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不能去杭州”的說法從何而來?

“不能去杭州”的說法從何而來?

湖上的春天

湖上春光如畫,亂糟糟的山峰散布在關卡周圍。

松排上有萬頃青山,月心有壹珠。

早稻被藍毯線抽,綠羅裙帶顯新浦。

我沒能扔到杭州,壹半是這個湖。

——白居易

這是壹首描寫杭州西湖春色的名句。作者生於長慶二年(822)七月,除杭州刺史,十月走馬上任,長慶四年五月底離杭赴洛。這首詩寫於作者被貶杭州刺史前夕。

詩的前三行描繪的是風景,結尾是抒情,而全詩融合了風景,壹切都壹樣。第壹句鳥瞰西湖春色,稱之為“如畫”。作者用如此強烈的感情用詞進入詩中並非偶然。小時候,白居易立誌在杭州做官,自然對他的願望感到欣慰。他對杭州的深情,在這裏可見壹斑。此詩不僅是白居易山水詩中的好結構,也是歷代描寫西湖的名篇之壹。

《亂峰》以下三句形容風景如畫:群山環繞,湖面平坦;成排的松樹裝點著群山,像重疊的綠寶石,皎潔的月亮照進湖中央,像壹顆閃亮的珍珠。多麽吸引人的景象啊!然而,詩的主旨並沒有停留在範山墨水的層面上,“碧潭”壹句出人意料地將筆舌轉向了對莊稼的觀察。將農耕嵌入山水詩,或許與雅俗相悖,非常不協調,但白居易卻以獨特的方式將農耕詩意化——從早稻地毯上抽出的線,新鋪羅裙上的絲帶。如此精妙新穎的比喻,既體現了作者對湖區人民的關懷,又提醒讀者,正是這段白刺歷史,讓他從小就向往杭州。他壹到,就體恤民情,挖井飲水,把杭州變成了人間天堂,從而記住了他的美德。同時,這也是壹種變化,是詩歌創作的壹種有價值的創新。它比作者寫的另壹首著名的詩《錢塘春遊》構思更新穎,語言更微妙。

這首詩的結構曲折委婉,尤其是最後兩句,“結尾依依不舍,又說‘留壹半’,只是比較深情。”(《唐宋詩詞》)那麽它的“寓意”是什麽呢?這還得聯系作者的相關曲目和創作來探討。白居易以前是任中書長安人,杭州刺史。面對國缺民困的現實,他多次寫下和說出不被采納的話。眼看事態愈演愈烈,朋黨愈演愈烈,他要求駐外,來到杭州。壹方面,這是壹個問題。另壹方面,他認為做隱士或京官不好。只是做杭州刺史忙,正是他所要的,即所謂“□溪極幽,陵極多。只有在錢塘縣,閑適才剛剛好。”這是出自《送錢給,湖州,李蘇州》壹詩,其他文章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說法。這既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也是這首詩的“意蘊”。

因為“黃恩只能待三年”,白居易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離開了西湖,這本身就很有感染力。1000多年後的今天,西湖早已是舉世聞名的有山有湖之地,這首詩不脛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的名稱,如“平湖秋月”、“春曉崔迪”、“三潭月”等,很可能就是來源於這首詩《湖上春光》中相應的詩句。