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八景-那些是什麽?
涪陵天柱山,第壹景天柱派慶舊址,位於沈陽涪陵。涪陵,即東陵、沈陽、努爾哈赤陵。天柱山俗稱石嘴山,元明時期稱為東牟山。為了修建努爾哈赤陵墓,改名為天柱山。天竺在古代神話中的確是壹根頂天立地的柱子。可見清朝的統治者以這樣的方式給涪陵所在的山命名,是希望壹代開國皇帝在清朝的疆域內充當擎天柱,讓山川永世長存。涪陵天柱山,松林蔥郁,群峰秀麗,四周壹望無際的綠色,遊人漫步其中。“天竺排青”已成為盛京八景之壹。第二景惠山,細雪舊址,位於沈陽市東陵區。惠山,位於秀湖南岸,是景區第壹山。惠山主峰海拔265米。山中林木挺拔,山頂巖石裸露,崎嶇不平。“惠山清雪”曾被譽為盛京八景之壹。每當冬天雪晴,雪壓蒼松,宛如白玉鑲綠,雪白的山峰在藍天的映襯下,景色十分迷人。惠山,山高氣冷,冬天白雪耀眼,幾十裏外都能看到。清代詩人苗潤龍將其命名為“惠山青雪”。還有壹種說法是輝山山頂有白色的巖石裸露在外,巖石在陽光的照射下像白雪壹樣耀眼。所以有人把“雪清”歸功於山頂的巖石。由此,“惠山清雪”成為冬夏壹年四季都能看到的美麗景觀。第三個場景是在渾河岸邊,位於沈陽南部。渾河,又名“神水”,孕育並見證了“神水文明”。渾河曾經是壹條水產眾多,水質清澈的河流,也是古代最繁忙的河流之壹。夏季的貨運商船和冬季的載重雪橇將渾河引向四面八方。在遙遠的歲月裏,走在渾河兩岸,妳可以感受到它奔騰如雷的磅礴氣勢,也可以欣賞到它“鳥飛林過古船”的靜謐黃昏。“夜渡渾河”已成為盛京八景之壹。第四景塔灣趙茜舊址,壹塵不染,幹凈的佛塔,位於沈陽市皇姑區塔灣。清朝初期,這裏依山傍水。壹座古塔高高聳立。每當夕陽西下,塔影倒映在水波中,水波蕩漾,倒影波光粼粼。真是詩情畫意的風景。“塔灣落日”是盛京八景之壹,經常被詩人傳唱。今天,沒有清澈的水,夕陽的美無法再現。萬柳塘,流塘避暑山莊舊址,位於沈陽市東南部,總面積31萬平方米。壹百年前,這裏因柳樹的種類和數量而得名。萬柳塘因有“柳塘避暑山莊”之譽,在清代被列為盛京八景之壹。清代詩人張香河曾以“蔭道通城”的詩句贊美萬柳塘的美景。花婆觀蓮舊址柳條湖,位於沈陽北部,現在九壹八紀念館附近。清朝時,這裏有壹個很大的天然水池,裏面生長著荷花。每到季節,荷花盛開,香氣四溢,四周是花的仙境。盛京八景增加壹個景點“花園荷景”。後來城市進步了,空間擴大了,古代的美在現代文明中消失了,沒有了蹤跡。場景7史聖寺,黃寺鐘鳴舊址,位於沈陽市和平區黃寺街。史聖寺,沈陽人習慣稱之為“黃寺”。上世紀初,當我們走進史聖寺的大門時,右邊的鐘樓上掛著壹口重達1000公斤的鑄鐵鐘。寺裏的喇嘛每天準時敲鐘,鐘聲渾厚悠揚,全城可聞。伴隨著鐘聲,人們早上迎接日出,晚上送夕陽,有壹種自我滿足感。這是盛京過去著名的八景之壹,“黃廟敲鐘”。萬泉河,萬泉垂釣舊址,位於沈陽市大東區小河沿,素有萬泉公園之稱。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壹個叫沈的先生在這裏鋪了河,種了花木,建了水亭、茶亭、酒樓、市場,大致有壹個公園大小。次年轉入天水市,增加了金橋、古爾波亭、遊船。不久,公園又依次移交給趙和東北三省官行管理,公園道路不斷擴建,點綴山石,種植花草,成為眾多遊客的遊覽之地。盛夏,這裏楊柳搖曳,荷波蕩漾,“萬泉垂釣”成為盛京八景之壹。後來這裏建起了方亭、大棚,養了少量的駱駝、狼、熊、獾、狐貍等動物,就是沈陽的老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