄉。

母親已經去世,父親也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脫。凱蒂希望她能生下壹個女兒,獨自撫養她長大,並讓她成為壹個不依附於任何男人的獨立女孩。他們將開啟嶄新的生活。此時的凱蒂已經蛻變為壹個獨立面對生活的人,她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也找到了當好壹個媽媽,當好壹個女兒的信心。

在《面紗》這不小說裏,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弱點,也發現了人性的光輝。生活的面紗之下,暴露的是人性的醜惡,但是,最終能夠散發生命價值的還是那永不缺少的人性光輝。

學會去愛,首先要有愛自己的能力,直面內心,充實自我。其次,要有能力去愛別人,對原生家庭的愛,對婚姻的責任與愛。

羅蘭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壹切變成黑夜。”

學會愛,擁有愛,才可以照亮自己,照亮生活,溫暖他人。

作者介紹:悠揚,用閱讀豐盈內心,用文字編織生活的寶媽壹枚。讀書,寫作,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