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宮澤賢治的粉絲,十年前第壹次讀到《不畏風雨》的日本版,便壹見傾心,恨不得把它刻在我的桌子角上。但是賢治的書中文版真是太少,近幾年新出版除了這本《不畏風雨》只有2013年的童話集《銀河鐵道之夜》。除此之外都是90年代及90年代之前出版的或中日雙語童話集,大多是作為兒童讀物或作為學習日語的素材。
國內讀者對宮澤賢治不太熟悉,甚至聽說過他名字的都不多。宮澤賢治在日本被稱為家喻戶曉是當之無愧的,不僅《不畏風雨》被收錄在課本中,而其童話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都廣受喜愛。
毫不誇張地說,日本近現代很多藝術家都是讀著宮澤賢治的童話長大的。 比如 宮崎駿 對賢治很是推崇,吉蔔力工作室曾做過壹部《大提琴手高修》紀念賢治,宮崎駿在《千與千尋》中參考了賢治在《銀河鐵道之夜》中描繪的場景。近現代童話作家 安房直子 也非常推崇賢治的童話並受其影響。
日本國民到底有多喜歡賢治?2016年是宮澤賢治誕辰120周年,日本專門成立了宮澤賢治誕辰120周年紀念事務執行委員會,在以宮澤賢治家鄉花卷市為首的全國範圍內具備了大量紀念賢治的文化活動。其中包括第4屆國際研究大會、賢治祭、宮澤賢治的童話村燈光展等。宮澤賢治120周年紀念期間,位於宮澤家鄉巖手縣花卷市的宮澤賢治紀念館還具備了三個特別展,其中壹個就是“不畏風雨日記”實物展。在宮澤賢治120周年的官方網站上,還看到2017年2月4日將於花卷市舉辦《不畏風雨》全國朗誦大會。
宮澤賢治壹生只活了37歲,留存的作品並不多,其代表作《不畏風雨》只有短短31行。其人與其作品為何如此受到日本國民追捧,並被眾多學者研究?
當我們以這首《不畏風雨》做引子,了解賢治壹生的追求和精神後,便不會對日本的“賢治熱”覺得意外。
宮澤賢治生於1896年,是家中長子。父親是當地凈土宗佛教團體的召集人,家中經營有舊衣店生意。賢治小學時成績優秀,全部科目為甲等,並熱衷礦物采集、標本制作。升入中學時,祖父以商人之子要繼承家業為由,不主張他繼續求學,在父親的勸說下賢治才得以升學。但是,對家中生意的厭惡和對未來的悲觀使他的成績壹落千丈。
《不畏風雨》中壹句“有壹個結實的身體”,表達了賢治對身體健康的追求。遺憾的是,實際上賢治壹生身體並不好。6歲時因為痢疾兩次住院,父親為了照顧他也感染了腸炎,從此壹生腸胃不好。18歲時,住院接受鼻炎手術,手術後高燒不退,疑似發疹傷寒,5月再次入院。這次照料他的父親,再次被感染住院。為了父親兩次照顧自己都導致病倒壹事,賢治感到十分自責。 1918年6月檢查出肋膜炎。1919年檢查出肺炎。1928年積勞成疾、臥床不起,1933年因急性肺炎病故。川端康成因為壹生參加葬禮多,被稱為“參加葬禮的名人”。 我覺得賢治簡直可以被稱為“病床上的名人”了。
在壹個人身上,病痛和清貧往往是孿生兄弟。藝術和理想的背後,都需要經濟供養的,賢治的追求讓我聯想到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的幾個代表人物又恰恰是小資產階級家庭出身。與小官吏家庭的夏目漱石、沒落貴族的三島由紀夫、地主土豪之家的太宰治比起來,賢治的巖手縣鄉村的小商戶家庭就顯得頗為寒酸了。而且他從25歲開始先後兩次離家出走,渴望經濟獨立。第壹次不到壹年因妹妹病重返家,26歲時開始做農業學校的老師。這份工作的工資80日元,用來購買唱片、書籍、食物。四年後的30歲他再次辭職離家,搬到下根子櫻獨居自炊。此後,他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對農業的改良和對當地農民農業技術的指導,還曾在綿延難愈的肺病略好期間到碎石場做過技師,始終辛勞潦倒。
