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寺距市區約5裏,但在市裏卻壹點也看不到它的蹤跡。古代先民這種擇地、造型,大有“深山藏古寺”之趣。如沒有本地人當向導,誰也不會知道離市內不遠,還會有這別具風格的古寺呢。
站在南郭寺門臺上,可以鳥瞰市內全景,諸類壯觀,盡收眼底。
南郭寺建於唐朝以前,興盛於唐代,後經歷代修葺,與北山“玉泉觀”隔城相對,壹南壹北,被人們稱為秦地林泉二景。南郭寺整個建築依山傍水,寺前廟後柏槐圍繞,泉清水潔,山鳥和鳴。
南郭寺有三景,即“壹柏壹石壹眼井”。
南郭寺建築大都殘損,但古寺的造型,古殿幽道仍依稀可見。千年古柏蒼勁挺拔,巍然不動。有趣的是壹棵古柏分成三枝,中間又長出壹棵叫不出樹名的大樹。傳說唐太宗貞觀年間,大將秦瓊和敬德同到南郭寺觀遊,將坐騎黃驃馬和花豹馬同拴在這棵柏樹上。主人遊寺忘了照顧坐騎,兩馬互踢,塵土飛揚,等二人聞聲趕到時,樹已被拉為南北兩半,後來這樹便長成今天這模樣。美妙的傳說流傳至今,但柏樹中間生出的樹,到如今卻沒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有人因它結黑子,就說它是黑蛋樹;有人因它葉子像茶,又說它是茶樹;又有人說它是椿樹,並譽它為“古柏懷春(椿)”。
寺內殘留幾塊石碑,文字大都剝落,唯有壹根6尺長的六棱石柱,迄今保存完好,上面刻有佛家經文,清晰可見,被稱為寺內壹景。
更為引人入勝者,要算寺內的“八卦泉”了。井內水源充沛,今日復修寺閣所用之水,系抽井水為之。泉水碧綠,甘冽醇甜,是飲用、生產飲料和釀酒的天然水。平日水位離井口僅盈尺,每當大雨滂沱,積水成災時,水位則急速下降,須用三尺繩索系桶取水;而在烈日炎炎,地裂河枯之際,泉水反而上升,俯身掬手可飲。古今遊客,無不稱奇。相傳,河水來自天河註水,故有“天水”之名。杜甫贊美天水甘泉道:“取供十方僧,香美勝牛乳。”
詩人客居秦州(今天水)時,曾住南郭寺,飲的就是這口井裏的水,並寫下了著名的《秦州雜詩二十首》,至今於世流傳。詩人離開我們已千余年了,他飲過的井水猶存,使人不由地產生懷古之情,遊人爭相品嘗杜甫當年飲過的井水,以誌懷念。
秦州人為了紀念“詩聖”杜甫,在寺內井旁修壹菩薩庵,井上建壹六角亭,井口用漢白玉砌成六角形,呈八卦狀,當地人俗稱“八卦泉”,同時在寺內塑了杜甫的像,來紀念這位千古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