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松為黃山“四絕”之首,無峰無石,無石不松。七十二峰,松樹星羅棋布,猶如神奇的畫筆,給五百裏黃山塗上了生命的色彩。於是乎,風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雲湧了,雨多了,春響了...連山石都有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於松。”
生長在海拔800米的黃山之巔的黃山松,在植物學上是壹個獨立的品種。它植根於險峻的巖石和懸崖,屹立在懸崖和峽谷上。巨松幾尺高,小松不盈尺。它生於碎石之中,蒼勁挺拔,體態驚人,令人驚嘆。
黃山松挺拔挺拔,像壹個巨人;或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者根部打結,如淩波、黑龍;或雄赳赳氣昂昂如虎歸山——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讓人倍感親切;琴松、蓮、海松,使人浮想聯翩...
黃山松的特點是針葉短而密,樹冠扁平,引人入勝。
更不用說即將展翅飛翔的鳳凰松,躍進的獨角松;不要說那輕聲哼唱的豎琴松,也不要說那流連忘返地愛著珍妮的連·宋麗。光是漫山遍野的普通無名松樹,就足以把黃山裝點得精彩絕倫。
玉屏峰上的迎客松是千千萬千黃山松中的瑰寶。她優雅端莊,舉止迷人。迎客松是黃山的代表和象征,也是黃山人的化身和驕傲。她不僅被黃山人人視為珍寶,而且被中國人視為珍寶。於是她的美麗形象走進了各族人民的心中,走進了人民大會堂,而現在,隨著改革開放,不愧為黃山旅遊中真正的黃山人才。發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然而,迎客松畢竟是活了壹千多年的古松。黃山人非常重視對迎客松的保護。從1983開始,黃山園林局為迎客松配備了專職特護,對她進行了全天候的科學保護。十多年來,迎客松沒有出過任何事故。
熱情穩重、好客而不卑不亢、親切矜持、待客而不虛的黃山松,不僅描繪了黃山人的性格,也體現了中國人的優雅!
迎客松
迎客松直立在玉屏峰東側的文殊洞上,它破石而活,活了800多年。宋明最早出現在民國時期的《黃山指南》中。樹高約10米,DBH 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的中間部分伸出7.6米長,有兩個側枝,就像壹個好客的主人,揮舞著雙臂,熱烈歡迎國內外的客人參觀黃山。這種松樹被稱為黃山松的代表。體態矯健,綠葉如蓋,剛毅挺拔,儒雅可愛。有詩贊曰:“宋祁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垂臂迎四海客,抱四海壽。”這裏的遊客,看到這棵松樹,頓時越來越感興趣,紛紛拍下風景留作紀念,實屬幸運。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按其形象制作的。迎客松聞名中外,成為中華民族好客的象征。作為國寶,迎客松當之無愧。
送客
福建松在玉屏峰路邊。此松綠色,有壹枝橫伸,狀如弓見福建,故名“福建松”。有詩贊曰:“巖前美影自側伸,青面春色。黃海醫生真的很好客,每天都揮手招呼遊客。”
陪客松