賢治的壹生經歷與同樣只活了37歲的梵高有許多相似之處,受宗教影響大、關心勞動人民、在世時得不到認可。 賢治曾把童話投稿到東京的雜誌,甚至二流雜誌,卻只有零星幾篇得以刊發,其他大多無人問津或者要自掏腰包出版。其生前唯壹公開發行的童話集《要求繁多的餐館》出版時,盛岡高等農林學校的學弟近森善壹和及川四郎跑前跑後,為其自籌出版費用沒有壹句怨言。印刷出的1000本作品卻完全賣不動,宮澤賢治向父親借了300日元買了200本。第二年,鈴木三重吉(夏目漱石的弟子)在其擔任主編的《赤鳥》雜誌上為這本童話集免費刊登了壹則整版廣告。賢治將書稿投給《赤鳥》時,鈴木三重吉曾拒絕他,後來卻出人意料的拿出壹版為其做廣告,很難說鈴木的舉動是出於對這位後輩作家的認可,還是包含同情的色彩。
就是在這樣貧病交加的短暫壹生中,賢治身體躬行地實踐著自己的理想——“在全世界沒有獲得幸福之前 ,是不能有個人幸福的 ”, “尋求世界的真正幸福即是我的求道之路 ”。
賢治壹生的三分之壹時間與農業有關,尤其是30歲之後至生命結束,壹直致力於改善農業、幫助農民,即使在病榻上也沒有放棄。《不畏風雨》中“東邊有孩子生病,就去看護照顧。西邊有母親勞累,就去幫她扛起稻束。南邊有人垂危,就去告訴他莫要怕。北邊有爭吵或沖突,就去說這很無聊請停止。” 沒有壹句誑言,乃是他真實生活的寫照。
賢治家鄉花卷所屬的巖手縣是個多災多難的地區,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就是重災區。在賢治出生前後,巖手縣曾發生兩次大的自然災害,三陸地震海嘯和陸羽地震。其弟弟清六曾說過這樣壹段話,“這正暗示了哥哥賢治壹生充滿苦難的的道路:為風雨天氣操心,祈禱壹切生物的幸福,不斷燃燒善意的壹生。”
很多日本國民認為賢治的早亡是因為奉獻與操勞,是“聖賢”、“菩薩”,其形象在去世後被神格化了。 我在日本的論壇上就看到有網友留言寫到“賢治出生前是菩薩,死後亦是菩薩”。
尤其是關於其資料較少的青少年時代,更是有很多神化的軼事流傳。隨手摘錄幾則:
小學時代,壹個穿紅色襯衫的同年級學生被戲弄。宮澤賢治闖入人群說,我也穿紅色衣服,妳們來欺負我吧;玩翁仔標(壹種紙牌遊戲)時,壹個同伴因為追翁仔標被馬車撞倒出血了,賢治幫他用嘴吸出血的手;壹個學生因為惡作劇被罰端著茶碗在走廊裏罰站。路過走廊的賢治說,“太過分了,很累吧”,說著替他把那碗水喝幹了。
還有壹則是賢治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四個小學生被豐澤川的水流抽走,其中兩人被淹死。當時河邊燈火通明,在橋上註視的人圍得水泄不通。賢治聽說有同年級的學生被沖走了也趕到現場。讀過《銀河鐵道之夜》的壹定對這個場景不陌生。
菩薩轉世的說法當然不足為信,不過 賢治確實受《法華經》影響頗深,其世界觀有很強的佛教傾向。 不僅對人類飽含善意,賢治信奉大自然中壹切生靈平等。盧梭三十歲時走進瓦爾登湖,宮澤賢治也正是三十歲時辭掉老師的工作,到鄉村獨居。
健康的條件和長期食素對他的肉體不能不說是壹種危害,卻給予了他的精神庇護和滋養。其許多作品中的主人公都不是人類,而是貓、夜鷹等大自然的動植物,甚至“雪童子”這種擬人化的自然氣象。在童話集《要求繁多的餐館》序言中,賢治寫到:“我們即使沒有足夠的冰糖 , 卻能夠喝到純凈透明的清風和早晨桃色的美麗陽光 。我在田野和森林中 , 經常看見破舊不堪的衣服變成最美麗的綾羅和鑲嵌著寶石的衣服 。” 賢治在艱苦田野生活中的自得其樂可見壹斑。
至於賢治為什麽不寫小說只寫童話,梅原猛的評價是 : “賢治並非寫不了小說才來寫詩和童話的 。 他寫詩和童話是出自自己世界觀的必然。對他來說, 顯然動物、植物、山川都和人類同樣具有永恒的生命 。揭示這些生命的真相 、便沒有必要采取僅只描寫人類世界的小說這壹形式 ... ...在童話中 , 動物與人類具有對等的意義 。 這裏描寫的是動物與人類所擁有的***同的生命的命運 。 賢治並不想以童話來諷刺人類世界 , 改良人類世界 , 而是以童話揭示人類應該怎樣與動物等天地自然的生命立於親愛的關系上。 ”
