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的詩是: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慧能的詩是: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
兩首詩的區別?
神秀的“時時勤拂拭”,體現的是過程,是漸悟,是指僧人在修行過程中不斷地掃除阻攔成佛的業障,斬斷羈絆的過程。這壹個過程是必然的,是誰都需要經過的。也正是這種想法局限了神秀的認知,他認為只有通過苦修,才能大徹大悟——這是歷來佛教修行的法門,但並非禪宗的要義。
慧能的“本來無壹物”,體現的是頓悟,說的是結果,這就需要比較高的悟性和前期的修煉。最後壹剎那完成蛻變,有毛毛蟲變成了蝴蝶。六祖把最後的結果告訴了大家。展現在眾人面前的就是蝴蝶,讓大家壹下就看得很真切。這就是頓悟。
禪宗法門,“頓悟”是最高級別的領悟,有悟性的修行者遠比沒有悟性、苦修的修行者要高級。雖然實際上頓悟者都是在漸悟的道路上不斷積累,才能達成瞬間“靈臺清明,大徹大悟”,但是佛教、禪宗為了吸引更多的信眾,多對“立地成佛”的頓悟進行宣傳,而對苦修的漸悟避而不談。
久而久之,毫無根基的頓悟就占了上風,“本來無壹物”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唯心主義說法,就借助修行者的懶惰、不學習佛理,卻想成為有神通的頓悟者的心態,顯得比神秀的“時時勤拂拭”要高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