陪客散於玉屏峰前的文殊臺上。四棵古松婀娜多姿,姿態優美,仿佛長年陪伴遊客觀風景、睡午覺,故名“陪客”。有詩贊曰:“玉屏樓客滿,美人主年年忙。不言不語,各司其職,無雨而笑。”旁邊的石頭上有題詞“果然”。
潘克松
從天都新路《天地壹線》回過頭來看,就能看出這種松散。它伸展著巨大的雙臂,像玉屏峰前的迎客松。它似乎在期待遊客登船,因此得名“潘珂松”。但長期隱居深山,寂寞千年,天都新路開通後才顯出它的風采。今日有詩贊曰:“古松劫掠守深山,今路已初興。我希望早晨有客人,我願意把綠色獻給世界。”
王
王可松在玉屏峰到蓮花溝的路上。松樹樹幹粗短,樹皮黝黑,樹冠濃密傾斜,姿態蒼勁優美。因為它站在高高的懸崖上,看起來像是要登高遠眺遊客,所以得名“王珂松”。有壹首詩《遇見王歡·宋克》中寫道:“千年屹立的巨石和微笑的臉龐堆積而成。待客之道,壹見深,兩地分居。好不容易留下來,歡天喜地的走了,什麽時候回來?我要帶著眼淚,期待回來。”
蒲團松
黃山枝在清康熙八年被列為九大名松之五。從玉屏樓到蓮花渠,鷹石下。樹高3m,側枝2m處密集分布。它向四周彎曲,然後水平伸展,向北傾斜。頂端針葉叢生,冠部平鋪,形似蒲團,供僧道信眾用,故名。冠徑10米,投影面78平方米。阿清詩人丁庭堅說:“松三尺曲如板,鐵莖半畝寬。疑是丘福錢坐,至今留了壹個蒲團。”詩中聯系浮山傳說描寫蒲團松的形狀,使蒲團松更加神奇有力。今亦有詩曰:“松冠平扁如棉,形半畝圓如蒲團。金碧輝煌的建築千萬座,怎麽睡得安穩?”
譚海松
海松在天都峰之巔。過了立交橋,可以看到壹個古松掛在險峻的懸崖上,就是海松。它有壹根很長的樹枝,壹直伸到海的前面,就像壹條黑龍在探索海中的東西。因此得名。相傳有壹位仙女應邀到天都赴宴,走到橋上,只見雲海翻騰,高聳入雲,風雲突變。他喝醉了,完全忘記了要去參加聚會。另壹位神仙東方朔拍著他的肩膀笑著說:“壹個老人仍然像壹棵老松樹。他不嘗他的酒,獨飲海風。醉千年,其樂無窮。”仙人壹聽,覺得這話挺有道理,心想,這地方比仙宮還漂亮。為什麽不在這裏壹醉方休壹千年?於是他把自己變成了壹棵旺盛的松樹,喝著夜晚大海的薄霧。這是海松。因其造型奇特,在舊誌中被列入黃山“十大名松”。有詩說:“天陡地松,古幹欲離。我要和龍王爭海,我要橫著跳舞。”
倒掛
倒掛在蓮峰路,是舊誌所列的九大名松之壹。怪松垂如蒼蠍,根生氣。這棵松樹死了。現在在去玉屏樓路上“壹線天”左側的峰墻下。還有倒掛的松樹,根在地上,盤生在石縫裏。樹幹長約1米,向上彎曲延伸枝葉,如蛟龍戲水。倒掛在空中,獨壹無二,獨壹無二。
王
王全松出生在潘可松附近的壹個懸崖上。古松巨大,斜長,樹冠延伸至湯泉,仿佛親臨湯泉勝利之地,故名“王泉松”。有詩說:“大夫看高峰溫泉,幾經滄桑變。萬物蒙眼,老松伴煙。”
附著松
貼墻松動在天都新路的“試驗石”下。古松挺拔,緊貼巖壁,故名“貼墻”。它的枝條是傾斜的,向壹邊延伸,形狀奇特。有詩贊道:“貼墻生堅足,人間隔幾重煙。”天崩地裂,身體依然健康,哪怕忽冷忽熱。"
有兩種菌株。壹個位於黃山白雲新路,天海到步仙橋的懸崖上,海拔1450米。紮根在巖石縫隙中,樹幹緊貼巖壁,樹枝向兩邊伸展,形成壹幅奇妙的鐵畫。該樹樹齡200年,樹高7.5米,樹幹周長0.65米,冠幅4米。另壹個廠位於黃山天都新路“考膽結石”下,海拔1700米。挺拔,樹幹緊貼巖壁,樹枝向前傾斜,造型奇特。該樹樹齡400年,樹高11m,樹幹周長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