其實比起神化的宮澤賢治,我同樣喜歡作為壹個人活過的宮澤賢治。神性與人性***同存在於壹個人身上,這樣的人不僅可敬,而且可親。
宮澤賢治奉行獨身主義,他勸告友人藤原嘉藤治“縱欲是壹種自殺,那樣的人可沒法好好工作。”曾有人在某天清晨撞見他,原來為了克服欲望,他在巖手縣外山牧場徹夜散步。在做農校教員時代,賢治也被安排了相親,父母催促他結婚,對此賢治拒不接受。
有人說宮澤賢治終生是處男,但也有他曾光顧花街柳巷的傳聞,真相不得而知。不過晚期被其好友森荘已池(後來著有許多關於賢治及其作品的文章)問到禁欲壹事,賢治的回答是“全都白費了”“也想像寫自然壹樣寫色情”。由此可見,這位作家也並非不近人情。
18歲那次住院期間,賢治曾與壹位護士相愛,出院後向父母提出結婚的請求,被父母以“太年輕”為由拒絕。這個“戀人”只是壹段青春的軼事,而另壹位“戀人”對其作品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在盛岡高等農林學校的時候,賢治與學弟保阪嘉內關系甚為親密,彼此以“戀人”相稱,互相所寫書信也情感熾烈、宛如戀人壹般。保阪嘉內對賢治的影響很大。讀書期間,賢治和保阪嘉內曾壹起登山旅行,當時賢治寫下了《月夜下的電線桿》等短詩。有研究者認為《銀河鐵道之夜》的壹些素材來自賢治和保阪嘉內登山並徹夜長談的經歷,如果說《銀河鐵道之夜》中登場人物喬班尼是賢治自己的話,柯貝內拉就是保阪嘉內。
此外,要理解賢治作品的現實原型,還有壹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賢治的妹妹敏子。25歲時,離家出走的賢治就是因為敏子患病的消息,才返回家鄉,並找了壹份教師工作的。第二年敏子去世了,葬禮上賢治壹邊用火箸梳理骸骨上散亂的頭發,壹邊痛苦地呼喚著“敏子、敏子”。此後,他還寫下很多悼念敏子的詩篇。
在日本作家中,宮澤賢治很異類,或者說他很不像作家。與他同屬於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正時代的其他作家,大多在東京受過良好而正統的教育,而且多是外文專業畢業。比如1892年出生的芥川龍之介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1909年出生的太宰治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文專業的。
拿宮澤賢治和這些正統文學大家對比不適當也不公平。就連其他略晚於賢治時代的童話家也都有不錯的教育背景。小川未明是東京專門學校(早稲田大學前身)英文專業畢業,畢業後在早稲田文學社工作。新美南吉畢業於東京外國語學校英語部。值得壹提的是,人們也常把新美南吉常和宮澤賢治對比提及,因為二者都是地方教師、早亡、童話家,有“北賢治、南南吉”的說法。
由於成長背景的不同,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大多可以看到受到西方作家的影響。而 對賢治影響比較大的是安徒生和寫《愛麗絲漫遊奇境》的卡洛兒 。可以說,賢治的文學創作是將自然、鄉土、佛教的***同影響和滋養下,自發的、渾然天成的。可見,賢治生前得不到認可倒也並非偶然,或許在當時的主流文學視角看來,賢治只是個搞農業卻寫童話的鄉野村夫、傻瓜。
就是這個身處遠離東京的窮鄉僻壤、從未受過正式文學和外文教育、只活了37歲的青年,卻寫下來流傳百年的童話和詩歌。那理想主義與自我犧牲的短暫生命、孩童夢境壹般奇幻純粹的想象力,讓人不得不欣賞和驚嘆。所以, 如果妳知道梵高和安徒生,就不能不知道他——“不畏風雨”的宮澤賢治。
(本文很多內容翻譯自日本wiki,如有錯誤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