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王維《山中送別》
原詩:
在山裏告別
唐朝:王維
在深山送走朋友,夕陽西下柴門半隱。
明年春草長綠,朋友,妳還會回來嗎?
解釋:
送別山中友人,夕陽半掩柴門。
春草明年會生出新綠,朋友,妳能還給我嗎?
面具:關閉。柴飛:柴門。王孫:壹個貴族的後代,這裏指的是把他送走的朋友。
擴展數據
這首《山中送別》並沒有寫離亭送別的場景,而是別出心裁,選擇了與壹般送別詩完全不同的點。
詩的第壹句“朋友,我已目送妳下山”,開頭就告訴讀者告別,用壹個看似不動情的“巴”字,把告別的情景和感受壹筆帶過。在這裏,從送別到送走,我們跳過了壹段時間。
而第二句“直到現在天黑我還關著我的茅草門”是在白天送走行人的時候寫的,用了更長的時間。當詩人把自己的生活和詩聯系在壹起的時候,他把這段時間送別他的人的感情和思想都切掉了,當作壹片黑暗的田野。
這首詩的第三和第四句“草在春天又變綠了,但是我的朋友王子啊,妳呢?”出自《楚辭·招隱士》中“王孫遊子不歸,春草長花”這句話。但傅感嘆遊子已去多時,這兩句詩怕是到了與行人分手的那壹天就再也回不來了。
“歸”作為壹個問題,本該在離別之時向行人提出,但在這裏卻在行人已去、黃昏關門之際飄向人心,成了壹個無人問津的懸念。
這樣寫的就不是像往常壹樣的告別辭,而是“送別”後的由衷流露,可見詩中的人直到黃昏還籠罩在思念之中。雖然剛分手,但是很期待自己早點回來,但是又怕自己很久都回不來了。
這首送別詩,不是告別亭臺,而是更進壹步,寫出了離別後重逢的希望。這是超越壹般送別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