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錢塘春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壹首著名的描寫西湖的七律詩。
原文:
錢塘湖春遊
唐朝:白居易
從鼓山寺北側到嘉亭西側,湖水剛剛與堤岸持平,雲層較低,湖面上的波浪連成壹片。
幾只早起的黃鸝競相飛到陽光溫暖的樹上,它們的新燕子在巢裏帶著泥。
五顏六色的春花會漸漸迷住人們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只能勉強遮住馬蹄。
我最愛西湖東岸的美,我看不夠,尤其是綠楊下的白沙堤。
翻譯:
從鼓山寺北到嘉亭西,湖面上的泉水剛好與大堤平齊,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
幾只早起的黃鸝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新來的燕子忙著築巢捧泥。
花兒漸開,讓人眼花繚亂,淺淺的草剛好能蓋住馬蹄。
喜歡的湖東邊的美景,我是百看不厭的,楊柳在成排的樹蔭下跨過壹條白沙堤。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時期)七月,白居易任杭刺史,鮑莉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時期)三月,任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春遊》寫於長慶三、四年(公元823、824年)春。
贊賞: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描寫湖上春色的,範圍很廣,它源於“孤山”壹句;後四句是獻給“湖東”的風景,歸結為“白沙堤”。先指出環境,再寫風景。
先寫風景,再點環境。這首詩以“孤山寺”為開頭,以“白沙堤”為結尾,由點到面,再由面到點,中間沒有任何轉化的痕跡。
結構很奇妙,正如薛雪所指出的:樂天的詩是“結構有序的”(《壹瓢詩》)。這種“構圖”上的“變化”往往體現在渾渾的筆法上;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看出它的“順序”。
“亂花”與“淺草”的對聯雖然描寫的是壹般的春景,但與“白沙堤”關系密切:春天的西湖,綠油油的,是地毯般的嫩草;然而,這個平坦細長的白沙堤卻是遊客最多的地方。
到了唐代,西湖上騎馬的習俗極為興盛,連歌妓、少女也愛騎馬。這首詩用“沒有馬蹄”來形容這片嫩綠的草地,這是眼前現成的風景。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子”等詞的運用,貫穿全詩,將初春的西湖勝景,化為輕連的錢塘蘇小小。
然而,這股蓬勃的春天正在迅速發展。從“花兒越來越迷人”的鏈接中透露出另壹個消息:這裏很快就會開滿五顏六色的鮮花,石很快就會出現在湖面的鏡臺上。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語氣生動自然,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總的來說,詩人描寫湖上春意盎然,善於描寫沿途風景。
選取了典型性與分類排列相結合的方式:把春天最美的四種景色寫在中間:鶯、燕、花、草,動植物的組合別具壹格。他還善於抓住景物的特點,用最富表現力的文字來描繪和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