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是教師們進行授課的必要準備,以中班教學內容《蟲蟲飛》為例的教案以及教學 反思 參考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班《蟲蟲飛》的教案設計與反思,希望對妳們有幫助。
《蟲蟲飛》教案設計篇壹
活動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2.註意傾聽、大膽表現,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背景圖,指偶。
2.幼兒用書第22頁。
活動過程:
1.完整地欣賞兒歌,引發學習興趣。
導語:今天老師帶來壹首好聽的兒歌,兒歌的名字叫《蟲蟲飛》。
出示背景圖,教師操作指偶邊朗讀邊指圖,完整地朗讀兒歌。
提問:小蟲飛到了那些地方?
教師小結:蟲蟲飛呀飛,飛到草地上,飛到花園裏,飛到天空中,飛到樹杈上,真是開心呀。
2. 感知理解兒歌內容。
教師邊朗讀邊做動作,幫助幼兒逐句理解兒歌內容。
提問:小蟲飛到草地做什麽呢?(喝露水)
提問:小蟲飛到花園做什麽呢?(踢踢腿)
提問:小蟲飛到天空做什麽呢?(排成隊)
提問:小蟲飛到樹杈做什麽呢?(睡壹睡)
幼兒回答時可以結合動作體驗。
教師小結:蟲蟲飛呀飛,飛到草地喝露水,飛到花園踢踢腿,飛到天空排成隊,飛到樹杈睡壹睡,它們是多麽快樂呀。
3.學念兒歌。
(1)教師示範朗讀兒歌。
(2)幼兒跟讀練習。
(3)教師再次朗讀兒歌,邊朗讀邊做動作。
4.對答遊戲,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詞語。
運用對答的形式朗讀兒歌,教師朗讀兒歌的前半段,幼兒接著朗讀後面表示動作的詞語。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部分幼兒都能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並能理解兒歌內容。活動的整體效果來說,這個內容比較適合該年齡班。在第壹遍完整地欣賞兒歌時,通過教師邊操作指偶邊朗讀的方式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並幫助幼兒初步感知兒歌。最後以對答的形式朗讀兒歌讓幼兒對剛學的兒歌進行鞏固。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很興奮,不但能按詩歌的節奏朗讀兒歌,而且加上動作進行表演。但是由於壹些孩子的年齡太小,在朗讀兒歌時出現咬字不清,無法讀準字音的現象。需要努力加強幼兒的語言能力。
《蟲蟲飛》教案設計篇二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通過玩手指遊戲,運用聽說遊戲的方式感知、理解兒歌內容。
2.積極參加活動,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在於:能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教學難點在於:能在聽說遊戲的方式感知、理解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1.小蟲指偶每個孩子2個、四幅畫圖、四個大的實物圖。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壹、進入情景。
1. 教師用語言引到幼兒進入情境。
師:?妳們猜猜,今天誰來我們這裏做客呀?讓我們數3聲請它出來好不好?(出示手偶)
2. 師:?今天它要去玩耍,妳們想知道它去什麽地方嗎?
3.(教師借助教具以講 故事 的形式邊完整的朗讀兒歌邊出示圖片,讓幼兒初步感知兒歌。)
4、提問:?這畫上都畫有什麽小蟲蟲都飛到什麽地方玩耍了都做了什麽?(教師註意糾正幼兒的發音如:花園、露水、樹杈。)
5、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運用手指遊戲完整的朗讀兒歌,讓幼兒進壹步感知和理解兒歌的內容。
T:?讓我們聽著好聽的音樂來念這首兒歌吧!?
二、 學習兒歌
1. 教師給每個幼兒戴上指偶,讓幼兒跟著老師壹起分句學習兒歌。
2. 引導幼兒和教師壹起做手指遊戲學習兒歌,可進行2?3遍
三、玩遊戲。
1. 教師和幼兒壹起玩《蟲蟲飛》的遊戲。
教師帶領幼兒飛到四處不同的地方,要求幼兒邊遊戲邊念兒歌。
2. 在音樂的伴奏下再次玩遊戲,並感受遊戲帶來的快樂。
3. 在遊戲中自然的結束課。
教師:?妳們真棒!學會了這首兒歌。小蟲蟲渴了,我們帶他們去喝點水吧!?(帶領幼兒離開教室。)
附:兒歌《蟲蟲飛》
小蟲蟲飛呀飛,飛到花園踢踢腿。
小蟲蟲飛呀飛,飛到草地喝露水。
小蟲蟲飛呀飛,飛到天空排排對。
小蟲蟲飛呀飛,飛到樹杈睡壹睡。
《蟲蟲飛》教案設計篇三
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發準d t l 等難發的音。
2、玩手指遊戲,運用聽說遊戲的方式感知理解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妳見過小飛蟲嗎?在哪裏見過?
?它在幹什麽呢?
2、學兒歌。
出示課件。
(1)?小飛蟲在哪裏?它在幹什麽?教師根據孩子的回答說出兒歌。
(2)分句說兒歌,重點指導孩子d t l 的發音。
(3)教師帶領幼兒看課件說兒歌。
(4)手指遊戲說兒歌。
3、釋放表演。
?讓我們學著小飛蟲的樣子玩壹玩吧!?
附兒歌:
蟲蟲飛
蟲蟲飛,蟲蟲飛,飛到草地喝露水;
蟲蟲飛,蟲蟲飛,飛到花園踢踢腿;
蟲蟲飛,蟲蟲飛,飛到天空排排隊;
蟲蟲飛,蟲蟲飛,飛到樹杈睡壹睡。
>>>下壹頁更多精彩?《蟲蟲飛》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